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合作
說商人逐利的,可能都是那些窮酸書生羨慕別人有錢。 作為朝堂之上的百官,他們很清楚這些商人每一年給大唐帶來了多大的利益。 國師說的流動起來的錢財才是真正的錢財,最開始他們不懂。 現在,懂了。 也眼紅了。 以前總喜歡把珠寶錢財放在寶庫里面,沒事兒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到現在才覺得那時候的自己真相是一個傻子。 把這些錢財放出去,或者是花出去置辦更好的物品,讓家族中的商賈做生意。 自己的錢財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也難怪那些商人逐利了,因為只要是聰明的商人,都會用小小一部分的錢財,一年時間就能夠賺取更多的錢財。 對于商業這一個國策,大臣們也不會去反駁。 畢竟這也關乎于他們自身的利益,現在誰家沒有個十個八個的商賈? 靠著朝廷的這點俸祿,那是養不活一個非常大的家族的。 再加上,這家族養商賈本來就是一個傳統,凡是進入了朝堂之上,成為了權貴,自然就有了產業。 一場關于五年謀劃的朝會,最重要的點,還是關于開海的事宜。 因為大唐開啟海航時代,是從古到今第一次。 沒有前車之鑒。 海上到底是什么樣子,沒有人清楚。 雖然第一次大唐就已經打敗了一伙兒海賊,并且到了東南亞地區,獲取了不少的物資。 可是根據商船的人解釋,在南海之南,也就是身毒國和波斯的西邊,還有很大很大一片土地。 這就讓人想到了國師給出來的地圖。 如果那里真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應該就是阿拉伯還有古羅馬之地了吧。 李二陛下看著下面又有一些像是菜市場一樣的朝堂,心中多少有一些煩悶起來。 他早已經和長孫無忌等人通過氣,但是就算是文官之首、幾大尚書都提前商定好的事情。 這一刻,在這殿堂之上,其實也不能說就一下子一錘定音下來。 “好了,這件事情既然有待商榷,那就先放一放,如今大唐疆土遼闊,然則這農業也必須提上去。 如何開荒,也成為以后的重中之重?!?/br> 李二陛下揮揮手,讓爭論不休的百官們安定下來。 聽到李二陛下要暫行商議,都是松了一口氣,開海的事情,關乎到很大的利益。 他們都想要分一點,畢竟在這朝堂之上,有一些,都是代表了地方上的官員。 雖然不是那種什么東南道的官員,要抱成一團成為東南系,又或者是戶部尚書孫附加,有著自己的一些部下,稱之為孫系。 這樣的黨掙還沒有在大唐這個稍微有一些原始,還是李二陛下這樣的明君掌控的情況下,并沒有出現。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官員就安全聽從了李二陛下。 他們是有著建言的權力和職責,有著商議五年謀劃的能力和責任。 只不過,在這其中,自然要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掙一些利益。 還有一些,自然是站在自己的方位思考問題,還要據理力爭,說的有幾分道理,卻和大局觀差遠了。 “陛下,根據戶部呈報上來的公文,如今中原之地有四大土地肥沃之地,如若能夠在這些地方開荒,便可保證大唐萬民的生計?!?/br> 作為戶部侍郎,褚遂良直接站了出來。 對于如何開荒這一點,他已經研究了一年之久。 并且也親自登門拜訪了國師江楓,詢問了一些意見,受到了很大的指點。 李二陛下見到褚遂良站出來了,便點點頭,說道:“盡可道來?!?/br> 褚遂良微微施禮,然后說道:“如今大唐從北到南,在最北的地方,有著薊州大平原,此地雖然在北,然則土地也是非常肥沃,可種植一年的水稻,還有紅薯和土豆。 紅薯之量產,乃是三樣神物之中量產最高,而根據司農司的呈報來看,紅薯也可種在薊州之地。 過了薊州,便是九江之地,這里原本就是江南水鄉之地,十分適合耕種,水稻可以全部在這里實現更大量產。 還有便是荊楚之地,有著襄城大平原,種植紅薯和土豆,還有小麥亦可。 最后還有一個漢中之地,這里也是盛產水稻以及紅薯和土豆。 如何大唐全部開出這四大地,便可養活萬民?!?/br> 大唐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封地。 對于這些大臣還有武將,還有皇族的封地,李二陛下自然不會去動。 而除了這些封地之外,剩下的土地都是一些鄉賢豪紳等等。 所以留給百姓的土地并不是很多。 大唐需要開出來一大片的土地,讓那些百姓自己去耕種自己的土地。 而那些世代為主家耕種的農戶則可以直接分出來,如此一來,大唐的糧食才會更多。 而不是只種著主家的那一畝三分地,讓其他那些肥沃的地方全部都慌了。 說到了農,自然也就有了馬周的農和商。 在褚遂良之后,這位也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建言。 其他官員見此,也知道自己莊園里面的農戶要分出去一部分了。 只要不是分土地,他們都不會在乎。 畢竟土地乃是他們的根本,每年賣出去的糧食,都可以過上一個真正的豐收之年了。 至于分出去農戶,這一點也沒有什么不好。 莊園里面的農戶越來越多,而莊園也就那么點大,分出去也好。 如今大唐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所為飽暖思音欲,又沒有什么強制限定。 最關鍵的是大唐對于那些多生的貧苦家庭,給與了一些補助,這人也就快速增長起來。 早已經超過了前朝大隋的最大人口。 回過來說這商和農,說白了也就是生產糧食和賣糧食唄。 以前都是收割了糧食之后,上交給了主家,農戶留了一年的口糧,現在是自己種,還是大片大片的土地。 到時候又怎么去治理這些耕地,又該怎么那些農戶顧及到幾十萬畝的良田。 被馬周拋出來的問題所困擾的百官,又要爭論。 李二陛下揮手說道:“此事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國師建言可以成立合作社,朝廷派遣官員統一管理這些農戶,到時候,他們只需要上交極少部分的糧食作為支撐合作社就行了。 至于如何讓農和商結合,這件事稍后再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