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第135節
書迷正在閱讀:誰敢教為師做人、大院來了個霸王花[七零]、紅男綠女(1v1)、蝴蝶(重生 1V1)、擺弄alpha的n種姿勢(主ba)、開始發瘋(np)、室友他每天都想殺了我、明日,我將與你相見、噩夢(無限循環,囚禁)、狐貍精她是萬人迷(NPH 九黎)
當然,也或許是因為從玉明淮口中得知,看似繁華的東鄴,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角落里,有人吃不飽,有人穿不暖,有人蒙冤受屈,有人絕望度日。 所以,他接了謝澹的月餅。 重新找到了與他們相處的方式。 他也決定為東鄴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不負他擔了回國姓,不負他來這世上走這一遭。 以后死了也不用分那個瘋子的功德。 謝蘅捏著玉佩緩緩沉睡。 玉明淮,你再等等吧,等我去天上保佑你平安歸來。 夢里。 玉明淮回來了。 可他卻離他越來越遠,身影越來越模糊。 他說,他會在天上保佑他,平安康健,長命百歲。 柳襄是被玄燭叫醒的。 “云麾將軍,您快去看看世子,世子夢魘了,喚不醒?!?/br> 第65章 柳襄匆匆梳洗后,套上外裳便疾步進了謝蘅的屋子。 玄燭正守在床邊在不停喚著,謝蘅額上滲著薄薄一層汗,神情痛苦不安,卻怎么也無法喚醒。 柳襄急急走到床邊,玄燭便讓開了位置。 “世子,世子?!?/br> 柳襄坐在床沿剛喚了幾聲,便見謝蘅手無意識的動著似乎想要抓住些什么,她下意識握住他的手:“世子,醒醒?!?/br> 謝蘅反攥住她的手,幾乎用盡了全部的力氣,攥她的手隱隱發白。 與此同時,一行淚快速沒入耳際。 柳襄只覺心口一疼:“世子?!?/br> 她這是第一回 見他落淚。 他到底夢到了什么。 玉明淮的身影逐漸模糊,謝蘅下意識追了上去,他有種預感,他若走了,便再也回不來了,所以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奔跑,想要留住他。 可不論他怎么追,都夠不到那道身影,突然,他聽見身后有人喚他。 姑娘的聲音柔和而焦急。 是柳襄。 他停下腳步,玉明淮也往他身后看了眼,而后輕輕笑了笑:“阿蘅,有人在等你,你該回去了?!?/br> “我走了?!?/br> 謝蘅想要撲過去抓住他,但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消失在自己眼前。 消失前,他看到他的頭發斷了一縷。 柳襄緊緊握住謝蘅的手,試圖將他從夢魘中拽出來,突然,她聽他低聲喊了句什么,隨后,睜開了眼。 “世子,你醒了?!?/br> 柳襄短暫的怔愣后,歡喜道。 謝蘅腦海中的混沌逐漸散去。 原來,真的是她在喚他。 謝蘅呆滯了幾息,才輕輕開口:“你怎么來了?” 柳襄如實道:“世子剛剛夢魘了,怎么都喊不醒?!?/br> 夢魘。 那的確是一場噩夢。 他醒來仍感覺心有余悸。 大抵是昨日才提到過玉明淮,他才會做這樣的夢。 “世子可還好?” 柳襄擔憂道。 謝蘅這時才察覺到他的手被她緊緊握住,他微微頓了頓,緊了緊被中的另外一只手。 那只手里還握著她送的玉佩。 “無礙?!?/br> 謝蘅不動聲色的抽回手,坐起身時將另一只手中的玉佩藏入了枕下。 柳襄起身在他身后墊了個小枕。 “世子可有哪里不適?” 