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只是原本排了老長的隊伍,結果那些女人看到醫棚中坐著的居然是一個小娘子,個個瞪大了眼睛。 “這,這是咋回事?” “大夫呢,這里咋沒有大夫?” “不是說這個醫棚看病的是女大夫?” 第254章 胸中有丘壑 于是方青青就走出醫棚,向大家解釋,她就是此刻義診的女大夫。 相信的人不多,大家不僅是懷疑她的性別,也懷疑她的年齡。 總覺得這么一個小娘子在這里給她們看診,不太對頭? 但是吧,其他醫棚前面都已經排滿了人,顯然這邊的人如果重新過去排隊。 人太多了,今天一天還不一定能看得上大夫。 這就是現實,哪怕是在最為富庶的京城,也經常會有許多人看不起病。 所以每年對許多普通百姓而言就是福星,有些京城周遭的得了重病的,哪怕是走個或者是家人背著走個兩天兩夜甚至是三天才能到京城也不在乎。 那里的大夫,如何能夠比得上京城這邊的? 最初幾家藥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一些私人的目的聯合舉辦義診,但是他們也知道,這樣的活動如果朝廷能夠參與更好。 也可以讓他們的藥鋪,與朝中貴人拉上關系。 雖然人在生病或者其他的時候都需要看大夫,實際上大夫卻只是屬于匠人,甚至排在“士農工商”商人的低位之下。 由此可見,醫館藥鋪想要做大難度有多高,這也是最初的時候搞義診的由來。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是官家出面只是掛個由頭,買藥也是比較便宜的那幾種。 這其中真正珍貴的其實是人力是醫者,這一點藥鋪愿意承擔,這樣的話義診對朝廷也是十分有好處的。 特別是當今即位的時候,那可是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在京城之中的哪怕最普通的老百姓那段時間也都是腦袋掛在褲腰上。 隨時隨地,擔心自己有殞命的可能。 皇帝陛下即位之后一直都是勵精圖治希望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更是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為百姓所愛戴的明君。 而義診就是一項很好的舉措,等于原本藥鋪只是想要為他們籌謀的事情剛好與朝中風向一致,就變成了官家出面。 當然了,這其中的交易內幕外人就不必要知道,總之對貧苦百姓而言是一項好舉措。 本來年前天寒大雪就有許多人沒能熬過去,或者,好不容易撐過來了或多或少的身上都有一些病痛。 這好容易得到了義診的機會,顧不得才過完年,許多人都開始行動起來。 所以即便看見醫棚里端坐的是一個小娘子,許多人不滿,卻還是一咬牙繼續排在了隊伍中。 也許,小娘子只是代替她的父兄在這里坐班,等一會兒真正的大夫就過來了? 然后她們就拿著戶書上前找大夫看病了。 對,要拿著戶書,因為義診針對的是貧困百姓。 也就是官家認定的貧下中農,拿著戶書可以在三天內免費看診拿藥三次,每個看診的人都要記錄在案的。 這也是官家出頭的原因,藥鋪的大夫只負責給人看診,而記錄統計這些事情則是讀書人去做的。 是歸京兆尹衙門負責的,京兆尹直接請了國子監的學生們幫忙,反正他們都是未來的國家棟梁提前熟悉這些cao作也是無可厚非的。 黎修平正好就帶著三毛四毛提前融入其中,也算是開始與京城里的讀書人有所交集了。 如果真的是要以后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這條路,一開始在讀書人中揚名立萬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黎修平能夠被陛下欽點為狀元,可以說他讀書扎實功課好。 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運氣的成分,是因為他的策論剛好對了皇帝陛下的心思。 換言之,如果考試的時候策論內容不被主考官所喜歡,哪怕考生功課再好也不一定能取中。 黎修平現在所打的,就是這樣的心思。 在他中了狀元能夠入朝為官的那一刻,已經開始在為老黎家的將來做打算。 因為黎修平很清楚,自那以后他們家絕對不會再只是普通的農戶,甚至他也不想就止步于耕讀之家。 所以,家里不能只有他一個讀書人,以后他的子女肯定是要從小讀書的。 