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雖然說了,舉人老爺接受村民鄉紳的投誠,所交的租子只需要原本稅收的三成。 今年畢竟還只是第一年,自然是還沒有收到銀錢。 而族長只是名頭好聽,實際上他們整個族里也沒有余錢的,所以蓋房子的錢其實是黎家墊付的。 就連去縣城請先生的銀錢,也是黎家先行墊付的,做好事干脆就做全套。 雖然黎父黎母俱都十分的心痛,這些可能要花光他們的積蓄了,可一想到這是三郎的囑托就都認認真真的落實了。 如今別說黎老頭了,就連石氏都知道,兒子進京去考試以后可能還要當官讀書人的名聲對他而言十分的重要。 從一開始建這座房子的時候,族長就將黎三郎的意圖告訴了村里人。 學館正式落成之后,紅橋村以及附近的人都知道了,這座學館接受附近所有貧寒子弟入學讀書。 不需要交束脩,只需要每個月帶米糧作自己的午食就行了。 消息一放出去,別說紅橋村了,在這十里八鄉的都引起了轟動。 聽說這是舉人老爺的無私奉獻,大家都心情激動,紛紛稱贊著; 不愧是舉人老爺啊,品德高尚,跟他們一般的鄉下人看著就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件大好事,對于黎老頭來說,也是他人生中難得的壯舉。 學館落成的那一天,族長讓他代表著三郎對著眾人講話,這輩子黎老頭都忘不了那一天的風光。 雖然吧,咳咳,他私下里練了無數次那天依然是有些怯場。 對著眾人失措了半天,才可以開口講話的。 但是之后每每回想起那一天的場景,他依舊是心情激動。 表面上看紅瓊村也只是多了一個正式的學館,至少不用擔心老秀才不再教書育人之后村里的孩子以后都沒有讀書的可能了。 其實,不只是如此,紅橋學館對于整個村子的意義還有更深遠的。 比方說,在黎氏一族出錢出力的建了這么一座學館,村長一咬牙又號召村民們把從學館到村口的大路重新修了一次。 如今這條道路寬敞又平展,不止是每天清晨上學的孩童們行走方便多了,偶爾也會有馬車牛車的從這條路過。 由此一來,為村民們帶來了更多的生機。 之后,黎老頭就經?;剜l了,借著下地的名義經常性的去學館逛一逛。 哪怕里面的有些學子不認識他,見面只是禮貌的跟“老爺爺”打招呼,黎老頭也覺得很是驕傲。 這一切,在由大毛二毛合力完成的家書中,全部都告訴了黎修平。 黎修平很是欣慰,終于,可以正正經經的為爹娘以及鄉親們做件實事了。 和黎家的家書一起送到京城的,是方家人寫給方青青的信件。 說是信件,也不過是一張紙罷了。 跟已經在縣城學館讀了幾個月的大毛二毛不同,紅橋村方家的幾個孩子,也是今年沾了舉人老爺的光不要束脩。 于是,都可以去學館念書了。 包括方老二的兩個閨女,一咬牙,方老頭決定幾個孩子都送去學館。 就像幺妹說的,需要的書可以抄回來,無非就是筆墨紙硯費一些錢財。 讓孩子們學會了認字算數,哪怕以后不能去考取功名,好歹以后的路也會好走許多。 不過大牛二牛目前學的還沒有老黎家的幾個孩子好,寫信什么的也就比不上了。 寥寥數語,事情卻是說清楚了,主要是告訴方青青大牛定親了。 一開始方青青還呆住了,那個可是她侄子,比她小一輩呢。 現在,這么早,就定親了? 隨后才想起來,大嫂的老大實際上比她還要大一些,現在只是定親還沒有成親而且鄉下孩子本就成親的早。 小郎君在十四五歲定親,談婚事走流程拖個一兩年的,十六七歲成親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牛的信中告訴小姑,他現在定親了,爺爺奶奶說等明年再選個好日子成親不知道到時候小姑小姑父能夠到場。 如果黎修平這次能夠考中留在京城做官,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鄉探親呢,這一點方青青也保證不了。 說不定等他們下次回鄉的時候,她大侄子已經成親孩子都要生出來了。 想想方青青都覺得好笑,她和黎修平可還沒有做事實夫妻呢。 倒是大牛的信中還提及了他定親的對象,這才是方青青驚訝的,說起來還是熟人呢。 居然是于大夫的孫女,這門親事還是老大夫主動提及的,要不然以老方家目前的狀況方母的眼界還不敢那么高。 哪怕于大夫只是游方郎中,在村民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一開始媒人上門的時候劉氏還大吃一驚了呢。 “說起來,這門親事也是沾了你的光,有你這個舉人老爺女婿老方家說親的門檻都提高了?!?/br> 第178章 沒有發言權 方青青故意調|笑,是為了,緩解黎修平的壓力。 其實,也是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有點緊張沒底的。 