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616節
“王上,不可!齊雖無戰,兵戈不修,城邑不補,然數十年來,齊國人口興亡,國力富裕,秦若強攻,得不償失,只會讓原本中立的齊國,倒向楚國?!?/br> 尉繚聽到嬴政的念頭,被嚇一大跳,連忙拱手勸解道。 尉繚也清楚,嬴政先是被潁川那些反賊給弄得煩躁不已,如今齊國中的那些士族做法又讓秦國寸步難行,嬴政已經沒多少耐心。 對于這點,尉繚心知卻無可奈何,天下士人,多出于齊,齊國雖然與秦國交好,但那些齊國內的士族以及士人,卻私底下已經聯合起來,多以攏士,反抗秦國。 “王上!不可攻齊!” “王上,攻齊非良選!” 書房內。 隨著秦國如今的憂患暴露在眼前,甚至阻攔住嬴政想滅魏國的事情,面對這個眼下難以解決的問題,李斯、王綰等人,也紛紛搖頭,但都清楚,攻齊,不是明智之舉。 商量許久無果后,嬴政讓隗狀派人去打探效力,隨后便讓王綰、隗狀等人離去,單獨留下李斯。 聽著隗狀等人離去的腳步聲消息,一切再度安靜下來。 “李斯,潁川事情如今辦得如何?” 嬴政看著留下來的李斯,深深的嘆息道。 或許也僅會在深信之人面前,嬴政才會露出如此疲憊的模樣,自從開啟滅國之戰后,所有壓力,全都壓在嬴政身上,不管是兵戈亦或者糧草、府存,這些都是看得見的開支,更別說,就是攻奪下來的地方接連不斷的叛亂,都讓嬴政疲于應付。 一件一件事情堆積起來,即使是嬴政,都有些心力交瘁。 “王上!一切都準備妥當,只等一個機會!” 李斯聽到嬴政的詢問,對著嬴政拱手說道。 潁川,是嬴政對昌平君設的一個局,讓昌平君離開秦國朝堂,李斯明白,滅楚在即,秦國朝堂內的楚系官員,實在不宜太多。 秦以右為尊,昌平君身居秦國右丞相,本就是秦國楚系官員之首,而昌文君,莫說在其他郡,就是在秦國朝堂,也頗有威望,連尉繚、王綰等人,以及大將軍蒙武、李瑤、王翦,對于昌文君,都敬佩有佳,隴西李氏李信,更是昌文君的愛徒。 這樣的情況其實對于任何一國君王,都很難忽視的,更別說志在滅楚的嬴政。 他李斯雖是楚系官員,但他的立場卻不一樣,在呂不韋執政時期,他便效力于嬴政,之后他的子女盡數與王室或公子聯姻,可以說,他一直都是站在嬴政身旁。 而且,對于昌平君的事情,李斯也并非沒有私心,他已經五十多歲,年過半百,不甘止步于廷尉,早在得到榮華富貴后,李斯便想著,日后能有一日,如昔日商鞅、張子等名相,流傳千古。 “善!” 嬴政聽到李斯的話,點點頭,放下心來。 看著眼前的遼闊地圖,嬴政滿是復雜。 最折磨人的,永遠不是得不到,而是眼睜睜的看著近在咫尺,卻只能無可奈何的等待。 如世人長久在外,最后要歸家的那幾天,想到家中親人,最是難熬,而此時,在他嬴政面前,卻是歷代秦王夙愿,卻是天下一統之偉業,四海歸一,天下歸秦。 眼看著,就能再進一步。 “王上,斯冒昧,敢問王上,可是準備將湛盧,賜予雁門大勝的白將軍?!?/br> 李斯的話突然傳來,嬴政聞言,目光從地圖轉而看向遠處那把湛盧,點點頭。 “寡人確有此意?!?/br> 嬴政說道,并沒有瞞著李斯。 “湛盧乃仁道之劍,素有識明君良臣之美名,昔日名相張子便曾佩戴過,王上以湛盧賜之,器重之意盡顯,斯斗膽一言?!?/br> 李斯站在嬴政身旁,對著嬴政拱手問道。 嬴政聞言,有些詫異的看向李斯,不知道李斯想要說些什么。 “白衍將軍乃是白氏子弟!” 李斯對著嬴政說道,眼神看向嬴政,坦坦蕩蕩,沒有絲毫心虛。 “昔日謠言雖是謠言,然王上卻不可不防!平陽白氏,終歸是白起之后,白衍將軍終究是白氏之人!” 李斯看著嬴政,說出心里話。 在李斯眼里,他的立場,一直都是站在嬴政這里,故而眼下他站在嬴政的立場,必須要勸嬴政,絕不能過于寵信白衍。 見到嬴政望著自己,李斯眼神沒有躲閃。 “王上心胸,斯心知,此前白將軍之舉,斯亦幸之,然昔日白起之死,天下皆知,臣擔憂……” 李斯說到這里,如同卸下心中擔子一般,整個人都松口氣。 “你擔心白氏還有白衍?” 嬴政聽到李斯的話,不等李斯說完,便輕聲問道。 李斯搖搖頭。 “王上,斯擔憂的是,這天下世人!” 李斯解釋道,看著嬴政,對嬴政拱手輯禮。 “如今秦國攻滅諸國,各地亂賊四起,暗地內反賊數不勝數,白將軍,亦非圣賢!昔日謠言,恐日后難免?!?/br> 一番話說完,李斯便不再多言,對李斯而言,世間圣賢何其之少,他李斯也不算,當初他李斯便是為求榮華富貴而赴秦,更別說,白氏遠非白衍一人,白氏族人何其之多。 