秦功 第799節
馬車內,白衍穿著齊國的綢衣服飾,坐在馬車中,手中拿著竹簡,看著焦縣送來的消息。 雖說離開藤縣,但在親信,以及斥候營的跟隨下,所有消息白衍依舊都能接到,也由此得知王賁那里每日與楚國交戰,都死傷無數。 看著竹簡,白衍也在感慨,楚國最想奪回去的地方是曲阜一地,秦軍最想交戰的地方也是曲阜一地,結果曲阜周遭所有城邑反而風平浪靜,甚至連小邾,不管是楚軍,還是秦軍,都沒有動手交戰的打算。 原本防守兼配合的王賁,這時候卻與楚軍廝殺在一起,整日都戰火連天,拼個你死我活。 片刻后。 馬車緩緩停下,聽到外邊將士說到河畔的聲音,白衍收起竹簡,藏好之后,這才起身,掀開車簾走了出去。 下馬車后,站在馬車旁,看著眼前泗水渡河的地方,還有不少人在渡河,見狀,白衍只能帶著喬裝打扮的三個親信將士,把馬車隨帶的糧粟,拿出來吃,也趁機給馬兒休息一下。 出門在外,最讓人無奈的便是這種情況,就是有錢,都找不到吃東西的地方。 這也讓很多很多人,出行之時都會隨身攜帶干糧,而很多有錢的富貴人家,有條件的話,甚至會帶著很多扈從,以及很多烹飪器具,隨行一路。 “將軍,渡河之后,再有三十里,便是岔路,往北的是通往大梁,另一條往西的路,是去單父?!?/br> 親信來到白衍身旁,對著白衍說道。 白衍點點頭,其實這兩日白衍也猶豫,要不要去單父一趟,但后面想了想,還是先去大梁再說,畢竟昌平君尚在大梁城內,如今誰都不清楚,楚國攻打焦縣,是從哪里來的把握。 說話間。 白衍方才拿著干粟餅,一口一口的吃著,這時候看到,一輛有四人跟隨的馬車,從遠處緩緩行駛而來,最后馬車就在白衍十步外慢慢停了下來。 見狀,白衍與其他三個親信,都沒太在意。 然而幾息之后,就看到一個中年男子走下馬車,隨后一起的,還有一個十六歲左右的女子。 在這渡河口,到處都是船夫,而在諸多趕路的百姓中,又大多都是男子,少有婦人,就是有幾個婦人,也都是一個個黃臉婦。 如今見到這個女子,不說其他趕路的百姓,還有船夫,就是白衍身旁的三個親信,也都看直了眼。 在軍伍之中待久了,常年不歸家,如此一來,身為伍卒,平日看到一個個黃臉婦,都感覺格外好看,格外誘人,這三人是白衍的親信,一直跟著白衍,雖說沒普通士伍那般慘,女子也能常見,但像眼前這少女,三人還真少見。 更別說,這里還是在渡河口。 白衍吃著粟餅,并沒有過多留意,不過讓白衍沒想到的是,那個中年男子見家仆在拆卸馬車后,目光注意到他,似乎注意到他的手。 這時候白衍才想起,他手上有練劍的老繭。 看著那個中年男子與少女說什么后,帶著少女走過來,白衍也感覺到,這個中年男子,似乎不是一般人。 第五百六十五章:取字,請求辭官的王翦 秦國咸陽。 王宮內殿之中,以往沒多少人的內殿,此刻卻站滿了一個個穿著秦國官服的官員,這些官員面貌都十分年輕,寥寥六七個老者,穿著紋路官服,戴著高山爵,站在前面。 這些人便是秦國朝堂的博士,以及諸多郎士,如世人熟知,秦有博學通古之士,更有郎中令麾下數百郎士。 前者容易理解,如昔日楊憲十分尊敬的博學之士唐秉、崔廣,這兩位過了六十的老者,便是后面為保楊憲,而來到咸陽,并且留在咸陽。 而郎中令之下的郎,為待選之官,有評議國事的議郎、有陪侍皇帝車駕的中郎、侍郎等,幾乎絕大多數,都是朝堂官員之子,以及地方將領之子。 “吾以為,武成君!” “震君,武攝六國之意,此為極好!” “武攝六國,當以平君、安君之意,然又實屬不妥!” 嘈雜不休的議論聲中,一個個年輕俊秀的郎官,互相議論起來,而言語中,都離不開一個‘君’字,顯然都在擬定一個君稱。 這些郎官都是出身官員、將領之戶,不僅出身顯貴,與生俱來的模樣,也是頗為俊美。 不過隨著一個‘武仁君,是以湛盧之劍者’的聲音響起,想原本嘈雜議論的諸多人紛紛冷場,轉頭看過去,當看到是一個剛來沒多久的年輕侍郎時,這才搖頭挪開視線。 王上要為白衍封君,這個所有人都沒意見,畢竟白衍的功勞在哪里,先是滅魏,后又為秦國尋得消失五十年的九州鼎,給一個沒有實權的君號,這說得過去,更何況白衍都有封地。 但湛盧,昔日王上賜白衍湛盧之時,別說他們,就是天下人都頗有爭議,加之白衍滅魏的手段。 這個仁君,他們可不敢茍同。 內殿中。 正當所有人爭論不休之時,在一眾宦官、侍女的跟隨下,嬴政的身影緩緩來到內殿。 “拜見王上!” “拜見王上??!” 見到嬴政到來,無一例例外,所有博士、朗士,全都安靜下來,對著嬴政拱手輯禮。 “諸位商議如何?” 嬴政眼神掃視眾人一眼后,方才輕聲詢問。 此刻嬴政心中滿是期待,白衍至今未曾賞賜,而九州鼎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這段時日前來咸陽的士人,都遠超從前。 