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602節
許久,景騏與昭毋尚,方才從震驚中回過神,景騏眉頭微皺,看向羋旌。 “可是之前白衍不是親口說過,推測匈奴大軍想進攻的,很可能是易水!” 景騏想起曾經去邊騎大營見白衍的事情。 要知道,當初推測匈奴可能想攻打易水,這可是那秦將白衍親口所說,此前他們得知有四萬匈奴大軍屯兵易水以北時,還感到來自于白衍的壓力。 對于戰場局勢如此敏銳,這實在讓一想到日后可能會對手的他們,心里感覺沉甸甸,讓人有些呼吸紊亂。 后面得知白衍推測有誤,他們才好不容易松口氣,慶幸白衍也并非事事都對,也感覺,率領楚國大軍在戰場上殺死白衍,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難。 結果還沒過兩天。 突然就告訴他們,白衍已經率領邊騎,在云中山脈大敗匈奴大軍,數萬匈奴大軍不僅北逃,更是在云中山脈,留下兩萬六千多具匈奴尸體。 這讓人如何受得了?。。?! 一股超越之前,甚至前所未有的擔憂,彌漫在心頭。 除去擔憂之余,此時再回想白衍的話,實在讓人疑惑,明明白衍親口與他們所說,白衍沒道理會當著他們的面,欺騙他們才是。 害怕他們會走漏消息?那大可不必,要知道羋旌乃是雁門監御史,一郡三大官員之一,更是昌文君之子,是絕不可能逃回秦國,此前他們二人雖然害怕匈奴大軍抵達善武城外,但也是考慮到看能不能在關鍵時機,救下羋旌,故而才沒有離開。 故而白衍根本沒理由欺騙他們。 木桌前。 羋旌聽到景騏的詢問,想了想。 “吾若是沒猜錯的話,告訴吾等之時,應當是連白衍都尚未知曉,畢竟這件事情楊老也都是方才得到消息,更何況彼時吾等去邊騎大營時,營地內的將士都是邊騎,并非沃陽百姓,這是吾等親眼所見?;叵氡藭r白衍之言,應當是白衍去往雁門山或者平城后,方才察覺不對!” 羋旌看向景騏解釋道,說出心中的猜測。 對于白衍當初說的話,羋旌倒是不懷疑白衍是在瞞著他,畢竟那日在大營見到白衍,白衍表露的親近之意并非作假,更何況連楊老也是剛剛才知道事情經過。 房間內。 景騏與昭毋尚聽到羋旌的話,想了想,都點點頭。 回想起來,的確如此。 不再糾結白衍此前在大營說過的推測。 “匈奴再逢大敗,恐怕短時間內,都無心再南下!” 昭毋尚低頭沉思,輕聲分析著,隨后看向景騏一眼。 在云中山脈,死了兩萬六千人!一年多前,匈奴與月氏聯合南下,被白衍燒的燒,殺的殺,那時候匈奴就死傷不少,后面月氏離去時,又殺了匈奴近萬人。 之后月氏與匈奴接連交戰,更是不斷死傷。 如今,又逢白衍,再次被白衍領兵殺死兩萬六千多人,以匈奴的實力,恐怕短時間內,都不會再敢南下劫掠。 而一旦雁門以北沒有憂患,這對于秦國而言,絕不僅僅多出一支大軍那般簡單,不管是曾經那些趙國的趙邊騎,還是一直跟隨白氏的白氏鐵騎,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更讓人發自心底擔憂的是,這兩支精銳,全都由白衍率領,對白衍,都有誓死效忠之心。 白衍的領兵才能,眼下可是親眼所見。 楚、秦若當真有一戰的話,別說楚國將領之中年輕的那一輩,就是其他楚國那些老將軍中,恐怕也僅僅只有項燕大將軍,能穩壓白衍一頭。 但,秦國內,除去白氏白衍外,還有秦國大將,王翦。 “云中山脈一戰,斬匈奴首級兩萬六千有余,待白衍歸來,楊端和定會把這個消息,上呈咸陽?!?/br> 景騏自然聽出昭毋尚的擔憂,然而眼下說什么都已經沒有用,只要消息送到咸陽,他們想得到,嬴政也一定能想得到,這件事情已經注定無法改變。 “子償,可曾知曉白衍何時歸來?” 景騏看向羋旌。 此刻羋旌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應該不高興,匈奴大軍突襲雁門的消息,讓羋旌這幾日,日夜難眠,整日心驚膽戰,就怕善無城被匈奴圍起來,然而眼下匈奴突襲雁門的危機已經解決,但見到白衍又再次立下大功,也感覺心里有些難受,聽到景騏的話,羋旌抬起頭。 “聽楊老說,估計要過兩日才會歸來,如今白衍是在衍城,聽說是一個將領戰死在云中谷道內?!?/br> 羋旌把知道的事情告訴景騏。 隨著羋旌的話,景騏沉思片刻,隨后看向羋旌。 “雁門危機已解,但這兩日吾等先不回楚國,等白衍歸來后,吾等與白衍相處之余,也趁機打聽清楚匈奴哪里的情況,子償,汝立刻命人把這里的消息,告知昌文君,望言之,白衍必除!” 景騏輕聲說道。 羋旌聽到景騏的話,對于最后一句,羋旌很好理解,就算景騏不說,他與父親也會等待機會,然而聽到景騏說要留在雁門,羋旌忍不住一臉疑惑,對著景騏打禮。 “給父親送書信,這一來一回至少一月,楚王病逝,若二位留在雁門過長,那楚國之中,負芻豈不是失去兩個助力?” 