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他們聽了童安陽的建議,只在自家公社的十二個集上擺攤。 他們韓家的七種小吃正宗好吃,即便有人跟著賣,也因為口味不行,開不了幾次自個兒就賣不下去了。 韓家小吃的美名都傳到相鄰的幾個公社社員耳中,如今地里沒活了,大家伙空閑時間多了,便結伴來這邊趕集。 是以,韓家人幾乎五點鐘就在集上了,堅守到散集的最后一刻。 為了能去京都買四合院,他們也是拼了! 童安陽瞧著韓家人賺錢的迫切,眨巴下眼睛,在某天晚上吃完飯后,又拿出來了一沓方子。 “小六媳婦,你這是?”韓母心里有所感,忍不住問道。 童安陽輕笑著說:“爸媽,哥哥嫂子們,冬天天氣冷,地里沒活了,咱們的時間很多?!?/br> “那我們可以挑著東西走街串巷賣吃的??!像是爸媽,你們可以在村子里賣豆腐和各種豆制品,再去附近的村子里問問,有沒有人愿意從咱們這里進貨往外賣……” 都是一些吃食的小買賣,沒有人會在這上面較真的。 第578章 七十年代學渣逆襲記(39) 吃食本來就是小本生意,尤其是現在物價低,一份小吃能有一兩毛錢利潤就很厲害了。 既然如此,他們只能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咱們村子里隔三差五不就有人挑了豆腐來賣?我記得我嘗過,那豆腐質地粗糙、有雜質,結構松散,瞧著就不夠漂亮,還總能滲出很多黃水……” “我會做品質好的豆腐,價格至少比他高一分錢……一斤黃豆,普通人能出兩斤半到三斤,我能出三四斤……” 童安陽輕笑著緩慢地報價。 韓家人便開始掰著手指頭算賬。 村里常來的那個賣豆腐的,一斤收取八分錢。黃豆一毛二一斤,兩斤半的豆腐是兩毛錢、三斤是兩毛四,四斤則是三毛二……豆腐品質好,還能定價高一分…… 一板豆腐是十五斤,按九分錢能賣一塊三毛五……一斤黃豆出兩斤半豆腐,那就是六斤黃豆,成本是七毛二,利潤為六毛三! 要是一斤黃豆出三斤豆腐,利潤是七毛五;出四斤豆腐,利潤則是九毛…… 好低啊……要是以往他們肯定瘋的,但是如今他們每天利潤能入賬三五十塊,自然看不上這點了。 他們得東奔西跑賣多少,才能賺個十塊錢? 韓家臉上的失望很明顯,童安陽自然看到了:“爸媽,冬天大家能吃的東西比較少,整天白菜和土豆,偶爾買塊豆腐改善下生活?!?/br> “豆腐價格又不貴,還接受用黃豆換,誰家還缺幾把黃豆?” “換句話說,只要有人挑著豆腐到處賣,肯定是不愁賣的……” “我們自己賣的話,一天賣三五板豆腐,需要跑好幾個村子,賺的錢并不多……我們瞧不上,但是不代表別人不行……” “爸媽,我們買幾頭驢和磨盤,搭一個暖棚,然后在家里做豆腐往外批發……咱們先緊著自家親戚……” “一板豆腐十五斤,咱們農家普通漢子能挑個二三百斤呢……既然他們是走街竄巷地賣東西,就不一定全都是豆腐……豆腐利潤咱們跟他們對半分……也就是說一板豆腐我們彼此利潤都是四毛五……他們賣四板,就是一塊八的利潤……” “一天咱們能做三十斤的黃豆,相當于一百二十板豆腐……利潤差不多二十四塊八……有驢子幫忙磨黃豆,您跟爸只需要熬煮、點鹵和模具擠壓……” 聽到這個數據,韓母笑開了,“天冷了,地里沒有活了,我們閑得唉聲嘆氣的,以后不趕集也有活做,還能拉拔下親朋……這是再好不過的了?!?/br> 親朋光是賣豆腐,一天賺個一塊八,一個月下來也有五十四塊錢,比很多城里的職工賺得還多呢! 豆腐確實是小本買賣,什么年代都有賣豆腐的貨郎挑著扁擔挨個村子逛。 童安陽繼續說道:“現在天氣開始冷了,我們還能做一些零食……大家伙不舍得花錢按斤稱吃的,但是咱們能按個賣啊……隨便家里的什么糧食、雞蛋都能兌換……” 她掰著手指頭說了不少零食,什么貓耳朵、怪味花生豆、芝麻花生糖、紅雪果等等,全都是城里都不一定能買到的小吃。 這些小吃受眾比較廣,但凡品嘗過的人,很難抵抗住其味道。 問題是童安陽還會做各種好吃的軟糖和水果糖! 五毛錢的成本,她能做出商店賣兩塊錢果糖的數量和品質。 韓家媳婦兒和漢子們一邊認真學習做各種吃食,一邊聯系各家靠譜的親友當下家。 大家伙行動力很強,幾乎童安陽給大家伙講明白各種零食做法后,第二天韓家人就將各種食材、設備等置辦齊全。 韓父和韓母更是拉來了四頭驢。 韓家漢子們將臨時豆腐磨坊給搭建好,擺上磨盤,還到附近村子里大肆收購各種食材。 韓一鳴見韓家人一門心思做吃食賣,便去了一趟城里,直接給大家伙談了一沓長期供貨單子! 像是韓父和韓母的豆腐,縣城的供銷社和幾個單位食堂,每天都需要不少數量的豆腐…… 韓父和韓母好歹擺攤三個來月,腦子里多多少少有點生意經。 他們做好了豆腐,索性不讓自家親戚往外賣,而是招了幾個小伙子,將豆腐制作成各種豆制品等。 lt;a href=位面 lt;a href=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