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回宮后發現貼身太監權傾朝野、被保家仙找上門了怎么辦、替身受心如死灰后
而建橋修路的,總也要有個幾年的光景,建成后又要幾年,方才能有所成效,一時半會是變不出銀子來。 不過邊關不穩,這些年我雖崇文,大興學堂,卻也沒矮過兵部的銀子。 不過薛剛眼見文官繁盛,一直吊著膽兒,那樣子,是生怕我哪天不順心了,把兵部也當了。 惠陽朔卻并未被薛剛氣勢所攝,平靜地回應:“薛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若百姓生活困苦,國家根基動搖,即便國庫再豐滿,又有何用?” “放屁!你除了永州出去過別的地兒沒有?你再給我窮苦一個看看?!” “咳咳!” 趙慎重重咳了兩聲,“薛大人,陛下看著呢!” 第31章 幾日向翁開 我正看的津津有味,驟然被提及,略微一愣,隨即一笑,一抬手:“無妨,愛卿繼續?!?/br> 薛剛卻連忙收聲,低頭拱手,不敢說了。 我頓覺無趣,似笑非笑地警告: “薛剛,你也是我朝老臣,應該知道國之根本在于民。若民不聊生,國庫再豐滿也不過是空中樓閣?!?/br> 薛剛聞言一凜,再次低頭:“陛下教訓的是,臣知錯?!?/br> 我又轉頭問惠陽朔:“互市辦的如何了?” 惠陽朔道: “回稟陛下,去年您命李大人與我監管互市,自與北虜議和以來,邊貿興旺,商旅往來頻繁。吾國輸出之絲綢、茶葉、瓷器,于北地甚為珍奇;而北虜之皮毛、馬匹,亦豐富場市,關稅之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三成,如此種種,皆有賴于陛下修橋造路,有益民焉?!?/br> 我點頭稱善:“惠卿才干卓越,如此,既促民間之往,又增國庫之盈,朕該重賞才是?!?/br> “此乃微臣分內之事,微臣不敢,再者,互市通市以來,皆由李大人主理,臣不過毫末之功?!?/br> “惠大人此言,話里話外,是說陛下苛待功臣了?”薛剛突然插言進來。 “太師何出此言!下官不過實話實說?!被蓐査访碱^微皺,顯然對趙慎這突如其來的指責有些摸不著頭腦。 “李玉山本就是前朝舊臣,又背棄新主,謀反未遂,哪怕功勞再大又如何?謀逆之罪,照樣罄竹難書!”薛剛聲音高昂。 “你!” “......說互市?!?nbsp;我懶得看他們吵,便道。 李玉山和趙慎就是一對冤家,如今李玉山獲罪,趙慎一心落井下石,實在吵得頭疼。 “......是?!?/br> 惠陽朔橫趙慎一眼,拱手繼續道: “如今邊境互市昌盛,民心安穩,百姓富足,臣認為,互市可廣推全國,各地之間商賈眾眾,若是互通往來,必善國商?!?/br> “且我大胤疆土遼闊,若能將互市之利推廣至每州每縣,那商稅所得,將遠超現在。如此,不僅可減輕百姓稅賦,還能促進各地物產流通,增進風土人情之交流?!?/br> 我沉吟半晌,道:“以商貿促進天下一家,非但經濟受益,亦可江山穩固,倒也可行?!?/br> “是?!被蓐査饭Ь创故?。 “你即刻草擬奏疏,詳述推廣互市之策,朕親自審閱?!蔽曳愿赖?。 惠陽朔再次拱手領命。 薛剛在一旁沉默了片刻,最終也開口:“若推廣互市真能如惠卿所言,那確實是國之大計。但臣仍需提醒,防人之心不可無,北虜雖已簽約議和,但狼子野心,不可不防。然則,北虜狡詐,倘若借市貿易之便,探我虛實,將何以應?” 薛剛聞此,不由插言道: 惠陽朔微笑應之:“薛大人所慮,非無道理。然和平之時,若不行和睦之舉,更待何時?只需嚴加防備,使敵無機可乘,貿易往來,又何嘗不是我國反為窺探敵情之良機???” 薛剛吹胡子瞪眼,還要再辯:“一派......” 我見二人又要吵起來,便抬眼朝顧行秋看去。 這人站在右側首位,竟一直肆無忌憚地抬眼看我。 那眼神直看得我如坐針氈,想忽視都不成了。 眼下他見我終于看過來,頓時如沐春風般,沖我笑了笑。 我心下一悸,忙移開視線。 這人也太大膽了些。 眼看那二人還在舌戰,我頓覺無趣,干脆道: “好了,薛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暫議,就交由你和惠卿,共同商議個防備之策。去吧?!?/br> 二人見之便吵,不過若能給我吵出來個能用的,便是好事,總歸不是在我耳根子下吵。 薛剛雖討厭惠陽朔至極,然皇命難違,只得領旨:“臣遵旨?!?/br> “傳旨,朕念永州水患初平,不忍再征稅傷民,故減永州賦稅三年,令開國庫放糧到戶?!?/br> “陛下圣明!” 趙慎又拜道:“陛下,臣還有一言,愿得陳之?!?/br> “太師但講無礙?!?/br> “陛下如今二十又三......” 我以手扶額:“太師又要勸我納妃?” “呃,這個......” 趙慎被我堵了話頭,一時無言。 “朕無此意,容后再議吧?!?/br> “陛下,恕老臣多嘴,國嗣一事,事關重大,皇后身體不便,不易受孕,若陛下不喜鋪張選妃,臣斗膽,薛尚書之妹年方二八,溫恭懋著,可入宮侍奉陛下?!?/br> 我動作一頓,隨即抬眸看向薛剛。 后者亦怔愣不已,看向趙慎,似乎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