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崇禎帝、我又被國師說教了
崇禎皇帝是真的想要直接把那幾萬兩也給拿回來,一分錢都不給周奎留。 當年的周家是個什么樣子。 崇禎皇帝非常清楚。 如果不是他成為了大明天子,周奎是不可能有這么多錢的。 也正是因為他成為了大明天子,所以在見到自己的岳丈竟然如此行貪墨之事,而他還一直以為周奎真的就是非常窮困,還把節省下來的一切錢,賞賜給了周奎。 想到這些,崇禎皇帝的心都在痛。 似乎覺得全天下,除了江楓這位大明國師,所有人都在欺騙他一樣。 都該死! 崇禎皇帝失魂落魄地來到了國師府。 他想要找江楓喝酒。 以前也從來沒有這樣一個強烈的想法,在江楓面前也不敢說出這樣的話。 連喝醉又或者是流露出一點點昏君的行為都不敢。 但是現在,崇禎皇帝的心已經被傷透了。 陜西之地的官府貪、污、腐、敗地逼迫當地的百姓直接成為了叛軍。 那可都是他的子民??! 從未離開過京師,也一直沒有機會離開京師。 當真正看到了陜西之地那赤地千里、百姓們面黃肌瘦,一個一個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和京城之地的那種一派祥和,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那一刻,在崇禎皇帝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也堅定了他之后要清查陜西之地的官府的決心。 然而,天佑大明! 己巳之亂讓京城之地狼煙四起,紫禁城差一點兒就保不住了。 天降仙人,直接以雷罰殺死了韃子的國主皇太極。 然后又以神仙手段把朝堂上的幾位jian臣賊子給揪出來,清肅了朝綱。 細細想來,仙人降臨之后,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發生的這些事情。 崇禎皇帝帶著一壇子好酒,這好酒也是曹化淳進貢來的。 坐著車輦來到了國師府。 陽春三月的天氣,也比較怡人。 可是崇禎皇帝的心,卻已經冰冷了起來。 走進國師府。 傭人們都是開開心心地清掃,修剪樹枝、給花草樹木澆水,一個一個見到崇禎皇帝,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活兒,紛紛施禮。 然而心情非常不好的崇禎皇帝,并沒有理會這些人。 以前多多少少還會揮揮手,然后和官家說上幾句。 眾人也察覺到了崇禎皇帝的心情并不是很好,聯想到了最近幾日的傳聞,也就明白了。 江楓正在后院的桃花林,看著原版的三國演義。 以前他在貞觀和盛唐還有趙宋的時候,其實也自己寫過,靠的也是系統的技能。 但是現在終于是找到了原版,多少有一些唏噓。 崇禎皇帝把好酒交給了身邊的王承恩,然后站在了江楓的身邊。 “這是三國志通俗演義?” 這本書,崇禎皇帝當年也是看過的,也被里面描寫的三國時期的精彩紛爭所吸引。 當初可是熬夜看書,感覺比那些什么四書五經還要好看。 后來登基為帝,也就沒了那個時間。 “是啊,雖然這只是一部小說體,但是作者寫的真好,把三國那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描寫的非常出色。 可以說,這本小說已經勝過了其本來的歷史三國志,可能對于以后人們了解三國歷史的貢獻要非常大了?!?/br> 江楓對三國演義是贊不絕口。 當真是中原之地當代最為超凡入圣的小說家,一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 每一個人了解東漢末年的歷史,都是通過這一本三國通俗演義。 崇禎皇帝直接說道:“我以為,國師之能比之那蜀漢丞相還要厲害三分?!?/br> 江楓伸手示意崇禎皇帝坐下,然后說道:“我看得出來,你的心情似乎不是很好,還拿來了一壇子酒? 這是要陪我大醉一場?” 崇禎皇帝點頭,直接站起來從王承恩的手中拿過酒壇,自有人已經拿來了酒碗。 崇禎皇帝倒了兩碗。 “我不明白好好的一個大明,怎么就突然變成這個樣子?”崇禎皇帝端起一碗,直接仰頭一口干了。 經過了洗髓伐經,崇禎皇帝的身子骨,絕對比普通人要強很多很多。 江楓則是端起來,輕輕地小抿了一口。 “那你說說,好好的大漢,為何就變成了三國鼎立?”江楓反問道。 崇禎皇帝想了一下,說道:“皇帝無能、宦官亂政、天災不斷、百姓反叛、平叛大軍擁兵自重。 大漢雖然強大,可是自光武之后,便無明君。 獻帝年幼,無兵權、無聲望、無手段、無能力、無人臣,最后只能亡國?!?/br> 這是很多年前,他看了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后的想法。 “你說的也不錯,卻也只是說對了一半?!?/br> 崇禎皇帝不解,自己看完這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后,便覺得東漢的滅亡,本就是如此。 如果漢靈帝乃是明君,必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江楓則是解釋道:“你忘掉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百姓?!?/br> “正所謂千年的王朝,萬年的百姓。不管王朝如何更替,這中原之地的百姓始終是存在的,他們需要生存,需要安定、需要發展,也需要有人來帶領他們發展,能夠提供一個安定的大環境。 所以王朝便應運而生,秦變法、一統六國,然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何為失其鹿? 便是因為大秦失去了這百姓的支持,筑長城以低于蠻夷、征夫百萬、重徭役、最開始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是誰? 是一個農夫,是一個被剝削、被壓迫、被比走投無路的人,是大秦的百姓。 可是大秦何曾注意過這些百姓的感受? 圣人有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國理政非是一日之功,也非一世之功,而是代代帝王為之努力和奮斗。 才能夠讓一個王朝一直行穩致遠,才可能出現一個萬世之基業。 然則,沒有人能夠保證每一代的帝王,都是一位明君。 所以也就有了天下大勢分分合合,因為明君很少,昏君倒是太多了。 古往今來,真正的明君屈指可數,而昏君,卻是數不勝數。 百姓就像是這些片片桃花,盛開的時候的確好看,可是卻也并不是一直都這么好看。 百姓的力量也不會一直凝聚,但是凝聚起來,卻可以毀滅一個王朝?!?/br> 崇禎皇帝已經沒了心思喝酒。 沉默地思考著江楓剛剛的所言,也在通過整個中原大地的歷史來看現在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