而現在嘛,侄子們他也不希望都被埋沒了。 打算一開始方青青就想著法子在家里教幾個孩子識字,爾后想辦法讓他們在縣里都去書院讀書了。 黎修平很是感激,于是心中的那一點疑惑都只是埋在心中。 他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方青青的借口很蒼白。 只是跟著他學認字,就可以到那個程度? 甚至她的醫術…… 早在去年過年的時候,黎修平就曾有意無意的考過,胸中有丘壑的方青青絕對不只是剛剛跟著他學認字的文化水平這么簡單。 在家人面前她是這么搪塞的,其他人不懂,可是經歷了十年的寒窗苦讀才有如今成績的黎修平又如何不明白做學問的困難? 她不說,他就不問,甚至會幫她在家人面前遮掩。 反正黎修平知道,那是他的小媳婦,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他和他的家人好。 這,就足夠了。 以前村里的人取名,男娃一般就是大牛大毛狗子之類的,女孩自然就是大丫大妞。 是在縣城讀書的時候,先生給他們取了大名,黎三郎的大名也是村里的老夫子給取的。 黎修平的出息,讓黎氏的族長又重新戰戰兢兢的把族譜拿出來了,可是把三郎考中狀元的事情慎而重之的記了上去的。 希望下一輩,有更多的大事可以記上族譜。 那會兒就認真地查看了,大毛這一輩應該是承襲“文”字輩。 所以先生給幾個孩子取名分別是:黎文博、黎文思、黎文成、黎文知。 取自《禮記》里面的兩句話: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當時在家里,方青青也給妞妞取了大名:黎文敏。 家里目前就這么一個小娘子,又是方青青最喜歡的大嫂的孩子,自然也不該虧待了她。 知道自己孩子名字的那一刻,黎大郎黎二郎可都是十分激動。 那幾個名字好啊,一聽就知道孩子們是讀書人。 其實鄉下人取名字都不講究的,不提老黎家的三個兒子,單看老方家就知道。 為什么說老方家疼閨女? 方青青多好聽啊,而且樸實無華。 她的四個哥哥分別叫做:方樹、方木、方草、方苗,很簡單,草木樹苗。 每次方青青念到她四哥的名字都想笑,因為方老四總是在家里抱怨,這個名字太不男子漢了! 這一次黎修平就是帶著黎文成黎文知一起去幫京兆尹衙門的人做事,而黎小妹則是在醫棚里幫方青青打下手。 第一天情況不明,等穩定一些方青青其實還打算帶黎文敏出來見識一番。 第255章 已非昨日可比 哪怕在最開始的時候,排在方青青醫棚前面的人心里還有些怨言。 結果真正的被這位女大夫看過之后,她們卻是十分的感激、心存感恩。 因為女大夫給她們看病實在是太太太好了,有一些不方便講出來的病情或者是不能讓男大夫看到的地方,女大夫給看診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在方青青看了十來個病人之后,大家就發現了女大夫不僅是給婦人看病方便,而且似乎這位小娘子醫術還很不錯? 像是有些人風寒腹痛什么的,旁邊是有藥鋪的學徒現場就去抓藥煎熬的,可這也需要等待的時間。 這位小娘子卻是不同,她會針灸,而且現場就可以給人施針減輕病痛。 關鍵是,正因為她是小娘子,顧忌還會比其他大夫少一些。 一開始搭建醫棚的時候,方青青也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所以特意請人幫忙在她的醫棚之內用簾子隔開。 這樣的話,哪怕一些施針的部位比較含蓄隱晦,也可以有所遮掩。 而且根據在保安堂積累到的經驗,再加上她本來也知道如何合理運用時間。 別看方青青年紀小經驗少,因為她這邊給人開了藥那邊施針等候,還可以順便接待下一位病人。 結果,她的效率反而是最高的。 中途陳大夫過來審視,方青青就將她接待過的病人的情況以及記錄下來的脈案都給他看。 陳大夫十分的滿意,示意她繼續,然后有什么問題可以去旁邊的醫棚找他。 因為這樣的情況,本來排在方青青醫棚前面的人是最少的。 漸漸地有其他婦人也過來排隊,于是方青青就越發的忙碌了。 方青青摸脈開方的速度還是挺快的,而一般的病癥都可以直接捋起袖子施針,直接坐在凳子上就可以了。 針灸需要等候的時間,期間方青青又會去接待下一位病人,如此周而復始的。 半個上午過去,她漸漸地也看了許多病人總結出了許多條經驗。 然后漸漸地,就出現了讓她為難的地方。 比方說,有的病人在看診之后,會找方青青要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