白衍封君之事不能再耽擱下去,嬴政想要讓白衍封君之名,隨著九州鼎的消息,傳遍天下。 也借此告知天下世人,入秦立功者,有功皆賞。 想到白衍。 嬴政此時,實在是恨不得立即下令讓白衍回歸咸陽,昔日得到九州鼎的經過,即便至今回想,嬴政都依舊滿心激動。 可偏偏白衍不在身邊。 這讓嬴政心里有說不完的話,卻無法詢問白衍。 方才嬴政都還在心想,也不知道白衍哪里的情況如何,畢竟楚國已經派遣項燕統領大軍,前往曲阜一地。 “王上,臣以為,當是取‘安’‘平’二字!” 莫侍郎緩緩上前,在眾多郎士之中,莫侍郎的資歷與年紀,都要高上不少,這也是為何能站在那些老者身旁。 “臣言,忠字!” “王上,臣言,水!五行之說,洛陰在水!” 劉侍郎、移侍郎聞言,也紛紛各自拱手諫言。 這幾個朗士的話,也讓身后數十名侍郎再次小聲議論起來,秦國有朗士數百,能來內殿者,無一例外,皆乃才士,在秦國為官已經是板上釘釘,眼下都紛紛議論莫侍郎幾人的話。 嬴政站在王座前,看了眾人一眼,對于這幾個朗士,嬴政十分熟悉,聞言后,面色思索,卻并未著急做出決定。 “幸善!” 嬴政目光這時候注意到一個面露沉思的朗士,開口詢問道。 對于這個辛勝旁族的子弟,嬴政印象很深,當初候選中常侍之時,除去蒙毅外,在其他諸多子弟中,這個幸善便在其中。 “王上,臣以為,或可‘忠’字!” 幸善見到嬴政的詢問,又見到其他同僚的眼神看過來,甚至那些老者,自然不敢托大,轉頭看向嬴政后,便抬起官服繡袍,對著嬴政打禮。 不過看幸善的眼神就看得出,其實幸善也在想著其他的字,取代這個忠字。 想到這里,幸善不由得看向一旁的好友,鐵侍郎。 鐵侍郎這時候搖搖頭,他想的定,恐怕難以說服其他朗士。 “可還有其他之選?” 嬴政聽到幸善的話,便看向其他人,繼續詢問道,最終在商討中,嬴政讓宦官把一根根竹簡交給所有侍郎,讓其各自寫上想的字,或者支持那個人所諫言的字,附贈其意。 許久后。 在諸多宦官的忙碌中,統計出來,得到最多朗士贊許的一共有三個。 靈侍郎、移侍郎的‘水’字,孤侍郎的‘淼’字,還有郝侍郎的‘烈’字! 其中郝侍郎的烈字用意最好,自周始: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 不僅僅是嬴政,就是唐秉、崔廣等一眾老者,也對這個字,紛紛點頭,仁字或許會有爭議,但烈字,白衍確實是當得起。 不管是最開始在上郡高奴,以一人之力,救了高奴一城百姓,還是在閼與、雁門求糧,最后更是為救趙國掠賣女子,而得罪無數人。 往日之舉,安民二字,幾乎無人反駁。 “武烈!” 嬴政腦海里思索著這兩個字,還未等說什么,就看到韓謁者急匆匆的捧著竹簡走過來,說王翦將軍已呈書,準備告病歸鄉。 嬴政聞言,原本還有些愉悅的臉色,頓時低沉下來。 告病歸鄉! 王翦此前的確有些不適,但明明都已經好了,都已經上朝許多時日,如今告病歸鄉,嬴政哪里不清楚,這是什么意思。 “備馬車,寡人要去見王翦!” 嬴政拿過竹簡看完后,吩咐道。 韓謁者聞言,連忙拱手領命,轉身告退。 內殿中,所有人聽到王翦要辭官離去的消息,都紛紛安靜下來,看向彼此,不敢再做聲。 看著嬴政,所有人腦海里,都不由得浮現兩日前,在王宮大殿內上朝時發生的場景。 彼時楚國傳來消息,楚王派遣項燕統領十萬楚軍,前往曲阜一地,并且又派遣一路楚國大軍攻打焦縣,嬴政得知這個消息,便與百官商議,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再派遣一路大軍,由南陽、潁川攻打楚國。 而嬴政第一個詢問的,便是李信,當著百官的面,問李信滅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答,十萬便可一試,若能再調遣黔中五萬,以及抽調白衍將軍哪里的五萬,有二十萬兵力,李信便有把握一舉滅楚。 嬴政聽到李信的話,接著又詢問老將軍王翦,問王翦老將軍滅楚,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需要六十萬大軍同時攻打楚國,方可滅楚,除去白衍一路、王賁一路,至少還需三十五萬大軍,方能有把握滅楚國。 最終,嬴政決定,讓李信統領一路大軍攻打楚國,而由蒙恬,擔任副將。 兩日過去,如今聽聞王翦老將軍打算辭官歸鄉,所有人不由得都聯想什么。 …… 咸陽城內。 王翦的將軍府中,作為四朝老將,并且在秦國戰功赫赫,王翦的府邸自然非同尋常,不僅僅是地理位置十分好,就是一磚一瓦,都透露著精致、奢華。 只要路過將軍府的人,不管是他國商賈、士人,亦或者權貴子弟,都不乏感慨。 “父親,都已經收拾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