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非儒即墨即醫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泰芬珠悠閑奮斗日常、重生美利堅,這是我的時代、[原創3] 流觴曲、上號,我現在強得可怕、讓闊別三年的班花高潮不斷、宇宙的季節(五悠)、誘妻成癮:厲總的心尖寵、直播:暴打東北虎,這叫小蘿莉、[綜漫] 三次篡位失敗后修羅場了、長相思[夭柳同人]
“二十萬的本金!每年上萬貫的利息?!?/br>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墨家子大張旗鼓為墨學獎存入二十萬貫的本金,幾乎全城都在關注,全城都為之震動。 此事,眾人這才明白墨家子真正的意圖和決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墨家的未來,不但要避免重演墨家沉寂千年的悲劇,還要讓墨家更好的傳承下去。 太極殿內,李世民聽到龐德的稟報,不由眉頭一皺道:“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墨家子真的這么和太子說的?!?/br> 龐德躬身道:“的確如此,當時墨侯親自押運二十萬貫的巨財來到了驛站銀行,太子殿下問墨侯為何舍棄墨家村銀行而選擇驛站銀行,墨侯如實回答。 “那太子有何反應?”李世民連忙追問道。 龐德道:“太子殿下聽聞之后,不再追問,而是同意接收這筆存款,如今二十萬貫的錢財已經存入了驛站銀行,墨學獎的所有程序都已經準備完成?!?/br> 李世民緩緩點頭,嘆息道:“希望太子能夠明白朕的良苦用心?!?/br> 先是李泰,后有李治,不是李世民想要動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而是關系到大唐未來的傳承,李世民不可能不后備一人,自古以來,有多少王朝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而崩潰,雖然李世民依舊信奉嫡長子繼承制,但是他本身也是次子繼位,從心底都沒有放棄立賢的計劃,當然如果又是長子又賢明那自然最好,如果李承乾真的不堪造就,那他真的會考慮立賢。 一直以來,他都沒有辦法對李承乾明說,但是沒有想到墨家子無意之中,竟然幫了他一個大忙。 “墨圣的確有大智慧!”龐德低聲贊道。 “墨圣的確是大智慧,這小子卻是極為滑頭?!?/br> 李世民冷哼一聲,墨家子借機說出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雖然是說墨學獎的設立,但是何嘗不是再暗喻朝廷不要講雞蛋放在儒家這個籃子里呢。 李世民不由一陣深思,一直以來獨尊儒術果然讓朝廷維持大一統,但是也讓皇權受制于儒家,如今墨家崛起,短時間內讓大唐的社會有了急劇變化,已經證明了墨家的價值。 再者如今墨家已經完成了最后的布局,先是逼和儒墨之爭,再公布墨學《墨理》,加上用墨學獎激勵天下百姓學習墨學,如今的墨學再無沉寂的風險,已經用實力贏得了百家的尊重,朝廷也許需要重新審視墨家的地位。 …………………… “二十萬貫的本金,每年萬貫獎勵!”隨著墨學獎的獎金確定,很快傳到了墨家,鄧龍張大嘴巴,不由驚呼道。 世人皆知墨家子大手筆,所謂的巨額獎勵一定不是一個小數目,那可是萬貫的錢財,墨家子弟不由興奮不已,這個獎勵每年都有,那豈不是說他們也有機會獲得。 想到這里,墨家三脈的子弟不由熱血沸騰,立刻埋首《墨理》,恨不得立即取得成就,以期望未來能夠有機會角逐巨子的榮耀。 非但墨家子弟激動,整個工界都為之瘋狂,原本熱度下降的《墨理》再次熱銷,天下工匠爭相學習墨學,墨家的影響急劇增加,大有一飛沖天之勢。 一時之間,天下非儒即墨盛況再現。 非儒即墨!頓時所有的百家幾乎都坐不住了,墨學獎的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為其他百家指明了發揚自家學說的捷徑。 而且在儒家獨尊的時代,非但墨家又危機感,其他百家也同樣有危機感,發揚百家學說是每一個百家人士畢生的信念,而墨家已經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他們自然迫不及待的想去效仿。 最先響應的就要數財大氣粗的醫家,他們和墨家的情況類似,有著醫家最高精神領袖扁鵲,有自己的醫學體系,還有巨額的收入,自從醫院的模式成立以后,醫家的醫術和財富急劇累積,上一次,儒墨之爭平局,醫家倒向墨家就是關鍵的一環。 更別說醫家還有自己的分支生物一脈,墨五研究的生物醫學本就和醫家同源,再加上墨五手中的日進斗金的青龍真藥作坊,同樣不缺錢。 兩家一拍即合,當即宣布,設立醫學獎,專門獎勵天下醫者醫學和生物醫學有重大貢獻之人,并設立扁鵲獎,獎章同樣是純金的扁鵲令,獎金同樣是萬貫錢財。 隨即醫家和生物一脈聯合聲明成立醫學獎的消息傳開,諸子百家再一次為之震動。 當又一批二十萬貫的現銀拉到了驛站銀行,李承乾呆呆的看著這二十萬貫,頓時感覺諸子百家幾乎都要瘋了,竟然一個個把錢當廢鐵了。 “太子殿下,還請簽收一下!”負責送錢的墨五忍不住催促道。 “好,那好!”李承乾連忙點頭,接連有墨家和醫家前來送錢,這樣的好事,最好再來諸子百家來個遍。 然而李承乾等到了好久,卻發現其他百家依舊是觀望,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沒有醫家和墨家財大氣粗,唯一有實力的儒家卻因為和墨家不對付選擇了漠視。 百家幾乎一片沉默,民間卻幾乎沸騰起來,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本來就有很少的出路,如今先是有了墨家,隨后又有醫家,而且都是萬貫的獎勵。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一生只有兩個最樸素的追求,那就是當官和發財, 然而學習儒學雖然可以進入官場,但是儒學的競爭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整個大唐每年的儒生可是幾百萬之多,但是每年能夠做官的才有數十人,大部分人都是名落孫山,可以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為過。 而墨家和醫家都是剛剛興起的,學習這兩個百家學說,非但可以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還可以有機會獲得萬貫錢財的收入,雖然這個名額每年只有一次,但是卻足以堪比當官的誘惑,這天下百姓多了一條說服自己的理由,有不少的百姓已經悄然轉變,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墨家和醫家,畢竟任何再精彩的勸學詩也比不上這萬貫錢財的誘惑實在。 看著墨家和醫家如日中天,諸子百家徹底坐不住了,紛紛開始謀劃設立屬于自己百家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