會試也是三場一共需要考九天,哪怕知道黎修平會中,方青青還是忍不住要擔憂。 從全國各地趕到京城參加會試的舉人有兩三千人,會試取中的不過是前三百名,是為貢士。 而這三百名貢士再參加殿試,哪怕考中了進士也是要分為三個不同級別的。 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這不同的等級,對于進士們來說走上的仕途又會有區分的。 之前的黎修平是案首、解元,可天下有無數個解元,三年卻只會有一個會員。 雖然已經是三月份了,京城這邊的氣候偏冷,所以方青青給黎修平準備了許多東西。 考試時需要帶的吃食、水、被褥等等,一應俱全。 還一再的叮嚀囑咐:“你自己的筆墨紙硯等等需要用到的工具,都要仔細的檢查一遍,在里面吃喝的可能不好就將一些,等回來了我再給你做好吃的?!?/br> “考試的時候仔細看題認真檢查,先打草稿再好好的謄抄?!?/br> “青青,”黎修平卻是握住了方青青的小手,止住了她的喋喋不休:“別擔心,我對這次的考試有把握,一定會考中的?!?/br> 其實黎修平還有個更大的野心,不好說出口罷了。 考中算什么,如若能夠三元及第,那才是真正的風光。 如今的黎修平再也不見以往病秧子的狀態,也是更有著少年人的意氣風發。 他對自己的學識很有信心,因為生病很少出門玩多是在家閉門讀書,所以一直都能沉得下心學習。 再加上有了鄉試的經驗,這一次黎修平可以說是胸有成竹了。 “會試之后就是殿試,等考完之后我會給你辦及笄禮;然后,青青我們成親好不?我再迎娶你一次?!?/br> 方青青仰頭,看著面前形象驀然高大起來的男人,“什么叫做再贏取一次?我們不是已經成親了?” “那不算,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正式的走六禮婚禮的過程也是十分的倉促。等我考完我們認認真真熱熱鬧鬧的再成親一次,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人生的大喜事我希望可以都認認真真的經歷一次?!?/br> 方青青笑了笑,卻是說道:“到時候你進士及第加官進爵,我只是一個小村姑,你盛大隆重的娶我會被人笑話的?!?/br> “不會的,我還會努力做官,給你掙誥命?!?/br> 方青青的心中卻是閃過一次陰影,想起了書中的女主。 面上卻是不顯,只是對著黎修平說道:“好,三郎哥哥你好好考,我等著你?!?/br> 等到黎修平真正的跟周健安結伴而行一同去考場的時候,周舉人就發現了媳婦和書童的區別了。 瞧瞧弟妹對黎同窗的隱隱叮囑把他送出家門還差點哭了,周健安知道,黎修平帶著的那些吃的用的都是弟妹主動收拾的且都是好東西。 反觀呢,書童只是依照命令行事,絲毫不見溫情和關懷啊。 哎,他也想念他的媳婦了。 而就在黎修平他們進了考場的時候,之前就已經從京城發出的家書,已經抵達了安順縣。 照樣是托商隊帶回去的,而且為了更加的方便快捷保證家里人一定能收到信,黎修平是找了梁家的關系。 爾后梁家的小廝將信送到了黎家,正好下學回來的大毛看到了,直接拿到了奶奶面前。 “奶奶奶奶,這是小叔從京城托人帶回來的信?!?/br> “快給我看看?!?/br> 雖然石氏認得的字不多,卻也捏著信十分的高興。 從三郎青青他們離家已經一個多月了,沒有一點消息,石氏心里頭可是十分惦記的。 然后就讓大毛快一點將信念給她聽,正好也考考大孫子在學館學得如何。 都給小叔寫過一封信了,何況是讀信,大毛現在對自己可是十分的有自信。 信的內容,卻是讓石氏驚呆了。 前面說的都十分正常,無非就是三郎和青青一起到了省城然后和他同窗匯合,結伴一起去京城的,路上還算是順利。 然后在京城,他們租了一個院子,目前只是租了半年的時間之后看他考試的情況而定。 關鍵是,接下來黎修平卻是說,三月中就會考試希望爹娘可以一同進京。 “你說什么,是不是你看錯了?”石氏揉了揉眼睛,又摸了摸耳朵。 懷疑是自己聽錯了,住縣城一家人都是燒了八輩子的高香。 這要是去了京城,那還了得。 大毛自己把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對他奶奶說: “是讓我們一起進京的,三嬸在信里也加了幾句話,說到時候我們去了正好可以趕上放榜?!?/br> 他三嬸寫信的時候就沒有三叔那么含蓄了,直接告訴爺爺奶奶,到時候如果三叔中了一家人一起樂呵樂呵。 這是方青青的小心思,按照書中情節,黎修平將會三元及第。 到時候,新科狀元郎打馬游街,這么風光的場面他爹娘怎么能不在場親眼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