謝蘅:“沒有,只是做了個噩夢?!?/br> 玄燭此時正在給謝蘅拿藥,將藥倒出來后他愣了愣,而后輕輕晃了晃瓶子。 重云不是說配了一月的量,怎么瞧著沒剩多少了。 謝蘅注意到他那邊的動靜,只淡淡瞥了眼就收回視線。 他每日都服用著重云配好的藥,只是從那次咳血以后,從以前一天三顆變成了六顆,他怕玄燭發現,每次服藥時都是避開他的。 玄燭帶著幾分疑惑的伺候謝蘅服藥,柳襄便去叫了早飯,早飯送上來,謝蘅也收拾妥當。 二人用完早飯,柳襄便沒忍不住問道:“世子是夢見玉明淮了嗎?” 謝蘅偏頭看向她:“你怎知?” “世子夢魘時,我聽見世子叫玉明淮的名字了?!?/br> 方才她離的很近,聽到了謝蘅醒來時喚的那一聲。 雖然很輕,但她還是聽到了語氣里著急和慌張。 他說是噩夢,想來是夢到玉明淮遇到什么危險了。 謝蘅眼眸微沉,半晌才淡淡嗯了聲。 柳襄有些擔憂的看著他,她能感覺到,謝蘅和玉明淮的感情應該很好。 不同于謝邵謝澹的兄弟情,他們更像是知己。 玉明淮到底去何處了。 “他在北廑?!?/br> 突然,謝蘅低聲道。 柳襄怔了怔,他怎么知道她在想什么。 但隨后,她的心緩緩沉了下去:“他去北廑作甚?” 謝蘅冷冷哼了聲:“他去時,說要為東鄴做點什么?!?/br> 柳襄聽明白了。 她眼底閃過一絲訝異和震撼。 她想過無數可能,卻沒想到玉明淮竟是去北廑做了探子! 各國做暗探的危險程度不亞于戰場廝殺,怪不得謝蘅會如此擔心他。 “為何?” 玉家不是從商么,他為何會突然去北廑做了探子,且暗探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他走的什么門路?” 謝蘅聲音低沉道:“玉家的二娘子也就是玉明淮的親姑姑嫁到了京都昌平侯府?!?/br> 柳襄記得謝蘅說過他和玉明淮是在一個宴會上認識的,玉明淮是隨他姑姑赴宴。 她那時還在想,什么樣的宴會會讓玉明淮和謝蘅同時出現,原來是這樣。 謝蘅知道柳襄的疑惑,不等她問便道:“玉家曾救過昌平侯府老侯爺的性命,老侯爺為報恩給兩家小輩定了婚事?!?/br> “玉家知道門第懸殊太大,并沒有將這樁婚約放在心上,只等將來尋個由頭退了,可沒想到十五年后,侯府大夫人親自去玉家提親?!?/br> 柳襄微訝:“所以,玉家二娘子是如今昌平侯府主母?” “不是?!?/br> 謝蘅搖頭:“大夫人出自名門,對嫡長子寄予厚望,不愿讓他娶商賈之女,幾番商討后,定了二房的嫡次子,而作為交換,她親自下江南提親,給玉家體面?!?/br> 侯府二房的嫡次子,對玉家而言亦是高攀,加上大夫人親自走這一趟,更是誠意十足,但玉家并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安排兩家小輩先見上一面。 兩方說好,若小輩不愿,婚約便作罷。 玉家娘子見了后并沒有明確的態度。 這門婚事于她而言,可嫁,可不嫁。 可嫁,因郎君俊俏有趣,可不嫁,因離家太遠。 但侯府的五公子卻對玉家娘子一見鐘情,非卿不娶,最終在他死皮賴臉的窮追不舍下,這門婚事還是成了。 成婚時還曾引得京都嘩然,畢竟門第懸殊實在太大,幾乎沒人看好。 可如今十幾年過去,二人仍琴瑟和鳴,恩愛如初,羨煞旁人。 柳襄對京都侯門知之甚少,只聽過昌平侯府的名頭,沒有過什么來往,自然也不了解這些。 她聽完后不免有些唏噓:“這便是話本子里的千里姻緣一線牽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