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直男穿越后,從公府嫡子成了王妃、女頻大戰男頻女主系統
“那敢情好!”烏雅氏起身道謝。 此去漠北,科爾沁是必經之地。而且烏雅氏聽說朝廷給科爾沁配備了大量火器,有紅衣大炮,還有適合騎兵使用的佛郎機炮。 有科爾沁的騎兵保駕護航,別說去漠北送貨,便是跟準噶爾做生意,也不帶怕的。 內務府管著的皇商不少,但能動用騎兵,還是蒙古騎兵幫忙押運貨物的,他們還是頭一份。 送走赫舍里家長房女眷,郝如月去了一趟慈仁宮。太后一聽就說沒問題,當場口述了一封書信,由心腹宮女代筆,即刻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科爾沁。 皇上第一回 去木蘭圍場冬狩,就被達爾汗親王大妃,哦,對了,現在已經不是大妃,又重新被打成側妃了,和側妃的女兒,庶人蘇迪雅攪得亂七八糟。 尤其是對皇后,說大不敬都是輕的。 以皇上對皇后的愛重,就蘇迪雅做下的那些事,但凡皇后在皇上面前抹一把眼淚,都能把蘇迪雅當場杖斃,讓整個科爾沁在蒙古諸部面前顏面掃地。 可皇后當時沒有發作,表現得非常大度。 后來將人接回宮,皇后也沒有報復,全憑皇上處置。 皇后為何如此大度,還不是為了照顧自己和太皇太后,以及整個科爾沁的體面。 這個情,不僅達爾汗親王得承,太后自己也是要承的。 就連太皇太后聽說之后,都贊了一句皇后賢德,并且賞賜了不少好東西。 說是皇后有孕才賞,太后看過清單,比之仁孝皇后初初有孕時只多不少。 幾日后,事情辦妥,郝如月派人通知長房的商隊可以出發了。 這回商隊押運的是大宗的羊絨線,有十幾車之多。一寸羊絨一兩金,因貨物單價高,數量多,長房非常重視,商量之后由綸布親自押運。 要不是常泰不方便告假,就他自己上了。 車隊很快到達科爾沁,為了不招搖,蒙古騎兵喬裝辦成赫舍里家商隊護衛的模樣。 如果有人細心觀察,一定能看出這些護衛身上都背著同款黑色皮囊,至于里面包著什么,倒是看不出來。 與往常一樣,車隊在科爾沁休整一日,于第二日低調上路,往北行去。 越往北走,天越冷,牧草越少,綸布問掌柜要走多遠,掌柜說還有半個月的路程。 綸布不是第一次負責押運貨物,也不是第一次來蒙古,卻是第一次離開科爾沁往北走這么遠。 蒙古騎兵護衛長忖著路程接話:“再往北走半個月恐怕要走到漠北與準噶爾交接的溫古河了,恐怕有些危險?!?/br> 掌柜卻不在意:“之前也走過,那邊有人接應?!?/br> 見掌柜半點不懼,蒙古騎兵護衛長想了想說:“準噶爾最近很不老實,時常越界。不過別人怕他們,咱們可不怕?!?/br> 皇上開恩,準許科爾沁用疫苗換火炮,科爾沁從前就不怕準格爾,現在有了充足的火器更不怕了。 去的時候如掌柜所說,一路太平,到地方有人接應,雙方順利交割,銀貨兩清。 之前每回過來,掌柜拿到銀子都會就地收購一些羊毛,作為原料帶回。 畢竟漠北更窮些,羊毛比漠南便宜。 但這回出來,東家特意交代,不要貪便宜,送到即回。 達爾汗親王派騎兵護送,給了赫舍里家長房的面子,這回羊毛一律從科爾沁收,貴點就貴點,要把人情還上。 東家親自交代,掌柜自然不敢怠慢,當天送完貨當天返回,連休整都沒有。 可在當天下午就遭遇了□□。 這筆大買賣確實是赫舍里家長房在漠北的老主顧介紹的,奈何這位老主顧當時已經被噶爾丹的人控制了。 整筆買賣都是陰謀。 為了從沙俄買火器,噶爾丹預付了大量貨款,結果沙俄不顧盟約,掉頭與清朝談起了牛痘的買賣。 