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直男穿越后,從公府嫡子成了王妃、女頻大戰男頻女主系統
如今太皇太后故去多年,長公主也退居二線,將巴林部交到了烏爾袞手上,郝如月這才在婚前給出幾點建議。 皇后給的建議,連皇上都極重視,更不要說烏爾袞了。 “榮憲的公主府前年就建好了,里面的家具擺設和人手也都安排好了?!焙氯缭抡f著看了榮妃一眼,“榮妃只榮憲這一個女兒,舍不得也是有的?!?/br> 看完榮妃又看烏爾袞:“不光是榮妃,皇上和我也舍不得?!?/br> 皇后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烏爾袞哪里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忙含笑接話:“是是是,臣曉得,臣保證每年都帶榮憲公主回京城住上一段時間?!?/br> 一段時間是多久,郝如月不接受這種含糊其辭:“每年至少回來住三個月?!?/br> 烏爾袞巴不得:“若皇上允準,住上半年也無妨?!?/br> 大清公主嫁到蒙古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隨旗,即要跟隨額駙回草原定居,另一種是駐京,在京城建府,永居京城。 因烏爾袞接管了巴林部,無法離開部族太久,榮憲公主只能隨旗。隨旗的公主不能隨便回京省親,更不可能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省親的時間和留居京城的時長,全都要經過皇上的批準,看皇上的意思。 巴林部在羊毛線生意上落后于人,卻用海貿補了回來。蒙古的羊毛線生意都是與西邊鄰近的國家交易,而海貿生意卻要往東走。 與赫舍里長房的船隊相比,巴林部的船隊根本不成規模,就一直跟在赫舍里家長房的船隊后頭,一來能保證安全,二來也能接到一些零散的生意。 在赫舍里家長房看來是零散的生意,在別人眼中卻是天降大單。 也只有在這種模式下,烏爾袞才能一邊管著族里的事務,一邊還能集中精力去做海貿生意。 可與赫舍里家長房合伙做生意,很多時候都要見面聊,僅靠書信往來恐怕不能及時傳遞消息,耽誤了商機。 今日即便皇后不說,烏爾袞也會提回京小住的事。 他之所以含含糊糊說一段時間,不是不想跟著榮憲公主回京,而是想多住些時日,卻怕皇上猜忌。 聽烏爾袞這樣說,郝如月立刻想通了其中關竅:“半年就半年,皇上那邊自有我去說?!?/br> 榮妃聽說榮憲婚后有一半時間在京城居住,長久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 等烏爾袞離開,榮妃又帶著榮憲過來坤寧宮,向皇后倒了一番謝。 三格格春天出嫁,去巴林部轉了一圈又折返。理由很充分,她要與額駙一起參加成親王大婚。 大阿哥娶妻定在秋天。 與公主府一起修建的,還有成親王府。兩處府邸都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在原來府邸的基礎上翻蓋的。 依著皇上的意思,本來要推倒重建,奈何時間趕不及了。即便如此,兩處府邸依然簇新,亭臺樓閣一應俱全。 當初說要翻蓋的時候,大阿哥和三格格都沒意見。畢竟暢春園的建設還在繼續,預算上不封頂。大阿哥和三格格都是孝順的孩子,不想在這時候湊熱鬧,給國庫增加壓力,讓太子難做。 而且三格格和大阿哥都是定了親的,新建府邸確實不趕趟。 可翻蓋也有翻蓋的章程,想到此處,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太子。 銀子可以少花,但太子還是要去麻煩一下的。 以后要住一輩子的府邸,在規劃這一塊可不能馬虎了。 太子欣然應下,很快拿出了兩個府邸的規劃。速度之快,規劃之巧妙精美,令人嘆服,儼然化身大清基建狂魔。 郝如月看過兩張規劃圖,由衷贊嘆:“這樣好的規劃,我都沒見過?!?/br> 亭臺樓閣,十步一景,景觀并不會影響使用和功能,相反還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使用面積。 康熙也湊過去看:“治大國如烹小鮮,太子這小鮮烹得不錯,該讓他做些大事了?!?/br> 郝如月抬眸看他:“注意工作量,別把保成累壞了?!?/br> 康熙拍拍她手背:“知道了,保成過兩年也要大婚了,朕還想早點抱嫡孫呢?!?/br> 想了想又道:“過兩年暢春園的主園也快建成了,咱們搬過去住好不好?只咱們兩個和咱們的兩個女兒,一家四口?!?/br> 歷史上暢春園建成之后,康熙就愛住在那里,一年之中要住上小半年,把奏折和早朝都搬了過去,就連最后薨逝都是在暢春園。 可見有多喜歡。 在南巡回來的路上,他問她倘若有的選,她是不是根本不會進宮。她沒有正面回答,只說自己不喜歡宮里的四角天空,她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當時他只是附和她的說法,說自己也不喜歡住在宮里。 她以為那次的對話已經結束了,他卻將對話的內容全都記在了心里,并且把她喜歡的山水和江南園林全都搬來了京城。 