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回宮后發現貼身太監權傾朝野、被保家仙找上門了怎么辦、替身受心如死灰后
《朕心悅之 / 皇兄死后,我娶了他的白月光》作者:會飛的烤雞【完結】 簡介: 【雙男主+攝政王+皇帝+強強+強取豪奪】于公的簡介 我是一個皇帝。 我的人生目標就是敗光我父皇留給我的江山。別誤會,是真的。于是我開始寵幸貪官佞臣,可jian臣太過放肆,那總角小童拉著我衣角說餓的時候,我深覺此法行不通,得換。 我開始大建宮殿廟宇,可是慢慢的竟然在民間興起了拜佛之風,民心更旺,紛紛贊嘆我是一個好皇帝。 我…… 我左思右想,左不過敗國,一日戲班子唱戲,我看著前朝太祖皇帝寵信妖妃亡國的事兒,深以為然。 遂,下令選妃。選的就是那前朝罪臣之女,本以為大臣會不滿,然后順理成章造反,沒想到司天監次日便上奏說我圣明,舍小我為大家。 原來那罪臣之“女”貌若無鹽堪比東施現世,噸位類同母豬,卻天生鳳命,誰娶了她,便可國泰民安。 我:“......” 我開始反思,是否我真的做錯了什么。 或許,我父親留給我的江山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敗光。 也許我應該重新審視我的目標和手段。 于私的簡介~ 我的皇兄有一摯友,名行秋?;市謵蹣O,同行同住,乃分桃斷袖之誼。 五王爭霸,顧行秋為了救我,沒來得及顧上皇兄,皇兄敗了?;市质翘熘溩?,父皇親封的太子,他敗北那日,顧行秋要自殺,是我救下了他。 我知道他恨極了我。 第一卷: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第1章 楔子 朕膺天命,繼大統,承祖宗之洪業,荷天之厚恩。自即位以來,夙夜匪懈,兢兢業業,恐失先人之緒,罔敢或逸。 朕思厥初,即位之初,海內未一,四夷交侵,百姓勞苦。 朕以仁政治天下,攜攝政王顧行秋,廣招賢才,修內政,和外邦,務農桑,敦教化,經綸濟世,勵精圖治。 春秋多矣,國勢日昌,蠻夷率服,百姓安康,文教昌明,武功丕顯。 然朕深知,一人之力有限,此皆賴群臣輔佐,將士用命,百姓辛勤。朕不敢獨善其身,每念及此,心悅誠服。 朕雖居九五之位,常懷戒懼之心,恐德不配位,智不周物,故日夜勤勉,以求不負蒼生之望。 朕愿以平生所學,所行之事,為后世子孫鑒。夫治國如烹小鮮,細火慢燉,不可急躁。 朕囑爾等,當以寬仁之心,明斷之智,宏揚我大胤基業。 朕之生涯,雖不能盡如人意,然朕無愧于心,無悔于志。 愿朕之后,天下太平,萬世一統。茲事體大,非朕一人之私言,實乃天命所歸,祖宗所望,百姓所期。 朕今以此詔示天下,使知朕心?!?/br> 諸位別誤會,上面這封詔書,乃熹元三年,冬去春至,朕偶游御花園,見一孩童戲水,突覺朕雖中庸,多年來夙興夜寐,天下雖不算國富民強,也算得上太平順遂,故有此感慨。 然書后,朕又得知,那孩童是為官宦子弟所欺,于數九寒天下河尋蚌。 天光不復,樓臺廟宇,盡數成了笑話。朕的天下,是一片富麗堂皇后被埋沒的斷壁頹垣;是光鮮亮麗的皮影戲后,年過半百身將入土的佝僂老人。 是故上面的詔書,字數雖多,意也繁雜,卻心有不誠。 后世愛卿如有偶觀,一笑置之便可。 只是寫給天下看的東西,自然不能太過小家子氣,畢竟朕還是皇帝。 雖說那孩子朕救下了,卻也只是千萬之一,天下何辜,竟有個我這樣的皇帝。 朕厭惡皇權,一生所求不過閑散半生,無妻無后,伶仃一世。 造化弄人,世事終歸不是都很順遂。朕有三個哥哥,均對皇位眼熱不已,賭上了性命都要一爭高下。 朕不一樣,我只想給皇家添上幾段野史。 就比如現在,諸位回去再看一眼詔書,便會發現,詔書凡四百一十一字,唯有三字乃我平生之夙愿。 還是那句話,人終將為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而我的皇兄有一摯友,名行秋,便是我水中月,鏡中花,是我一生的海市蜃樓,觸之不及。 皇兄愛極了顧行秋,同行同住,連父皇都察覺了端倪。誤認為他們是分桃斷袖之情誼,可皇兄想要皇位,自然不肯,便有了我從中周全,在父皇面前給他倆遮遮掩掩。 顧行秋便總感激我,對我時常是笑著的。 皇家潭深,縱然骨rou血緣、兄弟情誼也抵不過權力的蹉跎,更何況我的哥哥們都不是一母同胞。 咸初十七年,五王爭霸。顧行秋為了救我,沒來得及顧上他的摯愛,皇兄被五皇兄一箭穿心,死的凄慘。 皇兄是天之驕子,父皇親封的太子。五皇兄斗完二哥后性子太急了些,自認為抓住了皇兄的把柄,便得意忘形。 殊不知天家嫡子死于親兄弟之手,那便注定誰都不能活。 那時候父皇也終于察覺自己花甲之年,似乎終將要為著年輕時犯下的過錯,白發人送黑發人。 當晚父皇召見了我,我便替他說,五皇兄罔顧人倫喪心病狂,可父皇除了他之外,再無可以繼位的人了,所以不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