不但挪用這筆貨款從清朝低價買到了牛痘,還拒不承認與準噶爾的盟約,和購買火器的約定。 噶爾丹被沙俄黑了也沒脾氣,因為他的頭號敵人并不是沙俄而是清朝。 現在噶爾丹面對的局勢,正是歷史上康熙面對的。 不愿雙線作戰,不得不忍受沙俄,只不過康熙敢打,邊打邊談,最后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準噶爾的國力不如清朝,噶爾丹并不敢對沙俄動手,只得打掉牙和血吞。 噶爾丹最近非常缺錢,所以他把主意打到了赫舍里家的商隊上。 他不敢打沙俄,沒有了沙俄幫忙,更不招惹清朝,但神不知鬼不覺地控制一個漠北蒙古的大貴族,還是不費力氣的。 他逼著漠北蒙古的大貴族出錢買赫舍里家長房的大宗羊絨。一寸羊絨一兩金,雖然現在的羊絨沒有最開始值錢了,但大宗購買的貨款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按赫舍里家長房做生意的規矩,大宗貨物一般由自家人押車。 等羊絨一到,銀貨兩清,噶爾丹再派人去打劫赫舍里家的商隊,把赫舍里家的男人綁了,貨款搶了。 到時候,羊絨是他的,貨款是他的,赫舍里家的人也到手了,堪稱一舉三得。 等他抓到人,赫舍里家自會去向皇后求助。不必他求皇后,以清朝皇后的能耐,肯定有辦法主動聯系他。 到那時,主動權掌握在他手上,還有什么事談不成。 可等兩邊交上手,噶爾丹才驚訝地發現對方并不是一支普通的商隊,隨車的護衛也不是普通的護衛。 因為隨便一個護衛身上都背著佛郎機炮,且準頭極好。不管是人還是馬,哪一個敢進入佛郎機炮的射程之內,都要去鬼門關報到。 而此處是漠北地界,準噶爾騎兵也得“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并不敢逗留太長時間,恐怕被當地勢力反殺。 所以這一次綁票任務以失敗告終。 郝如月聽說赫舍里家長房的商隊在漠北遭遇準噶爾騎兵,立刻把這事告訴了康熙。倒不是為了告狀,而是提醒康熙,別讓準噶爾與漠北聯起手來。 元朝覆滅之后的幾百年中,蒙古內部分化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支。 其中漠南蒙古的草場更好,牛羊更肥,在太宗時期便主動歸順大清。 所謂的滿蒙聯姻,主要的聯姻對象便是漠南蒙古。 漠北蒙古與漠西蒙古相對獨立,漠西蒙古更是成立了準噶爾汗國,每一個汗王都做著光復大元,一統天下的美夢。 到了噶爾丹這一代尤甚。 如今蒙古三部,漠南對朝廷的依賴加深,可以說是利益捆綁的關系,不必顧慮。 隨著漠南做大做強,漠北與漠南時常有貿易往來,依賴程度也在加深。 只有漠西的準噶爾冥頑不靈,整天想著統一蒙古諸部,再現大元盛世。 但不可否認的是,準噶爾的實力非常強勁,尤其是騎兵。 噶爾丹也是個腦子靈光的,不得不防。 康熙聞言讓郝如月不用擔心:“你可能不知道,漠北蒙古一直想要歸降朝廷,是朕覺得那邊戈壁多草場少,時常鬧災,不愿收留?!?/br> 就好像窮親戚上門,給口飯吃給點水喝,甚至掏點路費都行,只是不能收留,很怕砸手里。 翌日早朝,康熙把赫舍里家商隊被劫持的事講了。盡管平鋪直敘,沒帶任何感情色彩,可以皇上對皇后的愛重,所有朝臣都在心里給噶爾丹點了一根蠟。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惹誰不好,偏惹皇后。 