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他就想著,早些去京城如果能夠見到黎大人,跟他求取一些經驗到時候參加會試甚至有可能參加殿試是不是會更加的便利一些? 經歷過一次的周健安深深地明白,進京趕考學識固然重要,但是你的見解能否得到當今天子的賞識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他并沒有如同黎修平方青青猜測的,等秋闈結束出了結果說不定會和考中了的梁俊杰結伴一同進京。 反而是提早動身,甚至是打算在京城過新年了。 與周健安同樣想法的舉人老爺們其實不少,其實是周舉人原本家里條件就不差,因為他舉人老爺的名頭更是多了一些福利。 因此,也不用擔心多在京城住幾個月所需要的花銷,反而是和別人一起結伴同行在秋闈還沒開始之前已經動身出發了。 無奈實在是路途遙遠,哪怕都提前做好了準備路上盤纏充足,這次照樣是跟著商隊一同進京的周舉人也是耗費了半個多月才到達京城。 與他同行的是這三年在府學溫書結實的同窗好友,照樣是學識尚可家境不差,更因為知道周健安與黎大人熟識多存了幾分結交的心思。 當然了,周健安并沒有想到那么多,一路上與同窗除了探討學業知識兩個人聊得最多的也還真就是黎修平黎大人。 實在是黎大人的經歷在他們府學乃至整個省城都傳遍了,是他們所有讀書人的榜樣。 只是越靠近京城了,周健安心里反而是忐忑起來。 當年他們還同是府學進京趕考的舉人,身份地位都是一樣的,所以兩人相交一路上都是說說笑笑的。 可是現在,兩人之間儼然已經有了差距,即便是今科他可以取中跟黎修平相比還是要差了一大截。 他就這么貿貿然的上門找人,不知道黎大人還會不會記得他這個昔日同窗? 幸而,在第一次落榜了的周健安并不只是光光閉門苦讀,有時候也會跟著周父一起學習打理庶務。 所以在人情世故上比以前單純的讀書郎要強上許多,雖然心中忐忑倒是沒有表現出來,畢竟這一次抵達京城的周舉人已經不是昔日那個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落腳處的呆書生。 先是找了一個合適的院落租住下來,其實周健安和同窗都有心要去租以前黎大人住過的那個院子,沾沾福氣。 奈何正因為黎大人曾經在那個院子居住過,結果小院也跟著水漲船高身價漲了,不但是租金貴了許多不說還有許多人排隊等著。 哪怕是提前進京的周舉人也沒能住到那里去,進而是在那附近租了一個小院子,還請了一個粗使婆子幫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收拾屋子。 畢竟這一次進京他沒有帶家眷,自己一個人又要讀書閑雜事抽不開身,索性周家也不缺那點錢。 還真是湊巧,周健安請的這個居然就是金老婆子,剛說要打聽黎大人的事情。 結果金老婆子一拍大|腿:“小郎君是要打聽方神醫相公的事情?這個老婆子還真能跟您說道說道?!?/br> 被金老婆子灌輸了一肚子黎大人如何如何能干最重要的是如何如何幸運娶了賢妻,又說方神醫如何如何的厲害云云。 周健安精神恍惚,一般人家不都是妻憑夫貴,要靠著相公前程好妻子才能跟著好享受榮華富貴。 怎么聽著,這黎大人家是反過來,比他名頭更響的是他的夫人? 黎夫人? 隨即周健安想起來了,是當初跟著黎兄一道進京的那位小娘子,跟他家夫人還交好過一陣子。 由此,周健安反倒是愈發的心安了,有這雙重保障他對與黎兄的重逢更加的有信心。 于是,誠心的又跟金老婆子請教了一番。 有孫萬事足的金老婆子可是把方青青當成了活神仙,主人家的舉人老爺對黎家的事情感興趣,于是她干脆放下手中的活計大談特談。 其實人家想要打聽的是黎大人的事情,不過翰林院的官員距離金老婆子這樣的婦人生活太遙遠,她知道更多的還是方神醫相關。 從小方大夫在保安堂坐診、小方大夫參加義診治好了無數的婦人、小方大夫和黎狀元的大婚、小方大夫無論是冬夏都會給窮人熬煮治病的湯藥免費發放等等。 說了整整一個時辰都不嫌口干,最后還是眼看著日落西山她要回去給自家人做晚食了才不得不停下來。 而只顧著聽人說話結果浪費了許多時間甚至他的晚食還沒有著落,不過聽了這許多周健安也不后悔。 而且從這老婦人的話語中周健安也回過味來了,對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能夠治病救人的小方大夫當然比黎大人更出名了。 第307章 加厚幾分 在周健安的印象中,方家小娘子還只是一個小姑娘,每每自家娘子說起來的時候還會說方家妹子如何如何。 不知不覺中,方家小娘子這么的厲害,學了幾年的醫術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神醫? 這果然啊,會讀書的人都投生到一家去了,黎大人黎夫人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啊。 沒有晚食可吃不打緊,正好去黎家的食鋪走一遭。 在剛才與金老婆子的交談中,周健安也知道了,發達了的黎大人重情重義。 當年爹娘兄嫂一直供著他讀書,現如今就將家里人全部接到了京城,也都各自找到了活干。 周健安心里清楚,這一趟他只是單純的吃飯順便了解周圍的情況,根本就沒有上前與黎大人的家人攀交情的打算。 等他準備好了禮物,再正式的去黎府登門拜訪不遲。 