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空無一人的甬道上走過一隊衛戍軍。 長信侯謀反之事牽連甚廣,后來在咸陽城參與叛變的官員大小有二十余人,長信侯被車裂之后,那些官員也逐一被逮捕,均都依照秦律處置。 呂不韋不想輕易認輸,鼓動呂系勢力對君王施壓,想要以此保全相邦之位。 議政殿上的步步緊逼徹底將嬴政惹怒,他本還顧及呂不韋對父親有恩,糾結于是否要對其留有余地,此刻看來糾結所謂的余地真是可笑至極。 平靜注視著下方那些細數呂不韋功績的臣子們,年輕君王哂笑一聲,朗聲道:“商君曾有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犯錯若無需付出代價,大秦律法豈不成了擺設。嫪毐謀反一事,呂不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諸位不必說那些他是無心之失的言辭,他若不是心虛,又怎會命豢養的死士深夜潛入牢獄刺殺?!?/br> 不待下方眾臣辯駁,嬴政拿起一卷簡策,“這份供詞中交代的清楚明白,當年是呂不韋蓄意將嫪毐送入棫陽宮蠱惑太后的,也是他勸說太后遷去雍城的,這其中的樁樁件件,都與他脫不了關系?!?/br> 那些求情的臣子面面相覷,一邊是盛怒的君王,一邊是忠于的相邦,他們一時之間不知是該保命還是繼續施壓。君王顯然是想揪著供詞不放,若是執意頂撞,定會惹得君王當場發怒。這些年呂不韋以相邦身份處處壓制君王,更是以未行冠禮為由,不讓君王直接過問朝政,多年積壓之下,眾臣也明白,已加冠掌權的君王,這次不會因為區區施壓輕易妥協。 見諸臣子均都噤聲,嬴政眸光一一掠過他們,最后遙望殿外朝陽。 “相邦之過,當以律法論處,但念在其當年對先王盡心侍奉有功,可免除死罪。即日起,罷黜相邦職務,離開咸陽前往封地,此生不可再踏入咸陽半步。至于相府長子呂崇言,亦可免除死罪,隨父一同離去,此生無歸期?!?/br> 不殺呂不韋,以及全族上下,已是嬴政做出的最大讓步。當年父親彌留之際曾囑咐他務必善待呂不韋,今日這個決定也算是對父親有個交代。 “請大王三思?!北姵甲咏援惪谕晳┣?。 嬴政捏捏隱隱作痛的眉心,疲倦道:“這已是三思之后做出的決定,寡人肯留他性命,就是最大的仁慈,諸卿不必再多言?!?/br> 語畢,他起身走出議政殿。 朝堂上的臣子紛紛抬手輯禮,恭送君王。 散朝之后,君王之意很快傳至多日無法出府的呂不韋耳中,緊跟而至的是蓋了君王玉璽的詔書。 嬴政回咸陽第二日,召見呂不韋之后,便下令讓他府中思過,雖允許他人入府見他,但卻不允許他隨意出府。 這段時間,呂不韋日日房中打坐,想要以此讓自己心情平靜。今日君王召令送入府中,他才終于肯接受再無轉圜可能的事實。 少年時期,他曾志氣昂揚對父親說:“將來我一定要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br> 后來人到中年,他終于實現心中所愿,可也漸漸被權利蒙蔽雙眼。這些年他以一個長者的身份處處壓制君王,今日之果是他自己做下的,怨不得旁人。 成年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永遠把孩子當做一個孩子看待。 三日之后,呂不韋清點完全部家當,帶著全府上下啟程離開咸陽。 經過咸陽最繁華街道時,他恍惚記起頭一次來咸陽時的光景。當年,他兩鬢未白,萬貫家財,為官的都嫌棄他商賈出身,卻又饞他手中數不盡的錢財,他盡情周旋其中,輕易獲取陽泉君的青睞,也輕易接近華陽夫人。一切順利到仿佛在做夢,安國君更是即位秦王三日便薨逝,只可惜他一心看中的人也在壯年早逝。 緊接著小小少年即位秦王,這么多年,他一直不喜歡少年看自己地眼神,少年那雙深邃且清冷的眸子既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反而更像那個劍客女師父。是的,就是那個容貌驚人的異國女劍客,那有著睥睨眾生的清冷眼神,他在男子身上都未曾見過。隨著少年君王的長大,他發現君王不止某些習慣受女劍客影響,眼神更是愈發犀利淡漠,他害怕也討厭那樣的眼神。 偶爾有那么一刻,呂不韋也會設想,倘若當年他極力說服先王冊立成蟜為太子,是否會更容易掌控一些,是否他也能在相邦之位上壽終正寢。然而,這個世上不存在倘若。 服車緩緩行駛在咸陽城中,引來無數指指點點。 “畢竟是商人出身,為官哪有那么容易?!?/br> “就是說,得虧當年他對先王有恩,才勉強保住一條命?!?/br> “嗐,商賈之家就是眼皮子淺,仗著大王年少為所欲為,難道他不知道大王遲早會長大!” “所以說士農工商,商在最后?!?/br> 一陣哄笑傳入呂不韋耳中,他并未掀開緊閉的雙目。談論也好,嘲諷也罷,連那些平庸之人都明白君王會長大掌權,他卻次次挑戰君王耐性。這些年他日日命人將批閱的奏章送入章臺宮,不止是為了激怒君王,其實也是在教君王為君之道,只可惜他選了最討人厭的方法,沒有給自己留任何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