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的大明 第30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后宮全性轉[快穿]、我是保安亦是流氓、東歐阻街女郎公路擺大排擋、開局一木筏,海上求生、邊&子文集、浮華之下(nph、高干、強制愛)、惡魔雙子(雙胞胎骨科1V1)、喜結連理(偽骨科)、謀金?。ü叛訬P)、危情(NP)
而有些人做人方式有問題,走到哪里都感覺到別人對他態度不好。為啥?因為他就只配得到別人的惡語相向。 邢紅狼對著秋知州抱了抱拳:“那咱們就多多關照啦?!?/br> 秋知州的話風馬上就一變,壓低聲道:“本官其實也派人打聽了,邢將軍居然在碼頭上搞紡織廠,哎呀,你那碼頭才幾個人呀?不如來蒲州城里搞個紡織廠呀,城里人口多,你雇傭工人容易?!?/br> 邢紅狼嘿嘿笑:“秋大人,這可是你說的,我真要把紡織廠開過來哦?!?/br> 秋知州嘿嘿笑:“來來來,趕緊來的,本官看著這群難民頭都大了,你最好是來把他們都弄進你的廠子里去?!?/br> 邢紅狼壓低聲道:“老娘野心很大的哦,還要造水泥廠、化肥廠、挖礦、鑄鐵、木匠廠、陶瓷廠……反正你也知道,老娘以前是鹽梟,最喜歡的就是賺錢,老娘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銅板兒都賺進錢袋里,最好是全城老百姓都來給老娘打工?!?/br> 秋知州聽得大喜:“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你拼命建廠,只管建,開山挖礦什么的隨便搞,本官這里保證全都給你批。反正這年頭種不出糧食,老百姓全都沒活兒干,個個都眼巴巴的瞅著本官給他們施粥,本官施得出來屁個粥,本官也掀不開鍋了,你把他們統統拿去打工,只要能付得起工錢,本官舉雙手雙腳歡迎?!?/br> 邢紅狼:“嘿嘿嘿!” 秋知州:“嘿嘿嘿!” 兩人就這么一轉眼,就達成了把災民全都變成打工崽的意見了,可憐的蒲州老百姓們還不知道,一個幽靈,一個資本主義的幽靈,已經向他們伸出了魔爪…… 不過,當他們被這個幽靈抓住的時候,不但沒有感覺到痛苦,反而感覺到歡欣。 因為,資本主義縱有千般不是,但也比封建主義強上那么一丟丟啊。 與此同時,晉陽南部,神農山。 李自成率領著從米脂跟著他一起出來打江山的老八隊,正在拼了命的逃跑。 他剛剛吃了一場很慘烈的敗仗! 老八隊雖然勇猛狠辣,但是碰上曹文詔率領的關寧鐵騎,卻只有被吊起來螺旋抽打的份兒。 曹文詔一陣就沖破了老八隊,打得李自成丟盔棄甲,只能逃竄進了神農山,而曹文詔還在后面繼續追擊,根本沒打算放過他。 第523章 蒲州棉 李自成率隊爬上一個小山坡,實在爬不動了,所有部下都累得呼呼直喘氣。 王嘉胤死后,流寇大軍崩裂,分散向四方,官兵四處追剿,曹文詔隨機挑選了一個目標就開始死追,結果李自成運氣不好,不知道為啥就被曹文詔給選中了。 曹文詔打得李自成一直只顧著逃跑,顧不上去搶劫老百姓了,糧食開始吃緊。 沒有糧食,就沒有力氣,連逃跑都越來越不得勁。 他知道,再這樣被追下去,他就要撐不住了。 看著山下正在打算進山的曹文詔軍,李自成不禁嘆道:“沒想到我李自成居然會死在此處?!?/br> 正在這時候,曹文詔軍后面突然飛奔來一個信使,那信使沖進曹文詔主營,過了沒多久,曹文詔軍就停下了腳步,不再進山了,掉頭……出山! 李自成:“咦?咦咦咦?發生了什么?” 他的侄兒李過從旁邊冒出頭來,大喜道:“叔,曹文詔撤了,太好了,我們這下有救了,哈哈哈,曹文詔他退走了?!?