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有了這些高產的作物,在他治下的百姓必然可以豐衣足食,而他也將可以作為千古名君在后來人談古論今的時候被記上一筆。 弘文帝帶來的眾臣工都是興致勃勃,可實際上莊稼地里的活必然不需要這些大人親自動手。 他們也只是一開始嘗試性的下地挖了幾下,之后的活自有人去干。 一群人只需要聚集在莊子里的一處花廳,和皇上一起等著同來的戶部官員統計土豆以及紅薯等新型高產農作物的具體數據匯報。 當戶部左侍郎將統計結果呈現上來,所有人看了之后都是滿心的激動。 正好這個時候廚房的人已經將一道道土豆紅薯等物做成的膳食端了上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品嘗。 土豆的口感一下子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已經算是嘗遍了天下美食以及之前吃過了各種土豆制作的菜肴的弘文帝。 主要是這個土豆融合性非常強,可以配合各種其他菜做成不同種類的美食。 又方便儲存以及烹飪,實在是好東西。 甚至餐桌上的眾貴人都一改往日“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大家一邊吃著一邊討論土豆的好處。 甚至當場有才情出眾的文臣詩情大發,還為土豆紅薯賦詩。 方青青雖然人并不在京城,可是她有系統啊,再加上這幾樣作物成功培育以后勢必會推廣開來。 會有許多的獎勵積分,于是系統及時的將這件事播報給了它的宿主。 【宿主,文人墨客對你的歌頌完全是發自內心的,這下子你可要流傳千古了?!?/br> 方青青汗顏。 【統子,實際上這都是你的功勞,我也只是借鑒了而已?!?/br> 即便是如此、方青青沒有攬工,可是卻也承認,因為她從系統里拿出來的這些東西可以改變她現在所處的世界、讓這里的人們生活的更好。 雖然她只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可就因為她,系統才不會在這個時空毫無用處。 這不就是最大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也讓方青青的心情十分的好。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療養,秦振杰的腿傷已經好了大半。 雖然還不能像以往那樣蹦蹦跳跳的練武,但是秦振杰曾經試著靠自身的力量站起來。 雙腳分別踩下去的時候,似乎并沒有覺得兩條腿之間有高度上的差異。 這一發現,讓秦振杰欣喜若狂,信心大增同時心情也是一日比一日的好。 所謂的心寬體胖,這段時間不止是秦振杰乃至于他的小廝大山都跟著長胖了許多。 吃得好住得好,每天沒有那么多的煩心事干的活也不多,這人不就長胖了? 大山可真真覺得,這是他有生以來過的最為舒心的一段日子。 說是小廝,因為大山這段時間也一直都在養傷,而貼身伺候小公子的也還有其他人。 所以,大山每日里需要做的活計并不多。 再則,哪怕等他傷好了跟一個真正的小廝那樣每天圍繞著小公子打轉,這些伺候人的活做起來可比他以前出外做苦力輕松多了。 而秦振杰是一個好說話的主子,養傷的這些日子甚至是把大山看作是朋友看待,每日里跟他都是吃差不多的飯菜。 吃得好睡得好又不用像以前那樣每日里辛苦勞作,自然就會長胖。 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這日子啊,似乎也都是越過越好的。 不過方青青知道,這一切都只是表面現象,以前她對古代的科舉考試以及官員考級制度還真是不了解。 也就看過一些書籍,以及那本關于男主黎修平的科舉文。 雖然男女主的故事有些偏頗,文中對于官場上一些事情的描寫,卻也不算是失實。 所以方青青知道,在這種郡縣制度下的官吏認命,一般都是三年一個考評。 等級分為優、中、差,這些決定了官員任期結束之后會升一級或者是降一級,考評對外放的官員尤其重要。 在書中寫著的是,黎修平考上狀元之后,先是在京城翰林院呆了三年積累經驗以及人脈。 之后外放,因為有安王爺的從中調和,所以黎修平是以六品的上縣縣令身份外放的。 三年期間立功無數,于是回京述職之后,一下子被十分欣賞他的皇帝陛下破格提拔。 連升三|級,換了一個地方做知府,又是立功無數被調回京從此開始了他入主內閣封侯拜相的傳奇一生。 結果真正的跟著黎修平來到了這陽豐縣,且帶了一段時間之后,才知道官員的升遷根本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政績人脈固然重要,運氣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俗來講,就是上頭要有人記得你,特別是如果皇帝陛下對你印象深刻那就是再好不過。 這一點,方青青自認是一個賢內助,可以幫上自己夫君的忙。 