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書迷正在閱讀:全貴族學院聽我心聲后,寵瘋我、家園、穿成古代小廝后娶了一國之君、穿到蟲族星系我卻成了一只狗、之死靡它(短文1v1)、墨唐、清穿之泰芬珠悠閑奮斗日常、重生美利堅,這是我的時代、[原創3] 流觴曲、上號,我現在強得可怕
慕辭扁了扁嘴,不知道,腳后跟很疼,火辣辣得疼。 裴護深知,將公主抱起,不讓她腳沾地,才能減緩她的疼痛。 但,有關公主聲譽,不能冒這個險。 畢竟,他們還在李府內,難保不會被人撞見。 事急從權,裴護只能扶著慕辭的胳膊,好讓她借著他的力行走。 路上,慕辭很是純真地開口道。 我想忍一會兒的,可是沒想到會那么疼呀,我也不想讓阿護擔心的。 裴護為著沒能及早發現異樣而自責,越發聽不得這種話。 他邊走邊對她說:公主無需忍耐,是屬下失職了。 李府后面停著好幾輛馬車,裴護用目光掃視了一圈,也沒找到他們那輛。 不巧的是,有人過來了。 他現在正如此近距離地扶著公主,不能被人發現。 千鈞一發之際,慕辭指向其中一輛馬車,目光中含著一抹少女特有的精明。 裴護會意,也不管那是誰的馬車,在被人看到前,立即將公主送進車廂,自己則閃身到暗處。 他動作極快,后面的人只看到有人進了馬車,卻沒看到是誰。 他們倒也沒有過多在意其他人,一路談笑風生。 言之兄,我最近新作了一篇賦文,有幾處舉棋不定,實在不知道用什么論述較為合適,今日既遇見言之兄,煩請指教一二。 溫瑾昀,字言之。 與他并不相熟之人,不便直呼他的名諱,就會稱呼他的表字。 溫瑾昀早年中進士,寫得一手好文章,每一篇都被選入翰林院,成為后生模仿學習的范文。 平日里,找他討教文章的人不計其數。 他性子溫和謙遜,從未拒絕過這類求助。 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他的學術造詣已經登峰造極,仍能夠懷著這般謙卑的心態,因而越發受眾學子的敬重。 好學之人比比皆是,溫瑾昀光是參加華裳公主的葬禮,就收到了好幾篇求他批注的文章。 眼下他也沒有推脫,長身玉立地站在對方的馬車前,不畏嚴寒地與其當面討論。 他寥寥幾句,就為那人解了惑。 言之兄不愧是翰林院第一學士,經你這么一點撥,我便醍醐灌頂,像是那習武之人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怪不得眾人都說,言之兄的學識,吾輩哪怕只能拾你點牙慧,都能沾沾自喜了。 溫瑾昀甚是謙遜地拱手回禮,淡笑著回道。 子懷兄過獎,都是諸位抬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今日與子懷兄一番暢談,我同樣受益頗多。 對方雖有些高興,卻還是做足了謙虛的姿態,連連擺手。 言之兄才是真過獎,我的學識遠不及你,哪里能讓你受益,你莫要取笑我罷。 溫瑾昀不驕不躁,慢條斯理道。 你我涉獵不同,子懷所攥的周游列國志,我曾拜讀不下十遍,每一遍都有新得。 從這篇賦文中就可看出,子懷對各地的風土人情知之甚廣,只有實地探訪過,才能寫出這般生動的文章。 被他這么一番真誠地夸贊,張子懷眼中綻放出感動的光芒。 能得此一知己,他激動萬分。 言之兄,今日還不夠盡興,他日我定要與你暢聊,家中還有幾本新作,我會差人送上太傅府,望言之兄給與高見。 溫瑾昀連聲道好,目送著那人上馬車離開。 他身后的隨從忍不住感慨了句。 大人,那位張大人文章寫得不實在,也只有您會這般夸贊了。 溫瑾昀溫和一笑,良言一句三冬暖,做學問,不是為了攀比炫耀,張大人那顆赤子心,便配得上我的夸贊。 隨從似懂非懂,笑嘻嘻地直言不諱。 大人,我只知道,您是大好人。對了大人,您不是來取書的嗎?小的給您打簾子。 但,說話間,溫瑾昀已經比隨從先到馬車前。 他不喜歡別人碰自己的書,這種事向來是親歷親為。 一陣寒風吹過。 簾子被掀開后,他看到,自己的馬車里,竟然有個赤著雙足、側身躺臥的少女。 少女已經睡著了。 青絲如瀑,散在鋪就的毛氈上。 寬且長的大氅堪堪遮擋住她一雙玉足,露出小半個腳掌,以及那圓潤可愛又粉嫩的腳趾。 她睡容恬靜美好,扇子似的睫毛纖長濃翹,瓊鼻下,唇瓣微抿。 哪怕溫瑾昀此刻就站在馬車外,少女也沒有任何察覺。 溫瑾昀手攥著馬車簾子邊緣,手指微微收攏,眸光晦暗不明。 他的目光并未在她身上多做打量,只一眼,就迅速移開了。 安陽公主怎么會在他的馬車里? 大人,您怎么站著不動了,是要拿的書太多了嗎?簾子只掀開了一角,隨從看不到里面的情形。 他這嘹亮的一嗓子,驚醒了馬車里的少女。 少女睫毛輕顫,睜開了雙眼。 她如夢初醒,意識到是在陌生的環境中,猛地坐了起來。 然后,四目相對 第八章 公主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