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他婆娘還曾跑到縣城去找耿大壯一家的麻煩,沒想到以前看起來老老實實柔弱可欺的黎大姐居然也變了,敢雙手叉腰的跟他婆娘對罵。 黎二叔那個氣啊,這回知道大哥家的老二回來了,他一大早的就上門堵人了。 第263章 哭窮 兩家鬧翻的時候黎二郎已經不小開始有記憶了,加上后來的十幾年他娘也經常嘴里念叨著無情的二叔小姑。 算起來,黎家的那些親戚跟他們家人的關系都不咋地。 所以黎二郎一直都知道黎二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那好歹是長輩,他也只能客客氣氣氣的把人給請進門。 一開始當然是客氣有禮的寒暄了,黎二叔就說了,哎呀你們家三郎真了不起中了狀元如今在京城當了官把你們一家子都接過去享福了云云。 笑話,經常出去采買接觸各類人等的黎二郎可不是黎大郎那老實巴交一味尊重長輩的,笑里藏刀的事情他也不是沒做過。 更懂得的是,對付這樣的人就應該用什么樣的招數。 黎二叔表達了自己的羨慕妒忌恨之后,就這么眼巴巴的看著二侄子。 黎二郎首先表示了肯定,是啊不容易三弟這么多年讀書總算是熬出頭了,一家人得以跟著他去京城漲了見識。 一開始,家里人也都覺得很風光,才到京城的那幾天的確是異常的興奮。 話鋒一轉,黎二郎愁容滿面的抓著黎二叔的手,開始訴苦:“二叔,你們這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啊。 京城這地方,居大不易,我們一家子在那邊可能連吃飯的錢都不夠呢?!?/br> 黎二叔十分的吃驚,“怎么會呢,三郎不是已經做官了?” “是做官了,剛開始,也只是翰林院五品的小官。聽著威風,沒有實權,每個月再有紋銀幾兩以及祿米。 聽著是很多,可是二叔你也不想想,我們這么多人都在那邊吃喝拉撒哪樣不要錢?而且三郎都當官了要做新衣服吧要出去應酬吧,身上沒擱個幾兩別人都會嘲笑他呢?!?/br> 說著說著,黎二郎就是一把淚:“過年之前,我們就把所帶的全部錢財都花光了,爹娘想回來過年可是連路費都不夠?!?/br> “怎么會呢,幾兩紋銀還不多???”黎二叔也不是那么好騙的。 在他們鄉下,二兩銀子就可以買頭豬了。 “二叔,你說夠不夠,那是在京城又不是在我們縣城。 三郎的同僚請他去吃飯,京城里最好的酒樓,一頓飯下來光是那瓶據說整個京城都很有名的酒都要十八兩,吃完了之后三郎才知道價格的。 回來之后痛心疾首好幾天,之后卻是必須要回請,人情來往都是這樣。 面子情總得顧上吧,結果一頓飯需要吃二十多兩銀子,我娘聽了也跟著難受。 可這事卻怪不了三郎,在京城當官應酬是難免的,爹娘只怪是自己沒本事拖累了三郎?!?/br> 黎二郎絮絮叨叨說了許多,而且,他說的大部分都是真事。 卻不是發生在黎三郎身上的。 黎三郎對未來的規劃很明確,也對自己的身家有著自知之明,不存在什么抹不下面子的說法。 因為從一開始,他與人交往的時候就把立場擺出來了: 我是寒門子弟出身,家里窮,現在一家子都住在京城吃喝不易。 所以,家里面開了一家食鋪勉強維持著一大家子的生活,也不會出去吃喝應酬什么的。 實在是,沒錢! 卻因為黎修平這樣的態度,一開始就明刀明槍的表明了身份態度,倒是沒有人因為他的出身嘲笑他。 反倒是寒門出身的黎狀元,這樣的真性情,在以清貴著稱的翰林院贏得了許多人的好評。 黎二郎知道的,是別人的故事。 是在食鋪里聽別的客人聊天說起的八卦,因為許多人都知道這家食鋪是黎狀元的家人開的,有些是喜歡黎大嫂的廚藝想要品嘗一番家常菜。 還有一些呢,卻是為了交際應酬,反正這樣累積下來食鋪里的客人除了平民百姓也有許多翰林院的同僚。 黎家的食鋪氣氛很好,二樓有雅座也有包廂,三倆好友吃吃喝喝的也可以嘮嘮嗑。 自然地,在食鋪里當過跑堂的黎二郎也聽過一些三郎的同僚們閑聊,知道一些官員們身上發生的趣事。 又或者說是,囧事。 總之,類似的事情是真的在京城那些小官吏身上發生過,卻不是黎修平真實面對過的。 黎二郎繼續嘆氣道:“哎,這不過年的時候又跟他的同僚還有上官走了一波年禮,結果年后家里都揭不開鍋了。 我特意跑回來一趟,是爹娘惦記著地里頭還有些收成,叫我帶一些米面糧油進京。這些可以自家帶過去,院子里再種一些青菜什么的,好歹先把開春難熬的日子撐過去?!?/br> 其實打從黎家人在縣城買了院子,村里面的田地依然在種卻是數量少了許多,基本上都是黎老頭帶著黎大郎來回跑。 其他人都是在縣城扎根,很少回來了。 那個時候已經陸陸續續請別人家勞力多的幫襯一把,石氏黎大嫂她們都不在家不方便管飯,黎老頭干脆聽從了兒子的意見請短工。 最最忙碌的那幾天,基本上都是一天三十文錢不管飯,村里大多數人愿意做的。 再后來,黎老頭要帶著家里人去京城投奔三郎,則是直接把田地都托付給族人幫著管理了。 