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直男穿越后,從公府嫡子成了王妃、女頻大戰男頻女主系統
今日太子沒課上鬧情緒,她沒時間,貴妃和惠嬪因為大阿哥的事也沒心情,便暫停一日。 快到用午膳的時辰,郝如月派人去乾清宮請皇上,沒請到。派出去的人回說,皇上去翊坤宮用膳了。 太子坐在炕桌旁,眼巴巴看著郝如月:“額娘,汗阿瑪會來嗎?” 郝如月深深吸氣,回給他一個微笑:“咱們先吃,晚上汗阿瑪就來了?!?/br> 結果沒等到用晚膳,惠嬪先白著臉跑了來,進門就跪下求她救救大阿哥。 原來是皇上給大阿哥換了個老師傅講《詩經》,大阿哥心里憋著氣,只讓老師傅跪著授課。老人家年紀大了,連著跪了一個上午,下午跪著跪著就暈了過去。 皇上聽說過去看,質問大阿哥為什么要讓師傅跪著講課。大阿哥便說平時太子過來聽課,納蘭師傅都是跪著講的,為什么納蘭師傅能跪,這個師傅卻跪不得。 皇上很生氣,說太子是儲君。大阿哥梗著脖子說他還是親王呢,半句不讓?;噬蠚鈽O,罵大阿哥忤逆,氣得要踹大阿哥。 幸虧貴妃帶人及時趕到,沖過去護著大阿哥,生生挨了皇上一腳。 貴妃暈厥,到現在人還沒醒,皇上只顧著貴妃,沒空理大阿哥。 如今大阿哥還在乾清宮的南廡房跪著,早膳沒吃,午膳也沒吃,空著肚子都快暈過去了。 “這會兒貴妃沒醒,皇上顧不上。等會兒貴妃醒轉,大阿哥可還有命在?求皇后娘娘救命!”惠嬪說完幾乎哭成淚人。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皇上可能有點變態,動手打孩子也不對,倒還不至于要了大阿哥的命。 郝如月扶惠嬪起來,吩咐人伺候惠嬪洗臉上妝:“事已至此,你哭成這樣過去,非但幫不了大阿哥,反而會讓皇上覺得你心懷怨懟,連你也保不住?!?/br> 自身都難保,如何能保護大阿哥。 惠嬪嚇得立刻止住眼淚,任憑丁香和芍藥擺弄了。 很快收拾妥當,郝如月讓松佳嬤嬤和丁香留下看顧太子,只帶芍藥跟著惠嬪去了乾清宮南廡房。 郝如月趕到時,正看見大阿哥昏倒,親自過去抱,沒抱動。 惠嬪要去抱,被顧問行攔了:“皇后娘娘,惠嬪娘娘,皇上罰大阿哥跪著,并沒說讓起來?!?/br> 郝如月知道顧問行也是奉命行事,并未為難,而是道:“皇上罰大阿哥跪著,還不知道大阿哥暈倒了吧。你去稟報,我在這里等?!?/br> 顧問行正要去稟報,匆匆告退。 等他一走,郝如月就看惠嬪:“快把大阿哥抱到坤寧宮去?!?/br> 惠嬪趕緊上手抱兒子,跟著郝如月回了坤寧宮。 回到坤寧宮,郝如月吩咐傳太醫。太醫看過說沒事,只開了一些安神的藥,和活血化瘀的藥膏。 “喂大阿哥吃過藥,若太子還睡著,就把大阿哥抱進去跟太子一起睡。若太子醒了,讓太子一起看著大阿哥?!?/br> 交代完松佳嬤嬤,郝如月站起身,對惠嬪說:“把眼淚擦干,隨我去承乾宮看貴妃?!?/br> 此時貴妃已然醒了,聽顧問行說大阿哥跪暈了,貴妃兩眼一黑差點又暈過去。郝如月和惠嬪就是這時候到的。 貴妃看見皇后,還沒說上話,高高懸起的一顆心就放下了一半。 皇后疼愛大阿哥,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倒在冰涼的地上,不管不問。 皇后這時候跟惠嬪一起過來,看惠嬪臉上的表情,跪暈的大阿哥應該被妥善安置了。 皇后是嫡母,比她這個養母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 有皇后在,這事穩了。 想著貴妃要起身給皇后行禮,被皇后按住,聽她說:“傷著腰就不必起來了?!?/br> 說著輕輕拍了拍她的手:“放心吧,都無礙了?!?