/br> 老八隊全員大喜,在山頂上開心得喜極而泣,甚至有人忍不住跳起舞來,跳了兩下又因為沒吃飽肚子,噗通一聲撲倒在地。 李自成目送著曹文詔遠去,長嘆道:“應該是另外一路義軍鬧出了大亂子,曹文詔急著去收拾威脅更大的人了……所謂槍打出頭鳥,誰鬧大了,誰就會成為官兵的攻擊重點,我們老八隊今后一定要切記,低調行事,不要惹起官兵的注意?!?/br> …… “降雨了!降雨了!” 蒲州城里,一個農民像瘋了似的沖進了城門,對著城中的難民們瘋狂地撕吼:“降雨了,西邊降雨了?!?/br> 這一喊,大群難民精神一振,但振過之后,更多的是不信:“怎么可能?” 旱災旱得太久,讓老百姓們都不再相信這個世界還會下雨。 不過,第二個農民進來了,第三個農民進來了…… 不停地有人跑進城來,大吼:“西邊下雨了!” 這下子,容不得大伙兒不信了。 大群在城里乞食的難民開始向著西城門外涌出。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蒲州的特色農作物了:棉花! 《蒲州府志》記載:“歲無霖潦,及河水所敗,則大收溫絮?!?/br> 說的是只要趕上好年景,這里的棉花就會大豐收。 遺憾的是,自從大旱災來了之后,這里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收獲到棉花了,現在雨水一來,農民們歡呼雀躍,不少人拼了命的往家里狂奔,也不管現在是不是適合播種的季節,先沖進田地里,用鋤頭刨兩下也是好的。 就在這時候,農民就看到了兩個手腳麻利的苦力,抬著一個軟轎,滑桿上坐著一個文士打扮的人。在他們身后,還跟著一大群人,推著數量車,車上還蓋著油布防雨。 這一行人淋著小雨,沿著田坎邊走了過來。 棉花田旁邊的農民們停下了手,像他們這樣的農民,一看到穿文士杉,被人抬著走路的,就知道那是“大老爺”,惹不得起的。 在大老爺路過時,他們最好是乖乖地垂手肅立,如果表現得不夠恭敬,被老爺支使家奴打個半死都有可能。最好的情況就是大老爺趕緊路過,走得遠遠的,別來理他們就最好了。 要是大老爺的轎子停在自己面前,那多半都是要出事。 然而…… 怕什么來什么! 大老爺的軟轎還真的停在了他們面前。 棉農們嚇了一大跳,瑟瑟發抖:“老爺……有……有何事?” “大老爺”開口說話了,語氣還挺溫和:“雖然我坐著軟轎,但并不是因為我是老爺才坐軟轎的。我是因為身體差,有喘病,走路一多就喘不過氣兒來,這兩位好心的大哥才抬著我走。你們別叫我老爺,我叫趙勝,你們叫我趙先生就行了?!?/br> 棉農們哪里肯信,這肯定是個大老爺,但大老爺說話就算是假話,也得聽,趕緊道:“趙先生!” 趙勝:“我聽邢將軍說,你們這里盛產棉花?你們正在刨的,也是棉花田?!?/br> 棉農們趕緊回答:“是的?!?/br> 趙勝抬頭看了看天:“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吧,這時候播種棉花能成嗎?” 棉農們可憐巴巴地搖了搖頭:“種植棉花最好的是季節是四月,現在才下雨,肯定是種不了棉花的,我們也就是看到下雨的興奮,出來隨手刨兩下?!?/br> 趙勝點了點頭,他雖然是個書生,但種田的相關知識卻很豐富,這就是窮人家書生的優勢,而且他這些年來,一直都在輔助各地農民種田,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就更多了。 趙勝臉上露出了微笑:“你們聽過一首兒歌嗎?冬季整好地,來年好種棉,冬閑澆好地,種棉不費力,冬耕加冬灌,蟲少棉高產?!?/br> 棉農們齊齊一懵:“沒聽過這兒歌,但是里面講的事情,多多少少知道一點點?!?