一片山水,一家四口,遠離凡塵,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郝如月陶醉片刻,補充說:“把太子也帶上,一家五口?!?/br> 康熙搖頭:“帶不了太子?!?/br> 郝如月蹙眉:“為什么?” 康熙笑著給她解釋:“太子要留下繼承朕的皇位。朕和他總要有一個留下,不能全走了?!?/br> 全走了,誰來管朝廷和天下。 郝如月頃刻夢碎:“再過兩年太子才二十歲,皇上就打算把江山的重擔全都壓他肩上嗎?不行,絕對不行!” 再過兩年康熙才四十歲,還不老,怎么也要等到五六十歲才能退休。 朝政多忙啊,皇上每天吃飯睡覺都得算著時辰。 這還是熟手,做慣了的。 太子現在化身基建狂魔,雖然在基建中歷練得越發成熟,皇上那句“治大國如烹小鮮”也說得沒錯,可沒做過就是沒做過,生手就是生手,不能一筆帶過。 一想到太子接班之后,可能沒時間吃飯沒時間睡覺,郝如月就心疼。 她把太子從一個奶團子養到現在,每走一步都精打細算,可不是讓他長大之后過勞死的。 就像她穿越前那樣。 人沒了,有錢又怎樣,要江山有何用? 郝如月親手規劃了太子從出生到如今的人生軌跡,把什么都算到了,就沒算到康熙想提前退位。 明明可以干到六十幾歲將近七十歲,憑什么四十歲就想辭職! 從前她讓太子韜光養晦,太子就一直韜光養晦,甚少染指政事。 眼瞧著太子即將成年,郝如月已經把太子未來十年的接班規劃都做好了。 按照這個規劃走,十年之后太子接班,也算是半個熟手了,會有些辛苦,但不會很辛苦。 求穩的話,還可以再跟著皇上學幾年。 可眼下什么情況,太子才成年,皇上就想退休了? 那怎么行! 計劃被打亂的郝如月,心情更亂。 此時比郝如月心情還亂的,是康熙。 皇后說她不喜歡皇宮的四角天空,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康熙便把山水和江南原樣搬來,捧到她面前。 兩年后主園建好就能搬進去了,他們終于可以停下來,過上向往中的生活,怎么皇后還不愿意了呢? 再過兩年,太子都二十歲了,已經是弱冠之年,且已娶妻。這時候站出來替君父分憂,接過他肩上的擔子,怎么就不行了! 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二十一歲手握天下,他說什么了? 累肯定是累,也會很辛苦,可誰不是從那時候走過來的! 先帝比他登基還早,當時太宗皇帝都沒了,只孤兒寡母兩個。他登基也是趕鴨子上架,父母都沒了,只與祖母相依為命。 繼位之后就是鰲拜專權,親政之后撤藩,再之后收臺灣,與沙俄談判驅逐準格爾,開海禁搞海貿,到如今萬國來朝。 最難熬的歲月,他都熬過來了,留給太子一個太平盛世。 以太子現在的能力,做一個守成之君綽綽有余。 別看他不到四十歲,從去年開始已經在染發了,皇后還眼圈紅紅,親手給他染過。 當時染完皇后還哭了,哭著說他太辛苦,合該給太子安排一些差事,讓太子分擔。 從那時起,他就動了退位的念頭,想著再培養太子兩年,就把肩上的重擔交出去。 他與皇后同歲,皇后四十歲依然嬌艷,而他都快枯萎了。 他可不想以后與皇后坐在一處,不像夫妻,更像父女。 除了白發,身體也有些吃不消。 人生苦短,他還想多活幾年,好好陪陪皇后和一雙女兒呢。 沒想到皇后竟然說一套做一套,嘴上說著他累,心疼他,等到他想讓太子頂上的時候,皇后忽然翻臉說不行。 太子在皇后心里排第一,康熙沒意見,其實他已經適應了,可他沒想到自己在皇后心里一點地位都沒有。 就純屬一頭拉磨的驢。 還是干到死的那種拉磨驢。 他有點傷心了,很傷心,哄不好的那種。 皇后說話太傷人,莫說皇上,就是梁九功這樣一個有著多年斗爭經驗的成熟“家具”,都有些聽不下去了。 為了太子,就不管皇上死活了嗎? 多少年沒見過康熙黑臉了,郝如月夢碎之后猛醒,剛才的話說得太直白,有些傷人。 想起上個月才給他染過頭發,郝如月也怕康熙像歷史上的雍正帝那樣英年早逝。 太子還未成年,康熙不能死,郝如月也舍不得他死:“太子暫時接不下這萬里江山,不過可以讓太子協助皇上。等他能順利處置朝政,皇上再退下來安享晚年,好不好?” 安享晚年是什么意思?要等晚年才能退下來,還是皇后嫌棄他老了? 是夜,郝如月都哭了,還被人掐著腰問他老了嗎,郝如月:一把年紀了,還逞強,這男人真是…… “不老,不老,我就是心疼皇上不容易?!焙氯缭萝浿?,有氣無力說,“朝政上的事,皇上多教教太子,咱們也好搬去暢春園……” 剛想說養老,趕緊咽下:“到時候,我陪著皇上一起變老?!?/br> 經過一晚上的反復試探,郝如月覺得康熙確實有了退休的念頭,并不是在測試太子的反應。 既然這樣,太子就沒必要繼續韜光養晦了,是時候接觸朝政。 有了修陵建園的打磨和歷練,太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上到內閣,下到六部衙門,全都打過交道,被皇上親自帶著,上手很快。 “額娘,汗阿瑪今天讓我單獨批閱奏折了……是什么意思?”大約韜光養晦了太長時間,忽然接觸到政事,太子有些誠惶誠恐,不知道如何拿捏這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