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
而這種新政,其實早在紹興十一年的時候就實施了。 那時候,享受這個政策的大宋百姓。 是搬遷到了北地重城以及遼東之地的移民,到現在,這個政策任然存在。 當地官府也是按照上仙江楓和官家趙構的指示。 一直把很多新的政策都貫穿到底,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新政實驗之地。 比如當地的官府實現了州、郡、縣、鄉、村五個等級的區域制度。 遼東州牧乃是呂頤浩。 此人從朝堂宰相,變成一位封疆大吏。 只不過這個州牧制度,乃是五年一換,他只能在遼東擔任五年的州牧。 為的也是要在這五年時間里面,把攤丁入畝以及州、郡、縣、鄉、村這種新的區域官府制度落實到位。 除了這些,自然還有三權分立制度。 也就是說,軍權由軍機處派遣任命一些地方的通判和守備將領。 而刑部、監察部也同樣在地方上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分部。 以前地方上的官員,也就是縣丞以及經略使什么的,都可以行使一些權力。 可能會掌握財政、刑法、軍政等等。 但是現在慢慢地把這些權力完全稀釋,每一個部門都會上通到汴京城行在的六部九寺,最后統一歸屬于趙宋的官家。 這種改革也只是針對遼東之地。 看起來有一些像是一次嘗試,而且還是上仙江楓主導,沒有人敢反抗。 只不過,本以為也只是一次嘗試。 可是在漢中之地遭受了地龍翻身之后,這個新政竟然也降臨到了漢中之地。 這一下子。 很多人也都看出來了,以后這樣的新政也將會成為大宋以后的官職制度。 以前的什么宣撫使、經略使、樞密使等等,都可能不復存在了。 還有一些閑職,又或者是實權的重要官職,也會慢慢地改變。 而真正掌握著權力的官員,可能就是州牧、郡丞、縣丞、鄉、長、村正。 除此之外。 每一個部門也或多或少都會掌握一些權柄,從而產生一種制約。 這種約束也就是權力之間的平衡。 州牧需要處理一州之地發生的很多事情,民生、災情、商業、工業、農業等等。 制約州牧的則是設立在府衙的監察部門,擁有著監察州牧的職責。 也擁有著監察地方上的官員的職責。 這算是一個非常好的改變,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都是支持的。 但是對于一些官員來說,其實這種監察,是比較痛苦的。 他們雖然成為了一方官員,卻還是要面臨著監督,這種監察機構便是一把刀。 但是總會有人,想要舔一口。 漢中被一分為二,擁有了兩個州牧,一位是趙鼎,一位是范宗尹。 此二人在行在也算是宰執之列,跟隨趙構這么多年。 一起見證了大宋從靖康之難恢復,成就了現在的盛世王朝。 而對于這種制度。 其實他們也有著自己的考量,也在盡力完善這種州郡縣的制度。 也在完善現在的官員制度。 因為這種改變,是上仙江楓的手筆,他們不敢不遵從。 卻也想要趁著這個機會,能夠多多建言,也期望死后留下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而漢中之后。 趙構也聽從江楓的建議,開始了重新劃分天下。 一共擁有了四十七州,幾百個郡、縣等,然后按照如此劃分,開始重新規劃封地問題。 大宋有著不少的親王。 還有不少的外戚貴勛,除此之外,還有當初一百零八天將以及行在大臣的一些封地問題。 他們的俸祿等,其實都是和這些個封地都有一些關聯的。 沒了節度使。 對于有一些武將來說,自然就相當于是削弱了他們的爵位。 所以趙構進行了一個新的補償。 那就是提升他們的俸祿,還有規劃他們的封地問題。 至于親王,只能是固定的封地,從此以后,他們的子孫再多,也只能瓜分他們自己的封地。 如果想要養活自己的一大家子,那就需要從事其他的行業。 對于一生只能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親王來說,雖然沒了以前的那些封地,卻也對他們放寬了很多很多。 最起碼,他們的后代可以去當官,可以去經商,也可以成為一個工匠等等。 對于大宋皇室不再養著皇室之人,這些個親王也不敢說什么。 趙構是真龍天子。 而在趙構之上,還有一個仙人江楓。 除此之外,自然是大宋時代周刊上面裹挾著天下輿論。 他們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和膽子反抗。 而隨著新政大刀闊斧的實行。 趙構才感覺到自己的權力到底有多大,才感覺到帝王如何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 每天處理一些朝政,便可以悠閑地修道、視察一些地方,做出一些愛民如子的事情。 不必因為沒有批復堆積如山的奏折而成為一個昏君,也不必因為地方上出現了一些小事情,而要他這個官家來親自處理。 四十八位州牧,都是行在主政的大臣。 而這些老資歷走了之后。 自然會有新的官員補上來,如此一來,也就形成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晉升機制。 從而也能夠促進這些官員兢兢業業。 用上仙的話來說,他們就是老黃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當新政完全試行的第一年,多少有一些磕磕碰碰。 但是當新政的第二年。 完全就好多了。 各地的官員也都熟悉了自己的分工和職責,開始做著自己份內的事情。 也使得整個大宋的發展更加迅速,所有人每天都好像有著屬于自己的事情。 而一旦出現了無業游民,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走進大牢,成為苦力。 在大宋時代周刊的宣傳之下。 這些人也就成為了天下人的笑柄,也成為了懶惰的典型,激勵著百姓艱苦奮斗。 幾年下來。 吳玠占領了河源之地,聯通了西域。 恢復了路上的古絲綢之路。 劉琦占領了橫斷山北部,建立了甘州重城。 岳飛占領了大遼之地,建立了并州重城,虎視北方的蒙古。 韓世忠于遼東擴展防護線,建立了很多關口。 四大軍對蒙古形成了一個包圍戰線。 在紹興十五年。 由軍機處商議出來戰略發展,開始全面進攻。 當然,這個全面進攻其實在早年,就已經實施了,大宋會有不少騎兵,進攻縱橫在北地草原。 以至于整個大宋重城之外的百里草地,再也沒有了蒙古之人。 而現在,他們則是擴大了范圍和距離。 反應過來的蒙古,也四處為攻。 這一場持久戰。 經歷了三年時間。 蒙古大軍選擇了北上,讓出了河套之地的草原。 而大宋則是在北地建立了幾個馬場,以及重城,屯兵在這些都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