/br> 趙勝又點了點頭,農民們有自己的種田經驗,這是肯定的,但是農民們的經驗往往不成系統,他們就真的是完全的憑經驗,這樣做并不科學。 趙勝:“我懂得一些很好的法門,能幫助你們把來年的棉花種好?!?/br> 棉農們:“……” 不是很敢信啊。 趙勝笑道:“這樣吧,我和你們簽個契約,你們按我說的方法種植棉花,如果明年的棉花收入達不到你們平時年間的收成,就由我來出錢來賠償,如果你們的收成超過了平時年間的收入,你們種出來的棉花,就全部只能賣給我,當然,我的收購價是公平的,就按標準的市價來收?!?/br> 這個方案一聽,似乎還挺賺。 棉農們腦子里稍稍一過,就發現,這個方案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失敗了有他賠償,如果成功了,自己就能多種出些棉花,多賺些錢,而且還不用再發愁棉花的銷售問題。 可是,要怎么才能信得過這個人呢?萬一他騙我們? 他們正想到這里,就聽到趙勝微笑道:“我們去普救寺,由戰僧大師作保,當著佛祖的面簽契約,如何?” 棉農們這下想都不用想了:“好!” 第524章 高一葉來了 有普救寺的高僧做保,趙勝的工作推廣起來那就簡單多了,沒用幾天時間,大量的棉農與趙勝簽好了契約。 然后,一場轟轟烈烈的“新農業運動”就展開了。 調理土地,冬耕、冬灌、施冬肥。 整個蒲州城西邊的農村,都呈現出一幅喜氣洋洋的模樣。 遺憾的是,東邊的農村就不行了。 天尊的視野還未開到這邊,這一邊依舊是滴雨不見。 東邊的棉農們看到西邊的景象,感覺內心受到了一萬點的暴擊。不過,他們并不知道的是,當蒲城城西邊的棉農們得到了拯救之后,無數的光點從他們身上升了起來,緩緩地注入了箱子之中,于是箱子的視野又緩緩地開始擴大了。 沒用多久,東邊也進入了李道玄的視野。 四海龍王,來! 就這樣,整個蒲州,都開始享受到了天尊的恩惠,雨水過來,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棉農們卯足了干勁,開始拼命的準備。 就在這時候…… 高家村的大戰船,在永濟古渡碼頭靠了岸,穿著一身白衣,衣服上穿插著紅色裝飾條,還佩戴著各種珠寶首飾,看起來雍容華貴的高一葉,從船上跳了下來,踏足到了山西的土地上。 隨著她一起下船的,還有一直給她貼身當秘書的秋菊、冬雪兩位姑娘,以及給她擔當護衛的鄭狗子。 一行人剛剛下船,就見到趴地兔刷地一下跳了出來,哈哈大笑:“狗子,狗子,你可終于來了,沒有你在,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br> 鄭狗子沒好氣地道:“先給圣女大人打招呼啊?!?/br> 高一葉嘻嘻笑:“哎呀,不用這么講究,我就不是講究的人?!?/br> 趴地兔:“狗子你瞧,人家圣女大人才不在乎呢?!?/br> 鄭狗子便也跟著笑。 趴地兔:“話說,圣女大人這次來山西做什么呀?” 高一葉嘟了嘟小嘴:“天尊說了,蒲州城盛產棉花,是中原地區非常著名的棉花產地,我們得好好地抓緊這邊的棉花資源,建立大規模的棉花基地,同時將配套的紡織業也搬過來?!?/br> 趴地兔:“哎?高家村不是從來不缺棉花嗎?村庫里面的棉花,怎么薅都薅不完?!?/br> 聽到村庫、薅這幾個字,高一葉有點小臉紅!天尊一直知道她在偷村庫的棉花,而且隨著村庫的物資管理水平越來越高,所有的物品進庫出庫統計得越來越詳細,三十二和譚立文也發現了她在偷棉花。 但是大家知道歸知道,卻都不怪她。 三十二會偷偷向天尊匯報村庫缺失的棉花數量,而天尊會偷偷再賜下一點棉花來補足高一葉偷走的部份,免得村庫的賬目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