說起來,她現在可是郡主的封號,比之黎修平等級還要高的。 第392章 驚喜 雖然,方青青知道,她這個郡主只是虛銜沒有封地比不上黎修平那種干實事的。 但確確實實,因為她,黎修平是在皇帝陛下那里掛了號的。 要不然一個小透明,沒有契機出現在上面那些大人物的眼中,就只能一直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地盤不挪窩。 在這一點上,方青青厚臉皮的認領了自己的功勞,卻也不得不承認黎修平本人也是有著絕對優勢的。 他狀元出身,而且是本朝最為年輕英俊的狀元郎,要不然當初的安王爺還有安樂郡主也不會一眼就中意。 也因此,世人提及“狀元出身的”黎修平時,緊跟著的形容詞就是前途無量。 有點眼介力的都看得出來,是黎大人自己謀求外放到偏遠的陽豐縣; 只要他自己不犯錯,三年后高升基本上是沒有懸念的。 大體上是沒錯的,但是情感與理智總會有戰爭,在黎修平出外差的時候方青青在家里總是免不了替他擔心的。 畢竟除了自身的才干,黎修平并沒有其它外力的幫助,無論是自家還是媳婦娘家都沒有勢力還有財力在其他方面幫他。 而且這陽豐縣城實在是太過于偏遠,在百姓的教化上做得就不好。 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上那些大戶私下狠了心要去做什么事,黎修平這個縣令還真不一定能管得住。 所以現在哪怕點點長大了一些可以自由活動,而公公婆婆都在身邊可以幫忙帶孩子,方青青照樣是臉上掛著愁緒。 主要是嗜睡,精神狀態不是很好。 其實她自己就是醫者,可能當局者迷,還是石氏看不過去提點了一句: “媳婦,你這個月是不是還沒有換洗?” 距離她上個月的那個日子,都過去十多天。 石氏畢竟是過來人,她可是成功的生養了好幾個孩子,自然是有經驗的。 還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方青青給自己把了脈,然后就變成了笑容滿面的狀態。 不過,她卻是對石氏說道:“娘,暫時不要告訴三郎哥哥吧?!?/br> 頓時,石氏的笑容凝固在臉上有點不明白兒媳婦的想法:“為什么不告訴老三?這是好事啊?!?/br> “娘,這些時日三郎哥哥還是很忙碌的,我打算等他休沐在家的時候給他一個驚喜?!?/br> 兒媳婦這么一說,石氏也是理解的。 并且十分的高興,她和老頭子可都是看在眼里的,老三和老三媳婦那感情可是越來越好。 更為欣喜的是,他們收到了從京城寄過來的家書。 是的,在黎大郎跟著商隊一同回到京城之后,又托人送了書信過來。 現在黎家第三代的幾個孩子皆在讀書,寫一封家書自然不成問題。 信函是送到陽豐縣衙的,因為縣太爺出外差還沒有回來,是衙役送到后宅的。 由方青青拆開,將信函的內容讀出來給二老聽。 信是由四毛,也就是讀書以后取了大名的黎文知代寫的。 沒法子,家里的那幾個孩子,兩個大的都對讀書不是那么的感興趣也不開竅。 會寫字算賬以后,就分別在飯館里以及跟著黎二郎方老四他們跑商,反而是兩個小的能夠沉下心一直在繼續的讀書。 也讀了不少,按照黎修平給他們設計的人生道路,差不多明年可以回去參加縣里的童生考試。 其實以黎修平和方青青現在的官職還有爵位,他們有名額也有這樣的人脈,完全可以推薦三毛四毛去縣學讀書考試甚至直接進入府學都是可以的。 但是那兩個孩子也爭氣,覺得不能完全依靠小叔,還是打算先靠著自己的實力去考。 反正一年不行兩年,慢慢試,他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這也是黎大郎黎二郎的意思,他們這幾年在京中也知道了不少的事情,知道老三手上是有名額可是也是有限制的。 而且以后說不定還要留給他自己的孩子,如果現在就給三毛四毛用掉了,以后點點讀書不行怎么辦? 當然,這只是假設,實際上老三的孩子跟他爹娘一樣聰明伶俐。 以后肯定也不會讀書不好的,但是黎大郎黎二郎都深深地記得爹娘的話。 雖然以前是他們老黎家舉全家之力供老三念書,在銀錢以及物力上幫了許多。 但是老三能夠真正的讀出名堂,靠的是他自己,以及他那個有福氣的媳婦。 這幾年老黎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他們的孩子也都能夠讀書,靠的可都是老三夫婦。 他們自己也要立起來,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壓在老三身上,要不然這個家會散的。 爹娘的話,總是對的,黎大郎黎二郎不僅是記住了還在認真的執行著。 四毛,呃,也就是黎文知在信中寫到—— 家里的事情一切安好,讓爺爺奶奶不用擔心。 一般人都愛報喜不報憂,總之是家里什么都好有吃有喝身體健康。 再就是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小姑也就是黎小妹懷了孩子,現在還沒有對外大肆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