那個時候就講好了,每年收成的一半都給族里,具體怎么用由黎氏一族的族長安排。 條件也只有一個,以前家里的田地都是黎老頭帶著兒子們精心料理的,也別等他們走了幾年都給荒蕪了。 托付給族里而不是自己的親兄弟,這也真的說明黎老頭跟他兄弟間的關系不好啊。 也是黎修平教他的,以后他在外為官,官聲什么的也需要注意。 還有利益平衡方面的事情,老家這邊有族長看著,多多少少也是要規范一些。 再如何,族長比一般的村民見識要深廣一些,而且雙方那可是互惠互利的關系。 就好比方說黎氏修建的族學,還有黎修平特意托人帶回來的書籍筆記什么的,對讀書人而言都是十分珍貴的。 族人果然幫他們把田地打理的都很好,過年之前他們把應該分給黎老頭的谷子麥子豆子等可以存放的糧食都曬干捆綁起來用麻袋裝好了。 而那些不能存放的,則是按照比例兌換,統統換成了麥子豆子。 反正都是要跟著商隊走一趟的,這些黎二郎也都打算帶到京城去,這幾樣府里和食鋪里都用得上。 第264章 表演到位 黎二叔卻不知道這一點,反而因為黎二郎說的情真意切表演的十分到位,甚至就連那眼淚也是真實的。 不由地他不相信啊,黎二叔甚至是心里暗爽: 讓你們裝|逼|,瞧瞧你們能耐的嘚瑟的,也就三郎中了狀元不小心當了官。 結果呢,非要一大家子都跟著去京城,看著是風光了結果小日子卻是越過越凄慘? 不等黎二叔作出反應,正在抹淚的黎二郎忽然眼前一亮,說道:“二叔二叔,要不,您借我一點錢?” 還鄭重的承諾著:“等我回到京城之后,三月,最遲四月。三郎的月銀發下來我就還給你,我會馬上寄給你,實在不夠的話先找別人借一下?!?/br> 這一回黎家人都謹記悶聲發大財的道理,特別是黎修平不想招|惹其他的麻煩,所以他們在京城也開了食鋪的事情紅橋村這邊除了方家人都不知曉。 本來黎二叔是想來占便宜的,反倒是要被人借錢? 那怎么可能,所以黎二叔尷尬的笑了笑,卻只是說道:“老二你這說的哪里話,要是有錢我當然要給你們。 可是你也知道的,叔家里也困難啊。這樣吧,你嬸子還在家里等著我吃早飯呢,我先走了啊?!?/br> 黎二郎一點都沒有“請神容易送神難”擔心被人纏上的覺悟,反而是握著黎二叔的大掌不放松:“好啊,二叔我跟你一塊兒回去吃吧?!?/br> 還補充道:“就隨便用兩口,你知道的,我這才回來家里人冷鍋冷灶的什么都沒有?!?/br> 這可不行,要真這樣家里的婆娘得殺了他,黎二叔好說歹說的總算是擺脫了黎二郎。 緊接著,幾乎是逃荒一樣狼狽不堪的離開了。 一直到他走出好遠好遠,黎二郎才對著空氣“呸”了一聲。 “當年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你還硬是找我爹把新曬好的一袋麥子訛走了,現在還想從我手上騙東西?沒門,也就我爹心軟,下次再敢來我就去你家吃飯?!?/br> 不過確實考慮到,村里許多人都以為三郎當官他們在外面發大財,別說親戚就是一般的鄉親們多多少少也都有占便宜的心理。 也許以后,他有門路了可以幫鄉親們一把,可是現在—— 黎二郎自己清楚自家事,先把家里人都給安頓好才是最重要的。 套用三郎的一句話“需等他有所成就衣錦還鄉,這會兒回去只會有灰溜溜的感覺”,所以,黎二郎沒打算在家鄉多待的。 因此也沒什么收拾自己帶回來的行李,一個人的吃住果腹一點沒關系,反正過幾天等收齊了東西就該走了。 結果也不需要黎二郎費心,一來大姐那邊肯定會照顧弟弟的。 再則,別人且不說,老方家的人肯定也不會讓黎二郎這幾天過得不好。 除了要去山上還有縣城,需要在各個村落收的山貨之前方老四已經收了許多,兩個人現在只是合計著別有什么差錯。 畢竟這是第一趟,如果沒能成功,會打擊了以后的積極性。 再則京城和安順縣之間的距離實在是不近,一來一回之間如果不多帶一些東西也不劃算。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這一次進京,還要帶哪些人去? 四月二十三大婚,其實還只是三月底,府邸那邊都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 主要是他們也不需要做太大的改變,只需要把自家的家具擺設搬進去,再添置一些新房的東西就可以了。 也不需要請人,黎大郎黎大嫂再有幾個孩子,抽空去把三進出的大宅院里里外外都給打掃了一遍。 而后,石氏又領著黎小妹還有妞妞去干細致活,就連屋角房門背后都給擦拭干凈了。 也不必要等到二十三那一天,之前就可以搬過去了,新房也需要暖屋的。 現在石氏可特別相信青青的旺夫運,覺得青青就是三郎的福星。 都不用再去請人看風水,直接問道:“青青啊,你覺得我們哪一天搬家比較好?” 方青青一臉的為難,測八字看風水算日子,這個—— 難道婆婆不知道,她不是學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