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420節
那些人的數量遠遠超過白衍的想象,一眼望去,匍匐跪地的身影如同一片人海。 白衍仔細看著周圍所有秦字黑旗下,駐守的秦卒,以及自己麾下鐵騎的防守位置,確保沒有任何疏漏。 片刻后。 伴隨著侍女、宦官端著一盤盤早已準備好的祭祀貢品,以及諸多祭祀之物朝著景室山上走去。 一名宦官服飾的魁梧男子,緩緩朝著白衍這里走來。 白衍注意到后,也連忙翻身下馬。 “將軍!王上有令,命將軍在山下保護太后!” 宦官男子來到白衍面前,拱手輯禮后,輕聲說道。 單聽聲音就讓人很舒服,給人十分謙遜有禮的感覺。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人,會給人的印象。 白衍聽到男子的話,并不意外,十分客氣的拱手還禮。 “白衍遵令!勞煩府令大人?!?/br> 白衍說道。 望著面前模樣帶著文儒之氣的趙高,白衍也不得不承認,這男子比起自己,在女子眼中,是要美很多。 加之白衍還清楚眼前的趙高,能文能武,精通秦律、弓弩、利劍,一手筆墨更是被譽為在秦國僅次于廷尉李斯。 可以說,除去國尉、丞相等要職,單獨安排趙高去其他大部分的職位,都足以擔任。 這點白衍都有些比不上,畢竟很多事情,白衍都沒有處理的經驗,而面前的趙高常年伺候在嬴政身旁,耳熟目染下,對于朝政事務可謂是能說會道。 這樣的人,若非是閹人。 在外面別說深受女子青睞,就是官途也會比常人更為順利。 “不敢!” 趙高看著面前的年輕將軍,再次微微輯禮。 “那便有勞白將軍!” 禮畢后,趙高對白衍報以笑意,輕聲說道。 一路上,與這白氏子弟白衍接觸數次后,趙高也在心中略微有些好感,至少與白衍相處,比其他將軍更為舒服。 不僅是年輕,沒有其他大人那般老謀深算的感覺,也從未如其他年輕將軍那般傲氣,反而讓人感覺十分隨和,容易親近。 這也是除去嬴政對其的器重、以及白氏的背景外,趙高在心中對這白衍沒有絲毫抵觸情緒的原因。 “不敢!” 白衍聽到趙高的話,拱手輯禮道。 隨后對趙高報以善意一笑,站在原地目送趙高離開。 望著趙高的背影,白衍心中清楚,對于這個日后毀掉秦帝國的人,至少眼下,絕對不能與其交惡。 在記憶之中,蒙恬曾經有一次殺趙高的機會,然而最終卻被嬴政惜才而赦免,這也導致趙高對蒙恬懷恨在心,一直在找機會報復。 蒙恬有能處死的罪名,都沒有殺死趙高。 白衍不想做第二個蒙恬。 若真要除掉趙高,那白衍就必須要永除后患,絕不可能給趙高活下去的機會。 眼下,她還沒有機會,更不在秦國朝堂。 對趙高,還是抱以親近之心與其相處,等日后尋得良機,再謀打算。 這件事情絕對急不來。 想到這里。 白衍轉過身,看著遠處四周,思索著日后如何一步步通過趙高的家人,在趙高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一步步給趙高設下圈套。 半個時辰后。 伴隨著宦官侍女盡數帶上山,嬴政與所有王室宗親以及李氏族人、秦國官員,朝著山上走去。 白衍遠遠看著,清楚這一趟,至少落日時,才會返回。 有身為宗親的贏侃率領秦卒在,外加上趙高帶著中車府衛,白衍不擔心嬴政的安全,而且白衍知道上去的路上,在趙高等人看不到的叢林內,應當還有尚未干涸的血跡。 “將軍,這是中牟城送來的消息!” 一名鐵騎將士騎著戰馬,狂奔到白衍面前,隨后下馬把一個竹簡交給白衍。 聽到是中牟城的消息,白衍便把馬繩交給身旁的親信,接過竹簡看起來。 比起潁川郡,白衍更擔心的是趙地。 與潁川郡不同,潁川郡疆域本來就小,韓國滅后,其地一郡有余,此前為了困住楊端和老將軍,潁川郡的舊族勢力損傷也絕非不小,如今勢力難以構成真正的威脅。 