羋旌有些擔憂的問道。 此前聽到景騏與昭毋尚留下來羋旌沒有反對的原因,是善無城這里有危險,感覺說不定有景騏與昭毋尚在,即使城破后,他們二人能救他一命。 眼下,雁門這里的危機已經解決,羋旌也知道輕重,明白楚國哪里正是爭奪楚王關鍵時機,景騏與昭毋尚這兩個心腹不在,這對于熊負芻而言,可不僅僅是少兩個幫手那般輕巧。 “是??!若是吾等不在楚國,怕是李園與太后等人……” 書房內,昭毋尚聽到羋旌的話,也皺著眉頭,看向一旁的景騏。 昭毋尚也有些擔憂楚國哪里的情況,他們二人實在留在衙門這里已經太久,若不早些回楚國,怕是楚國哪里,負芻沒有足夠的助力應對局面。 “眼下管不了那么多,白衍對于楚國的威脅,遠超熊猶!” 景騏搖搖頭。 在景騏眼里,不想出一個解決白衍的辦法,白衍的威脅這里,要遠比楚國哪里要大,就算熊負芻繼位楚王,他也會睡不安穩。 至于不回楚國會不會有變故! 想到這里,景騏呼吸急促起來,眼神一狠。 “若是李園膽敢聯合太后,扶持熊猶繼位為楚王,吾等……” 景騏轉過頭,看向昭毋尚,面色帶著少許狠辣。 “殺之?。。?!” 景騏說道。 在景騏眼里,早在很久很久之前,他就等待這一日,如今楚幽王還不容易死去,這一次新的楚王,只能是負芻,其他人膽敢坐上楚國王位,他景騏就一句話,誰坐誰死! 房間內。 羋旌與昭毋尚聽到景騏的話,看著景騏的模樣,都忍不住心頭一稟,互相對視一眼。 殺楚王與太后??! 這恐怕不是一般人有這膽子,不過他們也知道,景騏是那種說到,就會做到的人。 景騏既然說敢殺楚王,那就是真的敢殺。 想到這里。 羋旌與昭毋尚二人中,羋旌目光中忍不住閃過一抹心虛,擔憂被看出來連忙微微低下頭,原因是羋旌心底可是清楚,名義上父親與大伯雖然都支持熊負芻繼位,但私底下,大伯可是也有心想要回楚國,當一當楚王,并且與項氏都說好的。 只可惜的是,大伯一直沒能除掉白氏。 不過說起來,經過這次事情,羋旌感覺,若是大伯日后真的要當楚王,那么眼前這個景騏,無論如何都要讓父親與大伯想辦法除掉才行。 以前別說他,怕是就算父親與大伯都沒想到這景騏那么狠,居然連楚王與楚太后,都有膽子動其除掉的念頭。 在羋旌與景騏、昭毋尚交談的時候。 雁門善無城內。 在楊端和的安排下,匈奴大敗的消息,迅速傳遍大街小巷,酒樓、茶鋪,曾經一個個擔驚受怕的善武百姓聽聞匈奴大敗的消息后,全都露出劫后余生的笑容。 而在白衍的巨大府邸內。 隨著一個布衣男子匆匆拿著一卷竹簡從院子經過,不遠處的涼亭內,與趙秋在一起的暴氏,沒有注意到。 趙秋側坐在涼亭旁,看著被暴氏帶人打理得井井有序的府邸,就連曾經枯亂的水池,都清澈起來,一條條魚在里面游蕩。 瞧見那男子從院子經過,朝著魏老的書房走去,趙秋陪撇嘴,看了一眼就沒有再看。 雖然她把匈奴的事情已經告訴白衍,但她也明白,白衍想要對付匈奴那么龐大的數量,可沒那么簡單,此前聽說白衍還分兵南下與留守雁門山,也不知道白衍在打什么主意。 “答應我的事情還沒做到,你可不能死在匈奴手里!” 趙秋看著水池內的魚,雙眸哦帶著一絲不忿,心里呢喃道。 或許是因為白衍答應她的事情還沒做到,想到匈奴大軍南下,白衍領兵去應戰,趙秋心里,也頭一次浮現一絲擔憂。 屬于白衍一個人的擔憂。 第四百四十章:回善無城 天空沒有過多的陽光明媚,時晴時陰的天氣下,在一座沒有圍城的地方,清風拂過,安靜的氣氛中,無數枝掛滿白綾的樹釵插在一片巨大的空地上。 一眼望去,皆是一個個小小的墳土。 云中山脈一戰,衍城不知多少門戶,掛上白綾。 一個個老弱婦孺帶著孩童,在墳土前,親手堆積著一點點泥土,這些小小的墳土中,有些人是妻子的男人,孩童的父親,有些是一些孤寡老弱僅有的后代,更有一些連家人都已經沒有,是衍城這里的百姓心憐,在其墓前推土。 風拂過,白綾吹得呼呼響。 然而就在這片墓土中,上千百姓,無一人發出聲嘶力竭的哭喊,一雙雙紅通通的淚眼下,似乎全都已經麻木不堪。 “上酒!” 一個頭發白花花的年邁老者,從人群之中走出,用不是很大的力氣喊道。 隨著老人的話,無數早已經準備好的孩童,不管大小,全都抱著或拿著一壇壇酒水,離開父母的身邊,去到墳墓前,給一個個墓土前,擺上一碗酒水。 四周墓前的長輩見狀,紛紛起身離開,沒有一個人說去幫忙,即便是有些孩童,不過五六歲,走起路來都跌跌撞撞,更別說還要抱著一壇酒水。 “將軍,善無城書信!” 在方才說話的老者身后,一名邊騎將士來到白衍身旁,把書信交給白衍。 白衍接過書信后,打開看著其中的內容,隨后收起竹簡。 “將軍,大戰過后,雁門需要將軍,將軍能來衍城,送兒郎一程,是兒郎們的福分,還請將軍速回善無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