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257節
“白衍承蒙王恩!” 白衍聽到李牧的話,輕聲說道。 這句話有拍馬屁的嫌疑,但白衍還是開口說出來。 李牧聽到白衍的話,把目光從秦軍那里收回來,看向面前的年輕秦將。 “秦國的另一路兵馬,已經被困在潁川,單憑你們這一路秦軍,過不了井徑?!?/br> 李牧直言不諱的把來意說出來。 勸退! 李牧直接了當的告訴白衍,有他李牧在,秦軍絕對過不了井徑。 “白衍知曉武安君的本事!” 白衍聽到李牧的話,笑著搖了搖頭:“但武安君應當也清楚,代地干旱,又逢天災,白衍不能退!” 說完,白衍看向李牧。 白衍知道以李牧的本領,方才李牧說出來的話,一點沒有夸張。 但不管李牧多強,王命在身,眼下他絕不可能率領大軍撤退。 不過他沒有說王命,而是說因為災禍有機會,他不會退,也不能退。 “此前高奴一事,本不愿與你戰場相見,不曾想,最終還是在戰場碰見,既然不退,那你我便只有兵戎相見!” 李牧看著年紀輕輕的白衍。 因為李牧常年在邊境駐守,故而對于匈奴南下劫掠,他深惡痛絕。 故而對于白衍此前在高奴的舉止與做法,就他而言,即使對方是秦人秦將,但他還是難得欣賞這個年紀輕輕的秦國將軍。 可惜。 最終還是在沙場碰見。 “各為其主,還請武安君不吝賜教!” 白衍看著李牧,拱手打禮。 李牧看著白衍,點頭打禮,與白衍行禮之后,便轉身離去。 白衍禮畢后,站在原地看著李牧離去的背影。 在白衍心中,對于李牧,他是由衷發自內心的欽佩。 論立場,李牧身為趙將,一生奉獻給趙國,為趙國戎馬沙場,立下無數功勞。 論身份,李牧是中原人,僅憑一人率領大軍,便讓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牧馬,讓中原百姓皆受其恩惠。 這樣的人,沒有半分黑點。 后世總談及李牧滅匈奴之時,總是會說匈奴并非全盛時期,但從來沒人想過,李牧同樣是以一個諸侯國的國力,滅的十萬匈奴。 而且在趙國日落西山之時,也是李牧,一舉撐起趙國。 可惜的是,不管李牧如何死心塌地的效忠趙國,不管李牧滅襜襤,破東胡,拒韓魏,連卻秦軍。 最終的結果,不僅是秦國日思夜想想要除掉李牧,就連李牧畢生效力的趙國,在趙國朝堂內,郭開與其他大臣,想要李牧死,甚至趙王遷也從未信任過這個對趙國忠心無二的李牧,想要其暴斃而亡,好接管兵權。 想起這些種種,又看著李牧那右手殘疾,連握劍、吃東西都不行。 眼下連白衍都不由得感慨,悠悠蒼天,何薄李牧! 似乎一切都對李牧不公。 想到自己也在謀劃著,如何除掉李牧,白衍心中有些愧疚,有些不恥自己的手段,但立場在,白衍沒得選擇。 就天下而言,在沙場上,已經沒有人敢言,能勝李牧,這點天下人皆知。 而他效忠的是秦國。 是秦王嬴政。 立場在,只要能滅趙國,他也寧愿做個小人,不擇手段。 否則正面與李牧交手,他與麾下白氏鐵騎,不知要死多少人,甚至他們全都會被李牧殺死。 所以這次交戰過后,他只要還活著的話,面對李牧,他還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離間。 …… 秦國大軍之中,王賁騎著戰馬,等了許久之后,終于看到遠處的平野上,白衍與秦軍將士,紛紛騎上戰馬,朝著大軍這里回來。 而趙軍主將,也回到戰車,往趙國大軍哪里走去。 “怎么樣?可是李牧?” 王賁等白衍回來后,方才好奇的問道。 白衍對著王賁點點頭。 “是李牧!” 白衍開口回答道,話語之中,有些無奈。 