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完善的市場
“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邸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br> 由禮部尚書武三思于登臺上,宣讀了祭文。 這也是為何,下面的百官覺得天后娘娘的威望已經隱隱地超過了陛下的原因。 武三思是誰,他們可清楚的很。 此人沒什么能耐。 也就是仗著自己乃是天后娘娘的侄子,才被提拔成為禮部尚書。 至于原來的禮部尚書裴行儉,并沒有被罷官,而是更進一步。 成為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大員。 也就是當朝的宰相之一。 而空出來的禮部尚書的位置,也就被這位武家之人給輕易拿到了手。 武三思宣讀完了祭文之后,李治才上前,祭拜了天地還有皇天后土等。 不過一會兒。 內侍尖聲叫道:“吉時已到,動土!” 早就準備好了的司農司農戶,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開始刨著地。 整個皇莊好幾畝地。 然而人多力量大。 這么大一片地,最大的一塊都是紅薯,因為紅薯扦插,種植的自然也就多一些。 最先收好的乃是土豆。 “多少?” 李治面無波瀾,但是心中多少還是非常期待的。 如果能夠在自己的治下,發生這般驚天動地的事情,今日必將會載入史冊。 他的功勞簿上面,也會濃重地添上一筆。 “八萬石!” 李治愣了一下,再一次確認道。 “你說,多少?” 轉身緊緊地看著司農司少卿,沉聲問道。 對方的呼吸一直都是非常急促。 “八萬石!” 說完直接躬身施禮,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還不忘旁邊非常激動,臉色紅潤的天后娘娘。 “恭喜娘娘,賀喜娘娘!” 那些大臣心中激動又復雜地呼聲道:“果然!” 可是這道賀,卻還是要的。 在這一片一片歡呼之中。 那些鎮守的金吾衛、左右武衛等,也都明白,這一片良田里面是什么。 是大唐的未來! 李治深呼吸幾口氣,直接拉著武后的手,欣慰又感動地說道:“媚娘??!你當真是朕的福星!” 武后也很激動,回道:“陛下謬贊,這應該是大唐的福氣,是天佑大唐?!?/br> 百官們看著那一筐一筐的土豆,個頭也是非常大。 想起來當初,自己等人第一次嘗到了那土豆的味道,僅僅是那么一小點兒,卻也非常難忘。 等到紅薯出來的時候。 百官們已經深深地拜服了。 如此高產的農物,大唐以后還會愁沒有了糧食嗎? 要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 糧食可是他們生存的基本需求,一旦出現了天災,糧食沒了。 整個天下都將會因此而受到波動。 “十八萬石!” 如果不是快要錯過了季節。 這紅薯的產量還會更高。 這還不算那些被好生收起來的藤葉,這些也都是青菜??! 要知道。 大唐現在的青菜,也是少得可憐。 很多味道都不怎么好的青草,都被百姓當做是青菜來食用了。 畢竟,人還是要有吃的。 不可能一日兩餐,都沒什么吃的。 有一些農戶,已經跪在了地上,拜天拜地、拜李治、拜武后。 感動的痛哭流涕。 他們最開始就知道自己種植的是什么,可是卻不敢相信,真的有這么高產。 僅僅是一天的時間。 高產的農物大豐收,傳遍了整個大唐。 吐蕃和突厥的細作,也得到了這個消息,瞬間就傳回去。 不少人在想法設法得到這個種子。 但是真正分出去的,卻并不是很多。 因為這些都需要妥善保存起來,被處藏到來年,再分給朝堂上的百官。 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封地,也有著自己的莊園。 至于那些封地百里的人。 還有那些已糧商為基礎的官員和富商,自然是眼紅不已。 經過了一次吏治。 現在又迎來了大豐收。 大唐的百姓一時間歡歌載舞,都在歌頌二圣的豐功偉績。 朝野上下,也是難得一次皆大歡喜。 …… 江楓看著對面的那個胭脂水粉的鋪子,關上了門。 里面的胭脂水粉最后似乎是一天之間,直接全部賣出去了。 這兩天,也就是開門買辦,剩下的時間都是關門。 似乎是做不下去了。 畢竟以他觀望,最開始因為有著白玉京,人多倒是提升了銷量。 但是可能因為入不敷出,最后只得關門大吉了。 “這年頭,生意不好做??!” 當百姓覺得不再會為吃的而發愁的時候,他們的精力也會前所未有的提高。 各個行業也都會因為這個高產農物而受到影響。 首先就是那些糧商。 擔心明年高產農物出來,他們囤積的糧食也就賣不出去。 這個時候就開始著手清理自己的庫存,那些陳糧被拿出來販賣。 有了糧食出來,并且價格降低了。 百姓自然拿錢買糧食,畢竟,以前可是吃不起??! 還有一個便是,紅薯的莖葉分發出去了。 百官的家中多了青菜,也就少了其他的吃食,也就導致酒樓生意不好做了。 本來就不完善的大唐市場。 隨之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各種亂象頻出。 而朝堂對于這種事情,自然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選擇了無視。 畢竟沒有一個人覺得,商人的死活和他們有關系。 至于自家的生意,那自然是也有影響,可是他們本就有著權力,稍微一運作,基本上也能夠保住。 至于小商小戶,自然自己承擔風險了。 鄭風熾帶著一把紅薯藤葉來了白玉京,美其名曰,讓江楓嘗一嘗高產農物的美味。 他也是一片好心。 江楓自然也以禮相待,做了幾道美食。 “誰知道,這高產農物還未曾分到百姓手中,這糧商就開始著急了。 大郎,你說,我這個時候買一些糧食放著,如何?” 鄭風熾有著自己的消息來源渠道,知道高產農物真正到了百姓手中,那也是兩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在此期間,到底會發生些什么,誰說不準。 他想趁著這一次的風波,囤積一手糧食,試一試風口,看能不能飛起來。 他對錢沒什么興趣。 純粹就是家大業大,不得不想辦法賺錢,討好上面的,養活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