果然有那善于揣摩圣心的朝臣站出來說:“皇上,天涼了,蒙古也該統一了?!?/br> 圖黨一看是明黨的人,只恨自己人反應慢,很快也有人出班:“皇上,噶爾丹不除,西北永無寧日!” 康熙對朝臣們的反應相當滿意,當場宣布接受漠北蒙古歸降的請求,具體事宜著禮部去辦。 先是被沙俄黑,無奈打掉牙和血吞,之后試圖與清朝講和,遭拒,如今淪落到想要劫持一支商隊,都差點被反殺,眼睜睜看著人家扛著佛郎機炮揚長而去。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噶爾丹崩潰的,最讓他崩潰的是,康熙居然因此同意接收漠北蒙古。 也就是說,蒙古三部,兩部都已歸降清朝,只他一個孤懸西北,孤掌難鳴,孤木難成林。 心情不好,又跑去西藏求見活佛,然而藏王還是那個說法,活佛在閉關誰也不見。 噶爾丹當年能成功在準噶爾上位,其中就有五世活佛的功勞,與活佛可以說是忘年交。 活佛從前也曾閉關,卻是破例見過他的。他也是窮途末路才這時候跑來求見,誰知藏王連通報一聲都不給,直接趕人。 噶爾丹被拒,面上不顯,半夜帶人悄悄潛入活佛閉關之地一探究竟。 進到塔中密室才發現人都涼了,且看尸身的腐爛程度,死后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藏王為了把持西藏,居然瞞報活佛圓寂的消息,噶爾丹沒想到藏王比自己還野。 他最初的想法是將此事捅給康熙,換一個和談的機會,然后看著利欲熏心的藏王又改了主意。 他要挾不了清朝的皇后,還要挾不了藏王嗎? “驅準保藏?”郝如月聽說的時候,人都驚了。 她怎么記得驅準保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呢,好像那時候康熙都快駕崩了。當時奉命驅準保藏的主帥是十四阿哥,也就是歷史上的撫遠大將軍王。 郝如月看著眼前的男人,才三十歲的年紀,不應該??! 德嬪雖然再次遇喜,可十四阿哥在哪里都還不知道呢。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郝如月捋了捋歷史的脈絡,終于看出點不同尋常來。 正在康熙走劇情,準備御駕親征的時候,郝如月對他說:“皇上,五世活佛給臣妾托夢,說他圓寂了?!?/br> 托夢是假,這件事卻是真的。 歷史上,五世活佛在新建成的布達拉宮圓寂,而藏王為了繼續把持藏邊事務,在很長一段時間隱瞞不報,對外只說活佛在閉關修行。 一朝天子一朝臣,藏王是佛活任命的,每一世活佛都會任命自己信得過的人成為藏王。 大約知道這事瞞不了多久,藏王一邊繼續隱瞞五世活佛圓寂的消息,一邊積極尋找活佛的轉世靈童。 西藏前五世活佛在后世都不出名,只這第六世,實在出圈,他就是那位自稱“世間最美情郎”的倉央嘉措。 皇后與西藏活佛的緣分還是康熙自己胡編的,兩人只在皇后有孕的時候見過面,那會兒五世活佛就病懨懨的,一副命不久矣的樣子。 當時康熙還想讓太醫給活佛看看,卻被活佛拒絕了。 康熙從不信神佛,可他愿意去尊重,等活佛為皇后祈福完畢,便送他離開了。 回想起當時活佛的身體狀況,雖然托夢一說有些玄乎,但由不得康熙不信。 況且五世活佛一直效忠大清,上次進京他們見面的時候還好好的,不可能轉頭與準噶爾糾纏不清。 康熙猜這里面多半有事,只是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