/br> 貴妃點點頭,含淚躺了回去。 安撫好貴妃,郝如月回身,帶著惠嬪給皇上行禮,皇上叫起。 這時顧問行的聲音重又在門外響起:“皇上,大阿哥被皇后娘娘抱回坤寧宮去了?!?/br> 太醫給大阿哥開的安神藥都熬上了,郝如月不信顧問行才知道大阿哥被她抱走的事。故意等她進屋才稟報,是想讓她當面向皇上解釋吧。 她承了他的情,郝如月站著給皇上解釋:“皇上,大阿哥跪了這么久,已然知錯了。天兒涼了,地上更涼,臣妾怕他染上風寒?!?/br> 皇上看她一眼,抬手拍了拍身邊的榻,示意她坐過去,嘴上卻道:“大阿哥忤逆君父,不敬師長,很該罰跪。倒是你,一口氣跑了這么多地方,滿頭是汗,可別染上風寒才好?!?/br> 當著貴妃和惠嬪的面,郝如月沒有坐在皇上拍過的地方,而是隔著小幾,坐在了羅漢榻的另一邊。 皇上垂下眼,收回手,這才問起大阿哥的情況,郝如月如實答了。 “他當真知錯了?”皇上不信,“你讓人把他抱來,朕親自問問?!?/br> 惠嬪眼圈紅紅要接話,被郝如月攔了:“大阿哥身體無礙,只是人還沒醒,等醒了再抱來給皇上認錯?!?/br> 話音未落,皇上站起身:“走,朕去看看他?!?/br> 郝如月也跟著起身。等皇上走出去,回頭對飆淚的貴妃和惠嬪眨眨眼,示意她們放心,這才追出門去。 皇上穿靴子,身高腿長,步幅大。郝如月腳踩花盆底,走到耳墜亂晃,步搖狂擺也追不上,索性不追了。 話說康熙走進坤寧宮,直奔太子住的地方。走到里間門口,忽然收住腳步,聽太子奶聲奶氣對大阿哥說:“汗阿瑪是父,也是君,兒子不能這么跟阿瑪說話,臣子也不能這么跟皇上說話?!?/br> 這些都是額娘教他的。 額娘還說,便是汗阿瑪如何疼愛他,也不能忘了汗阿瑪是皇帝,絕不能忤逆。 康熙聞言點點頭,皇后將太子養得極好,聰明伶俐,進退有據。想著,心中火氣頓時消去大半。 太子說完,大阿哥委屈巴巴地問:“保成,我想納蘭師傅,你不想他嗎?你不想聽他講故事了嗎?” 太子安慰大阿哥:“哥哥別哭,額娘答應我去求汗阿瑪,讓納蘭師傅給我啟蒙。好多故事你都聽過了,我還沒聽過,等他講到新故事的時候我去喊你?!?/br> 康熙:“……” 直到郝如月走進坤寧宮,坤寧宮里服侍的才反應過來,皇上到了,還沒通傳。 郝如月擺擺手,連芍藥也不帶,自己提裙擺走進太子的寢屋。然后就對上了皇上審視的目光,郝如月:“……” 下一秒大阿哥歡喜的聲音響起:“好,都聽你的!我喝藥,涂藥膏?!?/br> 之后太子一板一眼又道:“等你喝完藥,涂過藥膏,我帶你去給汗阿瑪賠罪,好不好?汗阿瑪不點頭,這事難辦?!?/br> 大阿哥猶豫片刻,還是道:“你又沒犯錯,不必跟著,我自己去給汗阿瑪磕頭?!?/br> 頓了頓又道:“還有額娘……她替我挨了汗阿瑪一腳,暈了過去,現在也不知怎樣了?!?/br> 多懂事的兩個孩子。太子有勇有謀,大阿哥一人做事一人當,還知道感恩貴妃,皇上還有什么不足的,為什么這樣看她? 兩個小孩子在屋中你一言我一語暢談以后的學習生活,兩個大人在外間無聲對峙,最后還是郝如月先出聲問皇上要不要留下用晚膳。 里間的兩小只這才發現皇上來了,慌得吩咐更衣,很快跑出來請安。大阿哥還忍著疼給皇上磕了頭,賠了罪。 康熙教訓了大阿哥幾句,讓他以后尊敬師長,便揮揮手叫兩人出去玩,而后又看郝如月:“聽說你有事求朕?” 還真有,郝如月站著回答:“保成喜歡聽納蘭講故事,臣妾想求皇上將納蘭調回來,給保成啟蒙?!?/br> 皇上拍了拍身邊的位置:“朕的兒子,為什么要別人啟蒙?” 郝如月:說得好像惠嬪給您戴了綠帽子似的。 這時有宮女端茶進來,郝如月略遲疑??匆娀噬嫌峙牧伺纳磉叺能浰?,她只得走過去,坐下說:“皇上日理萬機……” “朕有時間?!笨滴跽f著握住了郝如月的手,慌得旁邊宮女差點灑了茶水。 