除了自老家那邊帶過來的特產,周健安又去買了一些茶葉和京城的精致點心,甚至還認真地洗漱換了一套新衣服才慎重其事的去黎府投了拜帖。 周健安是跟同窗一起去黎府拜訪的,還真跟別的官家不一樣,在門房處就受到了熱情的招待。 正是當初黎修平和方青青去人市買下來的那兩家人,兩家健壯的男丁就輪班在門房這邊值守,婦人孩子做另外的趁手的活計。 反正都可以吃飽穿暖,每個月還可以拿到月錢,他們都在黎府干得很開心。 也很賣力,期望著黎大人官做得好一輩子當大官,他們也可以繼續依靠著黎府活下去。 黎修平還在上職,黎大郎黎二郎也都有各自的活計外出未歸,家里面其他的都是婦人。 因此,待客的是黎老頭,及至知道這是三郎的同窗當年還一同結伴上京的。 黎老頭十分的開懷,有著見老鄉的欣慰,只是見到同來的倆人都提了東西。 老爺子馬上掛了臉:“既然是三郎的同窗,上門做客就行了,還帶什么東西?” 周健安連忙賠笑臉拱手道:“老爺子說哪里的話,一些家鄉的土特產,帶來給你們嘗嘗鮮?!?/br> 這下黎老頭才高興了,確確實實的在外面能遇到家鄉人吃到家鄉的東西都會是高興的。 黎老頭和石氏一同招待的客人,雙方寒暄了一陣,方青青差不多時間從保安堂回來了。 雙方見面彼此又是一番招呼,因為方青青當初可算是與周健安認識的,雖然多是與周家大娘子打交道。 這會兒見到了也都是十分的熱情禮貌,尤其是周健安還帶來了梁俊杰的確實消息,說梁老弟這三年十分的用心現在功課更加的扎實這一科一定能中。 明知人家說的只是恭維客套話,石氏還是挺高興的。 現在她身邊也算得子孫環繞,差的也就只有黎小妹。 要是梁俊杰中舉了跟著就能進京,自然小妹也會跟著來了,那黎家人才是真正的在京城團聚。 聊起來之后才知道這么的巧合,周舉人請了粗使婆子居然就是金家的,于是石氏又跟著感嘆還真是緣分。 接著,黎修平又下職回來了,這下子黎府才真正的熱鬧起來。 周健安與同窗見到黎修平都很激動,有著千言萬語可是真正的見到了本人倒是說不出口了。 “我們貿然上門,主要就是想著來跟黎同窗打聲招呼,等你休假有空的時候我們再聚聚?!?/br> 周健安也是個聰慧的,刻意的沒有稱呼黎大人,只是叫他黎同窗。 果然黎修平就更加的高興了,與舊友的相見少了幾分平日里對待外人的高冷。 說話之間周健安二人就準備告辭了,反正他們今日上門的目的也達到了,先建立起交情再說。 來日方長,想要討教求教的事情可以慢慢來,索性他們來的夠早還有時間。 石氏趕緊的把人留下,還和兒媳婦商量著要加幾個菜,好不容易有老家的客人上門了肯定是要好好招待一番的。 “這,我們貿然登門拜訪,還要留下用飯實在是太麻煩黎叔黎嬸了?!敝芙“岔槜U爬,直接叔嬸都喊上了。 他當然也不完全是稀罕這頓飯,只是如果留下來用飯就可以用更多的跟黎同窗交流的機會,而且吃過飯之后交情才能真正的好起來。 說是存著討教的心思,這才答應留下來蹭頓飯,不過周健安和同窗也都是懂事的。 彼時對視了一眼,也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下一回再來看黎大人的時候,上門禮要加厚幾分。 而這第一回 ,兩個人也知情識趣,并不單單只是拉著黎修平說話。 倒是跟黎老頭說的不亦說乎,畢竟都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雖然黎家人也經??梢允盏郊視欣瓒煞嚼纤膩砘氐呐?。 哪里有周健安等人的第一手消息準確? 如此這般第一次的雙方會面十分成功,兩方人馬都是聊得不亦說乎。 一直到周健安二人要告辭離開的時候,黎老頭談興正濃還有點舍不得,讓二人一定記得有空要多來玩才放他們離開。 之后回到屋里,石氏倒是半笑著寒磣了老頭子一頓:“人家讀書人忙碌得很,要來也是跟老三說學習的事,誰有閑工夫拜見你這個糟老頭?” 黎老頭梗著脖子,十分的不服氣:“老頭子又如何,三郎媳婦說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我在,他們的日子才好過?!?/br> 得了吧,說他兩句還喘上了,石氏就不想揭穿老頭子的自我欺騙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三媳婦這話不是夸贊她這個當婆婆的嗎? 另外一邊,方青青也在跟黎修平談話,問道:“三郎哥哥,你看如何,這次周舉人有把握嗎?” 對周健安的印象只能說一般般,但是方青青記得當年在省城住在周宅的的時候周家嫂子多番照顧,故而有此一問。 “這話也不能斷言的,只能說,周兄這都第二回 了肯定比第一回把握大一些?!?/br> 于是方青青也就沒有多問,只是繼續說道:“這次周舉人是提前進京的,原本還以往他可以帶來妹夫的消息,也不知道這一次秋闈會如何?!?/br> 對黎家人來說,這次秋闈梁俊杰的成績才是真正的跟他們息息相關,自然也就多了幾份關注。 第308章 必死無疑 而其實黎修平對梁俊杰的了解更多,畢竟這才是自家人,每次黎二郎都會給他們帶信的。 除了送了一些書籍讀書筆記,梁俊杰在做學問上的困惑也會寫信向黎大人求教的。 因此,黎修平也就知道了,梁俊杰如今的水平比之三年前可不止是進步了一點點。 但是還沒有真正進場考試,結果如何他還不能枉言,因此有些話別說是爹娘就是在媳婦面前也是不能說的。 黎修平也就只是說道:“這幾年梁兄弟一直都在刻苦讀書,比當年是要進步了許多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