對他而言,自從入伍后,經歷過諸多戰事,但不管那一次,不管是在韓地,還是在高奴九死一生,都沒有像如今這般,心中滿是不安。 這種不安,來自于李牧。 這個一生從未敗過的趙國名將。 如今開戰在即。 縱觀李牧曾經的戰績就能看得出,李牧絕對不會打沒有把握的仗。 咚咚咚咚~?。。。?! 突然身后遠處傳來戰鼓聲,白衍轉過頭,看向遠處的趙國大軍。 趙國大軍已經在擂鼓,這是戰事起的號角聲。 顯然李牧在知道不是王翦領兵之后,已經猜測到,王翦率領的大軍,定是沒有趕到閼與。 “擂鼓!” 王賁也連忙沖著傳令兵下令道,立刻讓人擂鼓,振奮士氣。 白衍騎著馬,回到土丘這里。 看著王賁面色緊張的模樣,白衍也有些擔憂的看向遠處的趙國大軍,眼下只能相信王賁能守住。 李牧還有五萬大軍不知所蹤,這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只能祈求王賁能在李牧的進攻下,守住這里,只要守住,他就有機會知道李牧的謀劃。 代地連年干旱,如今又逢地震,代地百姓死傷無數,李牧麾下的將領、士卒全是來自代郡、雁門,一定有機會。 “來了!” 王賁看到遠處山脈下,兩個方陣的趙軍,開始朝著這里進攻,心神一震。 白衍看到趙邊騎也整隊的在趙軍方陣后面,跟著一起進攻。 “讓將士們準備護住右翼,隨時等候命令?!?/br> 白衍下令道。 “諾!” 柴連忙拱手接令,隨后轉身朝著親信囑咐下去。 “命弓箭手準備!” 王賁開口下令道。 伴隨傳令兵帶著令旗下去通報王賁的命令,不久后,在白衍的目光下,秦軍的弓弩將士,與手持木盾的將士,再次向前五十步。 一排排秦軍將士手持弓弩,朝著前方走去,帶來到位置后,便站在原地,舉起放好箭矢的弓弩,對準遠處走來的趙軍方陣。 “放箭!” 白衍聽著秦軍將領那不大的怒吼聲,隨后就看見最前方一排排秦軍將士,全部對著趙國士卒方向,扣動弩機。 伴隨著密密麻麻的箭矢朝著趙國大軍射去,哪怕趙國士卒有所準備,舉起木盾,也出現不少的傷亡。 兩三波箭矢過后,許多趙軍將士紛紛中箭倒地。 也就在這時候,秦軍的弓弩手,也進入趙軍的彎弓射程之內,幾乎就在瞬間,無數箭矢從天而降。 手持弓弩的將士,連忙退后蹲下,而手持盾牌的秦軍將士,連忙拿著盾牌擋在前面。 伴隨著數不盡的箭矢飛逝而下,一名名秦軍將士,紛紛中箭倒地,有些是弓弩手,有些是手持盾牌的將士。 伴隨著幾波箭矢互相對射。 白衍與王賁騎著戰馬,站在土丘上,看著趙國大軍越來越近。 王賁連忙下令,讓手持長戈的方陣上前,準備交戰。 咚咚咚~??! 在王賁的命令下達之后,傳令兵手持令旗,朝著方陣駕馬趕去,不過幾息,就看到一大片手持長戈的秦軍方陣,朝著前方走去,取代弓弩手,站在最前面。 片刻后。 伴隨著秦趙兩軍的將士,在平野上接觸的瞬間,無數根長戈互相交錯,刺向對方。 不管是秦軍將士,還是趙國士卒,都在頃刻間殺紅了眼。 伴隨著長戈的你來我往,幾乎無時無刻,都能看到有人死在長戈之下,倒在地上變成一具具尸體。 也就在這時候,不管是秦軍還是趙軍,都從各自的方陣之中,出現一些手持秦劍、利刃將士,不要命的朝著對方殺過去,想用近身作戰,殺死對方手持長兵的士卒。 伴隨著長戈的撞擊聲、士卒的慘叫聲,以及利刃碰撞的聲音。 戰場上。 越來越多的將士倒在血泊之中。 不管是遠處趙國大軍之中的李牧,還是秦國大軍之中的王賁,都看著這一切。 此刻王賁有些慶幸,還好這里的地勢窄小,兩邊的山脈下,彎曲的漳水河讓趙軍施展不開,不然他一個人,真不敢保證能抵抗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