郝如月含笑叫她出去,這才原主附身般地歪在皇上懷中:“保成愛聽名人故事,皇上會講嗎?” “會講,你想聽誰的故事?”皇上果然最吃原主這一套,郝如月雖然不知道他為什么生氣,卻知道如何順毛把他捋好。 “呃……陸游和唐婉的故事,皇上會講嗎?”郝如月故意為難,以為酸腐的愛情故事康熙不會關注。 誰知下一秒就聽他把千古絕唱釵頭鳳背了一遍,最后給出評價:“不吉利,換一個?!?/br> 郝如月笑著坐直身體,又被人按回懷中。只得一只眼睛盯著門口,防備太子和大阿哥走進來看見,一只眼睛盯著皇上,仔細自己哪句話說錯了,又把皇上氣走:“皇上會講故事最好不過,臣妾的午膳也省了,束脩也省了?!?/br> 不愧是金牛男,一提給他省錢,立刻高興起來,還夸她賢惠。 滿天烏云散去,郝如月留了大阿哥用晚膳。兩個小蘿卜頭從昨天開始就沒好好吃飯,這會兒也餓了,每人都添了兩回飯。 吃完飯,大阿哥仍是不肯走,纏著皇上講故事。太子嘴上沒說,卻也眼巴巴地。 皇上含笑把碗筷一推,往身后的迎枕靠去,招呼太子和大阿哥坐到他身邊。 兩個小蘿卜頭眼睛亮亮地爬過去,一左一右在皇上旁邊坐好,聚精會神聽皇上講故事,很快全都入迷了。 郝如月以為皇上會從《孝經》講起,或者像納蘭一樣,給孩子們講歷史上文人名家的故事,誰知皇上講的卻是秦統一六國時的事。 這是一個故事系列,有縱橫捭闔的謀略,有金戈鐵馬的戰爭,還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祖孫七代完成統一大業。 語言平白,思路清晰,情節生動。沒有深奧的大道理,全都用人物故事展現。 別說兩個小蘿卜頭了,便是對那段歷史有些了解的郝如月都聽得入了迷。 直到皇上掏出金懷表看了一眼時辰,故事才講到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一代名相百里奚:“今天晚了,明日再講?!?/br> 皇上的故事講得實在動人,在每個故事最后還喜歡留鉤子,勾得人不上不下,郝如月:“皇上把這個故事講完吧?!?/br> 康熙含笑看她:“兩個小的要睡了,想聽,等會兒朕給你講?!?/br> 太子和大阿哥本來都要散了,太子還好就住在里間,大阿哥身邊的保姆要急死了,貴妃和惠嬪不放心,已經派人來問過好幾次。 這會兒聽說汗阿瑪要甩了他們倆,單獨給皇額娘講故事,頓時就急了。 太子掰著手指頭:“一張羊皮換回五個人,很值呀!汗阿瑪,后來怎樣了?秦國強大了嗎?” 大阿哥明顯對羊皮和人都不感興趣,催著皇上講打仗的故事:“后來是不是該打仗了?秦國贏了嗎?” 想著明日還有早朝,郝如月哄了半天才把兩個小的哄好。太晚了就沒放大阿哥回去,派人去給貴妃和惠嬪回了一聲,讓大阿哥與太子一起安置了。 大阿哥沒走,伺候的人也都留下了。里間要留人,外間也要留人,郝如月反而沒地方睡了。 “隨朕回乾清宮?”康熙看出了她的難處。 先帝在時,皇后都沒有孩子,再加上先帝獨寵董鄂妃,很看不上從蒙古來的兩位皇后,便賭氣將坤寧宮最西邊的兩間房子撥給薩滿做法事了,把好好的中宮弄得烏煙瘴氣。 等到康熙登基,想過把祭祀的地方挪走,還給皇后一個清凈的住處。 奈何仁孝皇后賢德,不止一次勸他“三年無改父之道”才是純孝,康熙只得作罷。 后來又是鰲拜專權,又是三藩叛亂,他把這事給忘了,仁孝皇后也沒再提起,就這么緊巴巴地住著。 直到仁孝皇后薨逝,修葺坤寧宮,康熙才終于想起來。 最西邊兩間沒有撥給薩滿,而是裝成了臥房的樣子,想留給太子居住。只不過當時朝堂上對他修葺坤寧宮頗有微詞,不得已才將那兩間房上了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