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談戀愛啊 第53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快穿重回:宿主被強制愛、攻略男主太簡單?。齑﹉)
拼團目前已經吃下了所有的下沉市場,就連縣城都沒有放過。 現在的拼團用戶,用遍布全國來說并不夸張。 在小城市的團購生意當中,ktv和電影院的攬客量是最多的。 而一線城市的攬客率則是以美食為王,這也反映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差異。 另外,恒通貨運針對四大一線城市的運輸路線及倉儲建設已經到了尾聲,高效的供應鏈已經被建設了起來。 這個計劃是拼團后期發展的重中之重,肯定不能局限于四座一線城市。 所在,2012年,拼團供應鏈業務也會根據拼團的訂單量,開始向著目標城市下沉。 另外,知乎第三屆?;ㄐ2荼荣愐呀涍_到了白熱化,校園賽環節差不多快出結果了。 華英娛樂公司目前正在物色這些候選者,另一方面,則是根據董文豪的建議,盯上了青春類商業片的市場。 像這種校園電影,不需要復雜的造景,也不需要太精美的服化道。 成本低,但是效果好,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而且時淼淼寫的故事不俗氣,確實很適合改編成這種類型的電影。 頭條那邊,先前侵權事件的所引來的創作者,為整個平臺都帶來了海量的內容,也吸引了大批量的用戶,目前正在穩步增長。 另外,蘇奈那邊推出了針對頭條的廣告投放平臺。 任何的廣告商都可以根據這個平臺,將廣告任務投放到今夜頭條,由創作者進行認領。 有一些小品牌,其實做廣告還挺難的。 因為平臺廣告要價太高,網頁廣告又不見成效,根本達不到期望的目標值。 但頭條的出現則完全彌補了這個空白,可以讓品牌方以極少的代價,依賴算法的投放獲取最精準的潛在用戶。 而空白市場往往都是藍海,于是這個服務一推出,立馬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還有不少的網店,也開始自己掏錢在頭條做運營。 另外,萬眾那邊,六座改造商城投入運營,臨川商幫的品牌強勢入駐,和拼團一起形成了閉環,也讓第七批商幫品牌吃到了流量的紅利。 幾位高管依次起身發言,年終匯報很快就結束了。 大家哄哄鬧鬧地起身,大聲喊著要老板請客。 江勤還沒罵人呢,譚青就走了過來,遞上了一份文件,上面寫著餓了不訂餐平臺發展計劃書,一看就是求投資的版本。 “老板,滬上那邊,有人開始做外賣了?!?/br> “嗯,時間還早,暫時不用管?!?/br> 江勤伸手把那份計劃書扔到桌子上。 第573章 餓了不 地域性的外賣配送生意其實一直都有人在做,比如某個大型商業寫字樓的訂餐群,或者網吧一條街里,由網管搞的訂餐服務,都是外賣配送的一種類型。 與團購行業側重于到店消費相比,外賣生意則更注重配送,以及配送速率。 這方面的資源整合是比團購生意更好做的,技術含量也不高。 你可以聯合周圍的幾家飯店,把外送服務都交給你來做,對接周邊的寫字樓,大學城,然后雇傭騎配送員指定的門店。 騎手送飯,消費者付錢,完整的交易模式就形成了。 但這樣的生意,對于騎手的依賴性很大。 團購是怎么做的? 談好商家,將商品或服務信息掛到網上,付錢之后生成短信碼,到店核銷,基本不依賴人工,難度也不高。 但是做外賣配送生意的,如果沒有足夠的配送員,那就很難繼續向外擴張。 哪怕你不斷地談商戶,獲取了大批量的單量,但送不過來也是白搭。 人有一日三餐,這基本算是最低標準了,如果配送員的數量無法及時跟上,那想做大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想把外賣生意做起來,最先要做的就是讓配送員成為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擁有足夠的體量。 只有配送人足夠多,他們才有更多的獲單能力。 可在這個時代里,配送員其實還屬于是兼職的一種,基本都是由商家進行雇傭的,不算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 甚至有些“人民企業家”不想多出一分錢,就想方設法地讓后廚學徒兼職做配送員,以至于很多學徒在某飯店學了兩年,菜不會做,但是記路賊溜。 所以,想要把配送生意做大,配送員的招募就是很大的關鍵。 2011年,移動互聯網再次提速。 智能手機在國內的出貨量突破了三億。 整個市場都煥發著磅礴的生機,讓無數創業者心動不已。 