而趙地就不一樣,趙地疆域遼闊,趙人兇勇。 雖然趙國覆滅,然而除雁門之外,趙地其他地方的舊族勢力依舊存在,并且在趙國滅亡后,通過美色與錢財等手段,趁機腐蝕秦國官員、將領。 白衍此前最擔心的也正是從洛陽到邯鄲的這段路。 “這個消息是由哪位大人送來的?” 白衍一邊看著竹簡,一邊詢問道。 因為不是在潁川郡,潁川郡的疆域沒有趙地那么遼闊,更何況在潁川郡內白衍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然而中牟城是屬于趙地,在趙地之中,滅趙之后,除去雁門之外,白衍根本來不及布局。 也就是說如今對于趙地的消息,即便是秦國官員送來的,白衍都要掂量幾分,判斷其中的真假。 畢竟除去趙地氏族會拉攏秦國官員外。 在秦國內部,也有昌平君在暗地中等待機會。 “回將軍,名叫范助!原是秦國官員?!?/br> 鐵騎將士聽到白衍的詢問,拱手稟報道。 在趙地之中,隨著趙國滅亡后,除去少部分秦國官員,趙國絕大部分城池,仍舊任用趙國官員,而這個消息,便是極少數的秦國官員送來的。 “命人送去白氏!” 白衍把竹簡交給親信,開口囑咐道。 此行護送嬴政,實在太過重要,馬虎不得,任何一個消息,任何一個官員的來歷,或與其牽連的勢力,白衍都必須要盡可能調查清楚。 “諾!” 一名鐵騎將士上前接過白衍手中的竹簡,隨后轉身離開。 白衍看著親信離去的背影,還未等多想,這時候突然注意到,不遠處在人群之中,一輛插有秦字黑旗的馬車,被鐵騎將士攔住。 第三百三十二章:茅焦到來,誤會! 景室山的山腳下,一名將士這時候匆匆跑到白衍面前。 “將軍,上卿茅大人到來!” 將士來拱手稟報道。 白衍聽到是茅焦,忍不住有些意外。 上卿茅焦乃是胡老的故友,多年之交,關系可謂是十分要好。 當初在上郡高奴焚城的事情傳到咸陽,幫白衍的大臣不多,而茅焦便是其中一個。 最最最重要的是,此前田非煙隨她兄長去到雁門時,便親口說過,被嬴政下令去齊國探查的秦國官員。 正是茅焦! 也就是說,茅焦對他已經是知根知底。 想到這里。 白衍朝著遠處那輛馬車走去。 山腳下。 茅焦經過鐵騎將士的盤查后,拿出證明,便囑咐馬車跟著秦卒去遠處沒有人的空地上。 做完這些事情,茅焦自然也看到遠處走過來的那名年紀輕輕,穿甲佩劍的秦國將軍。 上一次見面,已經是很久很久之前。 若是此前沒有去齊國。 茅焦看見這少年,第一反應也是與故友胡全那樣,覺得白氏出白衍,當屬幸事,看向白衍的眼神,如同看著一個晚輩。 然而去過齊國后,茅焦才清楚,白氏自始至終,都被蒙蔽在鼓里。 不,不止白氏,還有齊國的田氏。 當初在齊國調查的時候,茅焦便很疑惑,為何少年離開齊國后,卻能進入白氏,而且還能蒙蔽白氏。 后面茅焦不斷調查在齊國有關白氏的事情,畢竟身為胡全的老友,茅焦也清楚白氏子弟很少與齊國打交道,少打交道就代表事情少,很容易查出來。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稍微一查,茅焦便查到十七八年前,白仲次子白巖,當初在齊國發生的事情,最后便是被一個鄒姓的齊國官員所救。 后面繼續調查下去,事情便一目了然,特別是查到鄒氏被滅門,唯一的子嗣鄒興,在田氏的安排下,本準備去秦國,不曾想卻死在趕往秦國的路上。 如此種種。 茅焦已經大致明白整個過程。 雖然不知道當初鄒興臨死前,與這少年說了什么,但這少年一定是用為鄒興報仇作為條件。 也是如此,茅焦心中都忍不住感嘆,何叫天命使然。 若非這少年被田鼎趕出齊國,若非這少年無意中碰到鄒興,若非這少年身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