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另外一方面卻是因為小心行事,保險起見。 最開始黎修平進獻這個土豆種子以及種植方案之后,弘文帝激動欣喜之余,不免心中還是有所懷疑的。 弘文帝算是一個好皇帝,每天也兢兢業業的努力著,但是身處高位又是用特殊手段登上皇位的。 所以,一般的高位者所有的缺點,當今也是不少的。 雖然天子對待臣子算是比較仁厚寬容,卻也是有著很重的疑心病的。 冷靜之后,弘文帝會開始懷疑,黎修平所言是否屬實。 雖然理智上弘文帝認可苦讀了一輩子才到如今地步的黎修平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撒這種謊,卻也在心底有著小小的隱憂。 所以他派人去皇莊種植土豆,是為了檢驗這個農作物是否真的有下臣所言那么的高產。 可是這個行動卻是秘密進行中的,甚至為了防止走漏消息,皇莊的管事還有其他下人都被勒令這半年不準踏出皇莊一步。 在得到管事確切的消息之后,索性弘文帝召集心腹大臣以及當事人的黎修平一起,打算親自出宮去檢驗。 于是在護衛軍的保護之下,天子帶領若干重臣直接去了郊外的皇莊,打算親自去看看那個所謂的種植出來的土豆。 等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看到的是土地里面已經枯黃的藤蔓。 本來弘文帝還有些不高興的,既然這個乃是高產量的神物,為什么管事不用心打理居然讓藤蔓都枯黃了? “陛下,這東西必須要等到藤蔓黃了才能算是成熟之后采摘?!崩栊奁缴锨白鞔?。 管事感激的看了黎大人一眼,然后才上前細細地稟道:“回陛下,奴才得到這個土豆種子之后是精心培育的,無論是播種施肥這一塊地都是奴才親力親為的。 確實如黎大人所言,這個土豆據說必須要等到花兒凋謝藤蔓轉黃之后才能挖取的?!?/br> 之后黎修平并不想搶功,而管事也低眉順眼的退后幾步,倒是弘文帝興趣濃厚的打算親自采摘。 弘文帝上前一步,抓住藤蔓用力一扯,結果居然只拉扯出半根。 倒不是天子的臂力不夠,黎修平上前解釋,土豆的作物都是埋藏在土中且有不少。 于是干脆的就拿了小耙子將土塊給扒拉開,當弘文帝親手挖出一個拳頭大小的土豆之后,周圍的大臣也都蜂擁而上。 個個神情激動,特別是咱們的皇帝陛下,眼眶都紅了。 之前只是聽黎學士的匯報,畢竟耳聽為虛,而這個是他派人親自來種植且整個過程都是被人嚴密監控著的。 也就是說,絕對沒有弄虛作假的可能性! 而那些天子近臣,本來跟皇帝陛下關系就不錯,這會兒也顧不得君臣禮儀之分個個擼起衣袖。 平日里那都是拿來作錦繡文章的玉手,現在就這么粗糙的插進泥土里,瘋狂的挖了起來。 黎修平在一旁看著,都覺得有點傷眼睛了,也不得不佩服自己媳婦的高明和遠見。 哪怕他只是一個清高的、不事生產的讀書人,卻也知道吃食對于天下百姓的重要性。 在家中,爹和大哥都說過,當初在鄉里田地里親自種出了這個土豆他們都差點哭了。 都是苦日子過來的人,太知道高產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意味著什么了。 第312章 漏口風 果然,高產量的作物放在哪里都是十分惹人注目的,不管文人還是農人都非常重視。 民以食為天! 一邊直接上手挖著,這群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老大人們還個個不顧形象的驚呼起來: “這里有,這邊還有?!?/br> “好多,好大的個頭?!?/br> “是啊,天啊,就這么巴掌大的土地種出了這么多?” 其中頭發胡須都已經白了的戶部尚書尤為高興,已經是激動的熱淚盈眶了。 高產意味著豐收,意味著大家都可以填飽肚子,每年年關他也就不用為庫房空虛整夜整夜睡不著覺了。 在這一小塊土地的土豆全部收獲了之后,馬上稱量接著就有臣子計算出來了: “陛下,按照這個產量保守估計,真正推廣開來應該可以達到畝產兩千斤以上?!?/br> 實際上不止,這個計算的大臣是考慮到這畢竟是皇莊里最肥沃的土壤種植出來的,而且是一小塊地精心培育。 如果放開了大批量種植,可能產量會低一些,于是報上來的數字實際上已經減少了許多。 饒是這樣,弘文帝和其余眾位大人也都驚呆了。 哪怕其中有些人一輩子沒有下地過,卻也知道,這個畝產量意味著什么。 甚至有人以為是幻聽,難道他是在做夢? 此時此刻,看著面前的這一切,弘文帝終于有了真實的感覺。 雖然黎修平送上來的記載文檔他已經看了一遍又一遍,卻依舊覺得不夠,直接對著幾位機要大臣說道:“這是黎愛卿進獻的,就讓黎愛卿來給諸位詳細介紹一番?!?/br> 于是落后于眾人的黎修平再度上前,認真地對著皇帝陛下行了大禮,然后開始按照圣上的意思回話。 就說是家人偶然發現了這個,本來只是覺得產出的花朵好看,哪里知道底下居然可以扒拉出那么多的果實。 “臣的爹娘是鄉下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沒見過好東西只知道要是能吃的多了鄉親們就都不會餓肚子?!?/br> 然后就把在外面發現的整株土豆帶回去,放在自家的田地里種植,無心之舉卻是有了如今的結果。 這話半真半假,是方青青告訴他的,之前黎修平在家里已經演練過不止一次。 而在場的眾人卻沒有一人懷疑黎學士所言的真實性,因為從一開始大家都知道黎狀元出身寒門家里世代種田。 他既然說是家人在野外發現的,也實在是不無可能。 就連禮部尚書都忍不住稱贊起來:“能夠念及他人之苦難,黎大人的家人果然都是品行高尚之人?!?/br> 這話黎修平接受著,一點都不覺得羞愧; 在他心中,青青本就是最好的! 弘文帝跟著點頭,“不錯,不過目前這東西的真正價值還沒有得到完全的證實,還是需要在皇莊以及官田里繼續種植才行?!?/br> 這一點是對的,畢竟當今社會以農為本,上至天子下至朝臣在對待農作物的態度上都是非常嚴謹的。 話音一轉,弘文帝卻也是說道:“不過黎愛卿發現此物確實是有大功勞的,諸位愛卿,依你們看朕該如何賞賜黎家人呢?” 雖然也有人反對,覺得既然還要繼續種植論證,此時就給黎修平賞賜是否言之過早? 可大部分人卻還是贊同天子的看法,畢竟過要罰同樣的功也要賞,這樣才不會寒了天下讀書人和農人的心。 黎家人這個大大的功勞可是已經明晃晃的擺在眾位大人的面前了,古往今來,他們何時見過畝產千斤以上的農作物? “陛下,如若這個土豆真的能成功種植并且推廣開來,這就意味著更多的百姓可以填飽肚子。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做到糧余倉滿,災年的時候也可以自我救濟。 如此一類推,黎大人的舉動何止是惠及了現在的百姓,那更是恩及后代的子子孫孫啊?!?/br> “對,黎家人發現之后勇敢地嘗試此物,是為了天下蒼生造福。所以陛下,您應該給他們施恩以示我天朝的威望?!?/br> 這一點皇帝陛下當然知道。 只是在弘文帝心中,一開始就看中了黎修平的策論,這是他以后要予以重任的心腹。 也明白現在的黎大人還太過于年輕,需要歷練,所以一直都沒有對外展現出對他的厚愛和看重。 甚至于哪怕是剛才,確定了土豆的高產,弘文帝也打算著要把這恩賞留待以后。 但是現在被近臣這么一勸說,也開始思考起來,有功不賞確實容易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所以,當時天子就下令,要給黎修平一個男爵的封號。 雖然還沒有正式下詔,但是天子乃是金口玉言,所以眾人都沖著黎大人拱手說著恭喜的話。 就連黎修平,也是剎那間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匆忙下拜:“臣謝陛下隆恩?!?/br> 算起來,這還是托了青青的福,讓他在升官之前先進爵。 但是黎修平也有這個信心,他會憑著自己的能力,讓母妻都得到更高的榮譽! 這個消息,傳回黎府的時候,黎家人都驚呆了。 臨近年關,本來家里人是有著各自的忙碌,二老則是一心一意準備著過年的事情。 三郎那邊衙門大概是十分的忙碌,每天下職之后還要過一兩個時辰才能回家。 難得今天他是回來吃午飯的,說是上官特意放假讓他們回來休息半日。 才用過午食,黎修平打算陪爹娘說一會兒知心話再回房休息,結果宮中有人來傳話說皇上召見。 自然是天子更加的重要,因為老三現在是什么侍讀學士據說經常要陪在皇帝老爺身邊的,黎老頭石氏不做多想。 除了家里的各種雜事,二老還商量計劃著,過年要多準備一些年貨讓大家都開心一些。 畢竟這一年不管是三個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子孫女們讀書做事都是勤勤勉勉的,非常辛苦,二老想著最好每人做一套新衣裳再多弄一些好吃的開開心心過個好年。 結果,忽然就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彼時黎修平還在皇帝老爺身邊伺候著黎家人并不知道內情。 方青青心中倒是有所猜測,不過因為還沒有作實,因此也就沒有多言。 主要是太忽然了,之前無論是黎三郎還是他的朋友,可從來沒有漏過這方面的口風。 第313章 大智慧 黎老頭和石氏并不知道加官加爵哪個更好,但是有一點卻是實實在在的明白: 皇帝老爺,應該是非常喜歡他們家三郎。 且看這一兩年,三郎升官了得到了朝廷賜下來的府邸,石氏和方青青有了誥封。 前不久,還得到了皇帝陛下一個小莊子的賞賜,這一次更加的直接—— 封了男爵,據說這是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真正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于是這一回,老黎家的上上下下,無不是歡歡喜喜的過了一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