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膨脹的皇權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泰芬珠悠閑奮斗日常、重生美利堅,這是我的時代、[原創3] 流觴曲、上號,我現在強得可怕、讓闊別三年的班花高潮不斷、宇宙的季節(五悠)、誘妻成癮:厲總的心尖寵、直播:暴打東北虎,這叫小蘿莉、[綜漫] 三次篡位失敗后修羅場了、長相思[夭柳同人]
魏王李泰編寫《括地志》一事,在朝臣之中并非是機密,而且魏王李泰向來備受恩寵一事,眾臣也紛紛知道的清清楚楚,聽到李世民相邀,眾臣自然前往。 “兒臣見過父皇,見過各位大臣?!?/br> 魏王宮前,李泰恭敬的向李世民和一眾大臣行禮道, 眾臣抬頭,竟然意外的看到了,前不久在長安城傳的沸沸揚揚的墨頓,不少洛陽世家的大臣頓時臉色一黑,他們對墨頓可沒有什么好臉色。 “微臣見過皇上,和諸位大臣?!蹦D摸著鼻子,無奈的上前向李世民和眾臣行禮。 李世民看了墨頓,冷哼一聲,這才轉頭看著李泰和顏悅色道:“免禮吧!青雀你上奏說《括地志》有重大發現,今日朕就帶著文武百官做個見證?!?/br> “定然不會讓父皇失望!”李泰恭敬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跟著李泰來到了魏王宮中,眾臣紛紛相隨,而墨頓自覺跟到了群臣的后面。 “墨小子,魏王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呀!”不知不覺中,程咬金退到墨頓身邊小聲的嘀咕道。 墨頓隱晦的指了指腳上,程咬金頓時一頭黑線,他自然指導李泰編寫的是括地志,可是往地上指是什么意思。 墨頓無奈俯首在程咬金耳邊耳語一句,頓時讓程咬金露出一臉的驚容。 “當真!”程咬金驚聲道。 墨頓肯定的點了點頭。 程咬金倒吸一口涼氣,不由的盯著最前方的李泰,不由喃喃自語道:“若是如此的話,恐怕今日的事情就大條了?!?/br> 只見最前方的李泰,帶領眾人來到一大塊滿是貝殼的石頭前,高聲道:“兒臣編撰括地志,本是記載我大唐的大好河山,盛世之況,然而西征之時,墨祭酒的一次偶然發現吸引了兒臣的注意?!?/br> “就是這塊石頭?”李世民疑惑的看著石頭上中的貝殼。 李泰點了點頭道:“不錯,這就是貝殼梁的石頭,相信在場的不少將軍也都見到過?!?/br> 程咬金頓時高聲道:“不錯,當初墨頓這小子挖石頭的時候,老夫可是親眼所見,這樣的石頭足足有數里之多?!?/br> 不少武將紛紛點了點頭,當初他們都在場,不過他們都是看個稀奇而已,并沒有放在心上。沒有想到今天竟然被魏王如此鄭重的介紹,不由的慎重起來。 “沙漠中竟然會有貝殼!”不少文官不由好奇的看著眼前的這個奇怪的石頭,又這么多武將作證,眾人自然相信其真實性,不由嘖嘖稱奇。 “眾所周知只有水中,甚至是湖水邊才會大量的貝類殼,所以在很多年前,青海之地定然是一片汪洋?!崩钐┲苯訉斎蘸湍D討論的結論拋出。 眾臣頓時一片嘩然,就連李世民也不禁猛然眼睛睜大,對于這個結論他也是第一次聽說。 眾人想要反駁,但是眼前實實在在的石頭中的貝殼擺在面前,卻是不爭的事實,因為貝殼只能生活在水中。 “所以,兒臣認為有一股力量不停的讓青海之地上升,甚至吐蕃高原也是如此?!崩钐┛隙ǖ?。 眾臣紛紛默然,他們雖然心中不能接受,卻不得不承認李泰所言的確有幾分道理。 李泰繼續道:“同時孩兒也仔細將史書上所有發生地震的地點全部收集起來,結果發現卻有了意外的發現?!?/br> 李泰大手一揮,只見一個大唐地圖赫然出現在眾臣的面前,一個個歷史記載的地震地點,形成一個地震帶,半繞著青海之地和吐蕃高原。 “地震!” 眾臣豁然一驚,不敢置信的看著李泰。 魏征臉色陰沉道:“魏王殿下的意思是地龍翻身,造成的這滄海桑田?!?/br> 李泰搖搖頭道:“本王的意思是正是這滄海桑田才造就的地龍翻身,正是有股力量讓青海之地不斷上升,地下的巖石經不起這等力道斷裂這才形成了的地震。 李泰伸手一招,只見兩個太監抬著一個巨大的豆腐,放到眾臣的面前,隨機在豆腐中插入幾個長長的竹簽,一一穿透,二人同時用力,只聽怕的啪的一聲,竹簽從中折斷,斷裂處巨大的力道直接將豆腐頂出一個大窟窿。 “這就是地震的模型原理?!崩钐┌喝坏?。 百官最后的墨頓不由用詫異的眼神看向一旁聚精會神的李世民,這個原理他曾經在李世民面前展示過,如今卻出現在李泰的手中,要是說沒有了李世民的授意,打死他他都不信。 不少文臣頓時心中一驚,李泰給他們展示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實驗,但是對他們來說卻不亞于驚天霹靂,地震乃是如今天人感應最后一道壁壘,今日李泰所展示的一切,徹底讓天人感應成為一個笑話,談何提起制約皇權。 也就是說從此以后,皇權的力量瞬間膨脹到了極致,儒家之前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一個笑話,這樣一眾文官如何能夠接受這種局面。 不少文官頓時憤憤的瞪著最后的縮在角落中的墨頓,若不是他連續拆穿天人感應的各種現象,儒家如何會有如此被動的局面。 “一派胡言,幾個小竹簽一塊豆腐就想解釋地龍翻身,簡直是一個笑話!”出人意料的是,李世民竟然突然出言呵斥李泰。 李泰連忙請罪道:“此乃兒臣的一個猜測,還請諸位恕小子大膽?!?/br> “無妨,無妨,做學問本就大膽猜測,就算錯了也無妨?!?/br> “魏王殿下如此年幼,如此好學,果然不凡?!?/br> …………………… 一個個文臣頓時臉色變得和藹和親,一副孺子可教的眼神看著李泰,猶如看待一個勤奮好學的自家子侄一般。 李世民這才臉色稍緩,教訓道:“日后潛心向學,務必做到求真務實,去偽存真,做學問不可有絲毫的馬虎,莫要再弄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br> “孩兒謹遵父皇之命!”李泰一臉恭謹道。 滿朝眾臣無奈的看著這對父子一唱一和,雖然李世民親自反駁了李泰的論證,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從此以后,他們對皇權的限制再也無能為力。 不少人原本還想繼續勸說鄭充華之事,此刻默默的將自己心中的諫言全部忘掉,此刻再爭論這些,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