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
當然了,這朝堂之上,也不是全都站在商人的利益上。 還是有不少乃是忠心耿耿,一心為大名的能臣。 這些人其實早已經對當年由周延儒、王永光、溫體仁等人定下來的三響產生不滿。 也知道百姓肯定是沒有那個能力來支撐三響,可是那時候的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卻又親信周延儒等人。 這朝堂上的官員,時長少了誰誰誰,有多了誰誰誰。 他們能夠明哲保身,站在這朝堂之上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那里還能做什么其他的事情? 而現在。 真正清明的政令出現了,他們自然是十分維護。 按照崇禎皇帝給出的商稅章程,開始于崇禎四年對大明天下商人進行征收商稅。 面對朝堂上沒有大臣愿意站出來為那些個商人說話,而反倒是還有不少大臣已經擼起袖子加油干。 都想要學習一下孫承宗、駱養性、洪承疇和孫傳庭,再加上一個袁崇煥和滿桂。 這六個人已經隱隱被崇禎皇帝給當做是中興六臣子了。 每一次早朝的時候,崇禎皇帝必然會把這六個人的奏折拿出來說道說道。 比如孫傳庭在三邊之地的所作所為,對于晉商投敵賣國、對于張家口已經成為了投敵賣國的關口,成為了一個身在紫禁城之后的關口。 這種事情,當真是讓很多人都不可思議。 而崇禎皇帝拿這件事情說事兒,也是變相地堵住了很多人的口。 大明對商人太好了。 以至于現在的大明商人已經忘記了,是誰給他們的這個穩定的環境,讓他們行商。 當真是為了利益而不顧一切。 利益熏心來形容現在的大明商人是一點兒都不為過。 “是時候把這些錢財用出去了?!?/br> 國師府的東院,整個院子里面擺放著成山一樣的錢財。 站在這錢山的面前。 江楓對崇禎皇帝說道。 崇禎皇帝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錢財,也是第一次知道,其實大明現在有錢的人多的是。 以前總以為大明很窮,并沒有錢財。 原來,是他看錯了。 “國師想要怎么用?” 江楓回道:“現在的百姓缺少的就是過冬的糧食,所以這些錢財自然是購買糧食,然后分發給那些窮苦的百姓?!?/br> 崇禎皇帝點點頭,卻又聽到江楓繼續說道:“這一次,我準備親自出面,帶著人去各地購買糧食,然后又一個一個分發下去。 派遣他人去做這件事情,我并不太放心,一旦像是餉銀或者是賑災之銀一樣層層剝奪下去,最后到那些百姓手中的糧食,估計也就一口?!?/br> 此話說的讓崇禎皇帝多少有一些羞愧。 因為以前賑災的時候,他就是這樣做的,內閣呈上來折子,請求賑災。 他便直接下令,讓戶部撥款放糧。 至于賑災的結果如何,只要是折子上沒有了關于災情的內容,而大臣們也都說天下一片大好。 那便是沒了災情。 誰知道,這竟然不過是那些個亂臣賊子對他這個帝王的欺騙。 對于周延儒那些人,崇禎皇帝到現在都沒有忘記他們。 “如此,那就要勞煩國師了?!?/br> 崇禎皇帝自己是走不開的,不然他肯定也想要親自出面,這可是籠絡人心的好機會。 不過,他現在也明白,自己不可能親自去做這件事情。 而且把這件事情交給大明國師去做,也并不是壞事,他不擔心國師會功高蓋主。 對方當年腳踏金龍而降世,便是最好的證明。 江楓帶著錢財從京津冀開始,一路收買糧食,一邊收買,卻又一邊送出去。 那些個糧商,誰敢不給大明國師面子? 都想要留下一個情分,以后也好獲得仙人的庇佑,能夠獲得仙人的仙丹。 也有一些糧商表示愿意捐贈全部家產,請求江楓賜予他一顆仙丹妙藥。 江楓直接拒絕了。 有了第一次,肯定會有第二次。 仙丹只能在拍賣行拍賣,而不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買賣。 這就失去了仙丹應有的效益。 對于仙丹求而不得,很多糧商或者是鹽商等巨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失望。 不過卻也不敢真的就有什么其他想法。 仙人的手段,可比他們想象中要強大很多。 僅僅是送給那些窮苦百姓的糧食,就沒有人敢偷竊,因為在最開始就出現了幾個。 有一些好吃懶做的人,見此機會,就大著膽子,想要去偷竊糧食,轉手賣了。 結果,偷到手,卻被什么蟄了一下,然后手臂浮腫了半月才見好。 如此,也就無人敢偷糧了。 仙人賜予。 誰人敢竊? 江楓在一開始就防備著這件事情。 懷璧其罪的道理,他是明白的。 這些窮苦之人有了糧食,自然會引起其他人的覬覦。 所以在下發糧食的時候。 江楓是送到了每一戶每一個人的手中,進行了認主。 系統兌換的高科技手段。 那裝著糧食的袋子,就不是一般的物品。 袋子出了這一戶的家門,就開始自動生成攻擊方式。 升級了三次的系統。 當真是越來越好用了。 用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江楓從京津冀到了云貴之地,進入四川,又去了陜西、陜西,最后回到了紫禁城。 如此一來,也就保證了崇禎四年冬春之際很多百姓的命。 死亡率降低,出生率提高,自然也就能夠擴大大明時期的人口,從而產生人口紅利。 這也是江楓在每一個朝代都會用到的手段。 而這一番舉動,自然也獲得了很多聲望值,不過因為糧食的袋子技術,這聲望值最后積累的并不是很多。 但是盛世任務,卻是前進了一大步。 而在崇禎四年春,二月初六。 孫承宗終于完成了他對于整個錦衣衛的清查。 隨著這一場清查的結束。 大明延續了這么多年的錦衣衛官職機構,也被徹底廢掉了。 大明重啟御史臺,也隨之樹立起來嚴格的審查百官的章程以及威望。 孫承宗把目光離開了錦衣衛之后,卻又盯上了另外一個人。 御史臺的威望想要徹底建立起來。 那就必須那此人祭旗! “不可能!” 崇禎皇帝看著孫承宗的奏折,頓時臉色鐵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