昔日已經出現有心之人以白起的事情,在咸陽傳播消息。 這一次,嬴政不介意,白氏沒有異心,那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更何況誰又能保證,私下里沒有人在白衍耳邊偷偷提及這件事情,那些隱秘的事情他們又怎會知道。 萬一白衍有異心…… 李斯眼下說出這番話的目的,是希望嬴政在寵信與器重白衍之時,能在心中對白衍做出一些防備,不要過于寵信,否則日后恐會釀成大患。 然而,隨著說完之后,讓李斯意外的是,嬴政似乎并沒有在意,笑了笑。 “此事不必擔心!” 嬴政隨意的說一句,便轉過頭,看著地圖上潁川郡的位置。 李斯眉頭微皺,看著嬴政的側臉,有些不解,心中布滿疑惑,不過李斯也知道,看著嬴政的態度,白氏的事情,眼下終歸不是議論的好機會,還是等日后有機會,再勸告嬴政。 只可惜,昔日張相之劍! 李斯想到這里,不經意間,看向遠處那把通體黝黑的劍。 昔日長子張儀,便是佩戴這把劍。 …… 第二日。 咸陽城內,隨著天色漸亮,文武百官紛紛在昏暗的天色下,來到咸陽王宮。 一輛輛秦國官員的馬車在王宮外停下,一個個穿著秦國官服的官員走下馬車,互相與相熟的同僚打禮攀談。 而在眾多官員之中,其中一個官員四周,圍攏著不少官員,這名官員赫然便是贏侃。 隨著又一輛馬車到來,白裕的身影從馬車上走下。 見到白裕,不少官員都紛紛對視一眼,眼神滿是嘲諷的笑意。 “白將軍!” 贏侃對著四周的眾多官員打禮,隨后離去,來到白裕面前,抬手打禮。 “贏大人!” 白裕見到贏侃,也連忙還禮。 “雁門之事贏侃已經聽說,白裕將軍勿要擔心,白衍將軍定然平安無事?!?/br> 贏侃對著白裕說道,輕聲安慰。 “多謝!借贏大人吉言!” 白裕對著贏侃感激的打禮說道,看著贏侃,白裕也已經知道櫟陽哪里發生的事情,有心讓贏侃節哀,卻又擔心說到贏侃的痛處。 禮畢后。 當白裕目光見到其他那些官員時,當看到一些官員眼神之中的笑意時,一股溫怒浮現在白裕心中,好在白裕不是白衍,而且這里是都城咸陽,否則那些官員,白裕未必不敢動。 贏侃自然也注意到白裕的憤怒,想到什么,警惕的看向四周官員一眼后。 “僖已經調查洛陰的命案,此前在前來咸陽的路上,據說那屈義身旁除去扈從外,還有另外兩個男子相隨,那兩個男子都是化名,若沒有意外,應當便是那兩個男子殺的屈義?!?/br> 贏侃望著四周官員,小聲的對著白裕說道。 經歷過邯鄲城調查朱家巷的事情后,贏侃麾下的門客僖,也得到提拔,由于櫟陽哪里發生事情,洛陰哪里贏侃便交給僖去做,而僖也沒有辜負贏侃,最終查到一些事情。 而之所以要忌憚其他官員,是應為贏侃如今還不知道,屈義的死,是否有咸陽的官員參與其中,其目的,便是陷害白衍。 經歷此前護送王上去邯鄲以及櫟陽的事情,贏侃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人心隔肚皮,小心一些終歸沒錯。 “能跟在屈義身邊,應當與屈義相熟,為何要殺屈義?” 白裕聽到贏侃的訴說,眉頭緊鎖,心中分析著事情,但始終不明白,為何有人要在洛陰殺死屈義。 “胡老!” 贏侃這時候沒有回復白裕,注意胡家胡老走來,連忙抬手對著胡老輯禮。 胡家是秦國老族,雖說人丁不算興旺,但卻個個身居要職,不提胡老是秦國上卿,長子胡進上是郡郡尉,就是次子胡毋敬,如今調來咸陽后也得到重用,聽說眼下正與李斯一同撰改秦字,想想便知道日后地位絕對不低。 “贏大人!” 胡老見到贏侃、白裕對著自己輯禮,拱手還禮。 隨著交談。 片刻后,伴隨著王綰、尉繚等人相繼到來,本以為與往日一樣,然而令所有官員意想不到的是,王綰與尉繚到來后,徑直走向白裕。 這讓所有看到的官員都有些意外,就連胡老、胡進二人也頗感不解。 畢竟王綰、尉繚除去有什么事情外,基本很少主動找他們搭話。 隨后,就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王綰、尉繚先是與胡老互相輯禮,緊接著便一臉笑意的對著白裕拱手。 “白裕將軍,可喜可賀!” 王綰笑著說道。 聽到王綰的話,白裕懵了,贏侃與胡老對視一眼,滿是疑惑,四周所有官員,也都一臉懵,不明白王綰何意。 喜從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