但滿大街騎手24小時全天配送,如同御風少年,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飯桌,這樣的畫面幾乎等同于妄想。 哪有那么多人就騎著電動車等在路邊,就為了為你送餐。 這,就是壓在發展之路前方的難題。 餓了不得創始人張煦豪當初在網吧上網,餓了半天只能吃泡面,于是就萌生了做外賣生意的想法。 到現在為止,周邊三個大學的配送服務已經建立起來了。 在大學里找配送員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除了上課之外,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多。 但如果要向外擴張,那就必須雇傭社會人做騎手,也正是因為這樣,餓了不陷入到了瓶頸期。 其實想招募大量騎手也很簡單,砸錢就是了。 只要給的足夠多,那么必定缺不了人。 所以,餓了不很需要資金,根本沒辦法茍著發育,才會到處投遞計劃書,想找到投資機構。 但就像李長明說的那樣,這個項目一看就很燒錢,大部分投資者都會猶豫。 江勤當初在臨川這塊試驗田做過配送服務,但一直到拼團走向全國,這個板塊也沒繼續再做。 因為他很清楚,想要把他做大,要燒的錢太多了。 就算目前的拼團盈利能力很強,在面對這個金額也會望而生畏。 更何況,做生意哪有花自己的錢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有人點火,引資本下場,大家一起湊錢燒出個前景來,讓市場份額快速增大。 而餓了不,在江勤的眼睛里就是那個點火者。 在火勢燒起來之前,拼團不可能率先下場。 因為……拼團在生活服務領域太強了,他要是直接下場的話,很多投資機構都會望而生畏。 “張總,風投的事情怎么樣了?” “去見了幾家,大家對餓了不很感興趣,目前觀望的人比較多,再等等吧,春節過完一定會有個結果的?!?/br> 滬上的一個小區內,三室一廳的房間里坐了十七個人。 這,就是餓了不的初創團隊。 而在這十七個人當中,有兩個新來的,就是從大眾點評離職后的陳嘉欣和張力。 大眾點評被拼團干廢了之后,雖然業務量還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但所有人都知道,未來已經黑了。 對于沒野心的人來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很不錯的選擇。 被干廢了就干廢了唄,反正工資還在發。 比起當初千團大戰的提心吊膽,這樣的日子香的很。 但對于有野心的人來說,大眾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發光發熱的平臺了。 陳嘉欣和張煦豪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的,當時的她并沒有產生來餓了不的想法。 因為大眾就算再不濟,也不是這樣一家初創的小公司可以比的,人家說騎著騾子找馬,就算跳槽也要往更高方向走。 而真正讓陳嘉欣下定決心加入餓了么團隊,是因為張煦豪讓她有一種熟悉感。 他做事很有目標性,執行力也很強,而且沉得住氣,同時也有一份傲然,哪怕遇到發展受限也是一副風輕云淡的樣子,看不出一點著急。 這樣的創業者,陳嘉欣只見過一個,那就是江勤。 換句話說,她覺得現在的張煦豪就另一個江勤,一個事業才剛剛開始起步的翻版江勤。 不過,張煦豪和江勤在性格上并不是完全的相似。 與江勤相比,張煦豪沒有那種吊兒郎當的樣子,做事比較認真,也不會滿口胡話,這是更讓陳嘉欣覺得欣賞的一點。 “陳姐?” “嗯?” 張煦豪看著陳嘉欣:“之前的大眾點評接受了騰訊的投資,我想,能不能從你這邊找找關系,和騰訊的投資經理見上一面?” 陳嘉欣聽完之后思索了片刻:“我可以嘗試一下?!?/br> “那就麻煩陳姐了?!?/br> “不用這么客氣的張總,我們現在是在為了共同的未來?!?/br> “……” 與此同時,拼團總部的人呼呼啦啦地走出了辦公大樓,準備各部門的元旦聚餐。 而江勤則開著車,前往了龍凱國際酒店,參加一年一度的臨川商幫亂滋大會。 沿襲了臨川商會的傳統,跨年裝逼這個優質的傳統節目每年都在辦。 臨川的戰略合作品牌目前已經增加到了第七批,新人很多,先一步成長起來的老板們就喜歡滋他們。 只有江勤,優雅地端著酒杯,站在落地窗前眺望著繁華的遠方,手腕輕晃,給杯子里的液體晃出了一堆的泡沫。 漢堡皇的老板劉喜亮邁步走過來,敬了江勤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