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綜漫] 名柯必死人設如何生存、[HP同人] 霍格沃茨的魔女
他本以為這次也會是這樣。 “那么回到正題,赤井,你打算以什么身份向我詢問?”降谷問道。 赤井思索了一會,以一個盡量真誠的措辭回復:“降谷君,我認為或許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我的并不一樣,至少在我看來,我并不存在另一種身份?!?/br> 諸伏左看看右看看,大概理解了當前的狀態:“赤井先生,我想降谷想說的應該不是‘身份’的問題……” “好,我換個問法……”降谷打了個響指: “還記得樓頂上我問你的問題嗎?在你看來,現在和你對接的人,到底是誰?” 「你認為在你面前的,到底是波本還是降谷零?」 赤井還記得這個問題。他當時認真的思考過,最初的結論是認為降谷在提示他米勒案有兩面性,而安室透在里面的作用可能是兩種身份都有。 到后來,赤井認為這是在告誡自己米勒案是一個牽扯到多國勢力的跨國案件,而事件的起因還要追溯到降谷零作為“安室透”被通緝一事。最后他的結論是:降谷零在問他這個事件要怎么收場。 但一路走來,赤井發現他的每一個結論似乎都可以跟現實的發展吻合,嚴格來說也沒有出錯。這個問題有太多可以解讀的方法,但他摸不到邊界在哪。 于是他誠實地告知對面二人自己的想法,但只換來了嘆息和苦笑。 “這樣吧,我們先討論赤井先生看出了什么,又想向降谷驗證什么,如何?”諸伏搶在降谷開口之前就發言搶占了主動權,見二人沒有異議,便滿意地點點頭,拿起茶杯退到一邊。 “關于你交給我的名單,我去查證了。這里面有一家公司的交易名單有點問題?!?/br> 赤井講述了他帶隊排查的幾家公司,可以說降谷零名單上的大部分實體不是搞皮包公司的就是掛羊頭賣狗rou,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至少與組織或者類似組織的存在交易過一次,甚至有些直接就是???。 “比如綠塔這家投資公司,組織在公司有一個固定的賬目,但交易內容相當分散?!?/br> 同那個賬戶一起的其他客戶皆來自亞洲,再加上賬戶的記名法和杰克的證言,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組織所屬的賬戶,這也是為何他們fbi一開始就沖著洗錢的方向查。 但赤井知道組織的計劃和野心,與其說這是洗錢不如說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投資。組織實在是太龐大了,什么領域都想要摻一腳進去。面對這些不斷發展的高科技,不伸手才奇怪。 “但通過查賬,我們同時還發現了另一個可疑的賬戶,而我們……充分懷疑這屬于cia?!?/br> 不僅僅是兩個賬號同屬一個地區的問題,他們投資的業務也有不少的重合。這讓赤井在調查中懷疑cia與組織是否有一些交易,尤其是相關人士的證詞說明同一類型的賬戶一般開展業務的地點也相同。 組織的想法恐怕是為了他們那長達半個世紀的計劃,如果通過投資更新的科技公司,或許會有新的技術可以支持他們的野心。但組織需要一個合理的財產來源以規避很多層面的法律問題,于是才選中了這家皮包公司。 可cia呢? 赤井想了好半天,只能得出cia要么和組織有同一業務上的交易,要么就是想要跟著組織投錢最后截胡人家的成果。而偏不巧,“想要截胡組織成果”這一情報被安室透掌握,所以cia想要跟對方交易卻又踢到鐵板。這才有了后續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赤井先生是認為cia方面因為被發現了參與剿滅組織目的不純又想獨吞成果,所以才要幫助栽贓降谷?” “我不會說獨吞,事實上我認為公安也有參與,至少有一派公安應該是和cia有合作的。應當是這派人放出降谷君的線索,cia再收割的?!?/br> 縱使他再遲鈍,也不會認為cia是全然無害的組織。赤井點點頭,把目光投向沉默不語的降谷零。 降谷抓起筆把玩片刻,抿著嘴揉亂了自己的頭發:“對了一半吧……”他看著赤井的眼睛,頗為無奈地解釋: “cia的確想要截胡組織的成果,我現在這個處境的確是cia和公安聯手的結果,這些皮包公司也的確為組織提供了一個干凈的投資渠道?!?/br> 隨即他話鋒一轉:“但很可惜,cia的角色和他們的部分動機不對?!?/br> 如果cia單純想要收割組織,那么他們之間的交易應該直接走更為隱蔽的當地公司。霓虹這類的公司也不少,皮包公司又不是米國特色,干嘛非得跨境在米國交易? “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赤井正色道:“我查了他們共同投資的對象,雖然大部分都位于美國專注本地業務,但有這么一家公司它的業務還覆蓋其他區域?!?/br> 他拿出手機,翻出一張圖片,上面是一個大大的公司logo:“而且他們還要參加這回的東京商業峰會?!?/br> 聽到關鍵詞,諸伏一改剛剛輕松的樣子,馬上湊了過來仔細查看,接著露出了了然的表情。這是一家電子產業公司,主打通訊類業務。作為亞洲的電子行業大國之一,霓虹自然是歡迎能進一步合資或者拓寬電子行業市場的動作。 霓虹的電子行業在上世紀60年代前后逐漸走向巔峰,但風頭正勁的他們被米國的應對措施打個措手不及。從“廣場協議”到反傾銷訴訟,霓虹的相關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一旦失去價格優勢,市場份額自然就下降了。再加上霓虹錯過了新的生產經銷模式,他們越來越難以推出新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和他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