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回宮后發現貼身太監權傾朝野、被保家仙找上門了怎么辦、替身受心如死灰后
我示意他坐下說話,趙慎便直言不諱: “顧行秋在朝中民間人心日盛,其威望之高,已非尋常臣子可比。雖然其為人忠心耿耿,但畢竟權力過大,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忌?!?/br> 段曾琪接過話茬,聲音里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冷意:“陛下春秋大盛,我朝本就不宜設立攝政王,然陛下當初力排眾議,執意封顧行秋尊位,今顧行秋雖無越權之意,但為防微杜漸,宜奪其攝政王之位,以絕后患?!?/br> 我聽后沉默不語,微微扶額,很是頭疼。 趙慎是個難得的賢臣,但有時說的話真不是那么中聽。 但趙慎和段曾琪的話也在理,朝堂之上,權力分明,任何一位人臣權勢過大,都會不利朝局,可顧行秋于我自然是例外。 片刻之后,我緩緩開口:“攝政王暫無過錯,且一心為朕分憂,此事容后再議吧?!?/br> 趙慎似乎早就料到了我會這樣答,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或失落,只是淡淡一笑,道: “國運興衰,賢才為本。臣素日里結識了幾位有識之士,陛下可有興趣一聽?” 我挑眉:“太師直言無妨?!?/br> “有宋濂者,精通經籍,學問淵博,次如陸澄,剛正不阿,清名遠播,再有周忱,雖年輕,卻有銳氣,善于機巧之術?!?nbsp;趙慎一一道來。 我聽得仔細,卻不明白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便道:“朕記得這些人的名字?!?/br> 前不久顧行秋才提拔了這些人,這幾人也確有奇才。 趙慎見我了然,又拜道:“臣所說的這幾個人,皆是顧行秋舉薦,臣一一拜訪過,他們一眾人等,皆對王爺感恩沐徳,說是馬首是瞻亦不為過?!?/br> “再有,這三人所處之職,雖官位不高,卻皆有實權,處三司控六部,十分機要,陛下不得不重視?!?/br> 我聞言,眉頭微蹙,沉聲道:“太師所言非虛,然太師此言何意?” 其實我或多或少亦有所感,只是舉薦之恩,君君臣臣,顧行秋身份尊貴,榮寵之余,朝堂上的氣氛卻因此變得微妙起來。 趙慎和尚書段曾琪每每在朝堂上和他作對,說一反一,說二提三,此舉無疑是在朝廷的天平上施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碼,使得原本平衡的朝局出現了一些傾斜。 一些心明眼亮的官員便開始暗中打量形勢。 趙慎和一眾老臣在朝中的影響不可小覷,而趙慎和段曾琪此舉,明晃晃的挑釁,無疑會引起朝中官員被迫站隊。 而顧行秋提拔新人,老臣如此針對,勢必會讓新臣不滿,久而久之結為黨派,紛爭不斷。 簡直愚不可及。 “陛下,”趙慎的聲音再次響起,打斷了我的沉思,“臣有一計,可安朝局,亦可保攝政王之位?!?/br> 我轉過身,目光如炬:“哦?太師有何妙計?” 趙慎微微俯身: “陛下可設一職,專責協助攝政王處理國事。此職由陛下親自任命,人選必須是朝中公認的賢才,且與攝政王無過多私交。如此,既可分攝政王之權,又能顯示陛下對攝政王的重視?!?/br> 我沉吟片刻,終于露出一絲微笑:“太師之計,甚合朕意。那就依太師之言,設立監御司一職,由朕親自選定人選?!?/br> “待薛奇正回來了,便由他任之?!?/br> 趙慎瞳孔緊縮,剛要開口,我笑看他,略帶警告道: “如此,可有不妥?” “臣......無不妥?!?nbsp;半晌,趙慎應諾。 自此,朝中議論聲更加此起彼伏,有的認為攝政王一心為國,實乃國家棟梁,予權無可厚非;或則暗合趙慎和段曾琪,主張削弱顧行秋,以維皇權。 而我立薛家的人為監御司后,朝廷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我生怕它不夠亂,又添上一把火,賜顧行秋入住紫宸,加九錫,同行同住。 第41章 居處本無郎 顧行秋本人倒是恬淡如初,縱然上奏彈劾他惑亂君心的折子一本接著一本,他本人卻也沒有絲毫怨言。 所幸朝臣不敢彈劾皇帝因寵失正,我便撐著頭看他笑話,念折子給他聽: “攝政王顧行秋,因上之偏寵,目中無人,悖逆不軌,又扶植心腹, 暗蓄羽翼,有潛養私黨之嫌。今國子監多徒皆受其點撥,奉之若半師。伏愿陛下勿為其所惑,勿過寵之?!?/br> 我朗朗開口,見顧行秋批折子的手似乎頓了一頓,隨即沖我冷臉: “甚好,那請陛下自己來批折子,勿因寵失正,臣不勝感激?!?/br> 我不作聲,趴在案上笑了。 不過顧行秋舉薦的人確實不錯,其理念和格論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顧行秋的影響,倒是在朝中形成一股清流。 那些人挑不出他們的錯處,便只能一味地彈劾顧行秋扶植黨羽。 卻也挑不出毛病,便只能說這人狐媚惑主,讓我勿過寵之,著實可笑。 倒是趙慎和段曾琪最近息了影,收斂鋒芒,不再公然針對顧行秋,是卻也在暗中扶持世家子弟,與之對抗。 就這么過了大半年,倒是簫隨的孩子都快生了。 那時我留著簫隨,尋了一個不知情的好女子,算是給蕭家留后。 五王奪嫡慘不忍睹,幾個皇子的血脈也都葬送在了那兒,幾個皇兄心狠,自然容不得其他兄弟的孩子存于世間,或是夭折,或是得了疫病,又或是意外而死,最后竟只有幾個女兒免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