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炮灰靠戀愛綜藝洗白、豪門棄夫意外揣崽了[穿書]、我和我那美強慘貼身侍衛、重生在死后十年[娛樂圈]、漂亮乖乖失憶后被大佬強制入懷、炮灰靠發癲爆紅豪門[ABO]、都說不是中二病了啊[穿書]、清穿之小姨帶娃日常、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那,才是真正的大喜事啊。 為了自己的積分任務,也是想著既然做了事情肯定是要見到效果的,所以方青青與黎大嫂黎二嫂認真地商量著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她自己跟著秀才郎學習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因為她本來就會那些功課,只需要把簡體字轉化為繁體字。 書本上講解的知識方青青上輩子基本上都學習過的,而且她涉獵的范圍可能比只通讀四書五經的秀才郎還要廣一些。 打著找他學習的旗號,只是需要一個借口,要不然她無法解釋為什么她會識字。 老黎家的人不知道啊,看老三媳婦很少出門基本上都是待在房里看書,于是就認定了她是十分刻苦的學習。 所以,能夠學得好也不奇怪。 但是要想認真地教導幾個孩子,政策方針就應該不一樣了,凡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賞罰制度以及學習方式學習時間什么的,都要做一個清楚的規劃。 上輩子方青青勤工儉學的時候在輔導班當過老師,關于這些她都是有經驗的。 “大嫂二嫂,我覺得要教會他們識字,應該要嚴格一些。以后若是沒有完成任務我懲罰他們,希望你們別心疼也不要怪我?!?/br> 這叫,丑話說在前頭! 黎大嫂黎二嫂連連擺手,俱都表示,幾個孩子就交給弟妹了。 任由她管教,實在不聽話直接讓孩子他爹上手用棍子抽打都沒有問題。 好不容易有了學習的機會,沒道理他三嬸都能寫字了,幾個看著也不是特別笨的孩子會學不會! 方青青點頭,又跟著說道:“當然了,學得好也是有獎勵的?!?/br> 比方說,今天教過的字到了第二天如果還會讀,可以獎勵一顆糖果。 會寫的話直接獎勵一塊糕點,這些都是之前方青青趁著特價商品的時候囤積的。 一個積分就能買到一大包,所以有的時候特價商品挺好的。 有時候卻是讓人欲哭無淚,比方說,有時候也會有特價的米面出售。 也是一個積分,卻是一斤,太少了方青青就只能買了慢慢放在倉庫里累積著。 反正都是放羊,一只羊也是放兩只羊也是放,方青青的打算是干脆四個侄子一起教。 現在他們都是零基礎,要從最開始的讀寫背開始,所以十三歲的大毛和四歲的四毛現在學的東西其實都是一樣的。 除了三毛四毛小一些,大毛二毛之前在家里都是幫著父母干活的。 這會兒黎大郎黎二郎就干脆自己勤快一些,把孩子們以前需要干的活都接過去了,反正也只是每天上午下午分開的各自兩個時辰。 其余的時間,孩子們還是可以去干活的。 最基礎的語文知識,方青青也沒有什么好的技巧經驗,無非就是讓他們多讀多背多寫。 而且初初學寫字,沒必要浪費筆墨紙硯,方青青都是直接蘸著茶水在桌子上寫。 又或者,在院子里,用樹枝在沙地上寫寫畫畫的。 然后方青青就得到了靈感,請公公幫她準備一個沙盤,用這個東西教初學的幾個孩子寫字方便又實惠呢。 第80章 利益交換 用木棍上沙盤上練字,寫完之后推平了還可以再寫,這樣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不需要特意費錢去買筆墨紙硯了。 之所以說讀書人精貴,一般的鄉下人家讀不起書。。 不就是因為,除了束脩要去上學的話的買書買筆墨紙硯吧。 家里這些人只供了三郎這么一個讀書人,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哪怕三郎讀書不要束脩且成績很好,可是要經常買書買筆買墨還要買紙什么的,每個月的花銷也是不少的。 現在老黎家還沒有這樣的底氣可以同時供幾個人讀書,方青青就要想法子壓縮開支。 沙盤很簡單,黎老頭帶著倆兒子一起,半時辰不到就給四個孫子都做了大沙盤。 直接就放在院子里,方青青就這么的教他們寫字。 對她來說,捏著樹枝在沙盤上寫寫畫畫,比用毛筆寫字還要容易呢。 所以,方青青寫出來的字就很好看了。 她寫了一個,幾個侄子就在旁邊歪歪扭扭的跟著一筆一劃的寫,嘴里還在念念有聲。 方青青寫的很慢,就從最簡單的一二三四開始,教的十分認真。 哪怕大毛二毛他們寫得就跟那鬼畫符一般,黎母在旁邊看著,眼眶都濕潤了。 多好啊,以后不只是兒子,幾個孫子也都可以識字了。 他們老黎家,是真正的要改換門楣了! 以前秀才郎也曾經偶爾抽空教過侄子們幾天,基本上這次教了會讀的字,下次他回家再考的時候都忘光了。 寫就不用提了,實在是家里沒有這個條件。 現在方青青提出來的方案,正好就適合了老黎家的幾個孩子。 于是,每天方青青都挺忙碌的,除了她自己要讀書識字還要教幾個孩子。 再就是抽空學習醫術,還要琢磨著賺錢的法子,有什么理由光明正大的把她囤積在空間倉庫里的糧食拿出來? 這樣一來,每天都沒有分出多少心神來,去思念已經遠去省城求學的丈夫了。 老黎家的人也沒有刻意在方青青面前提及黎三郎,卻是因為他們的體貼,怕這孩子忍受不了夫妻分離之苦哭鼻子呢。 卻不知道,方青青這會兒忙得飛快,根本就不在乎黎三郎在不在家。 反正最近系統跟她結算的都是孩子們識字之后她可以獲得的積分,每日里各種事情忙碌著,方青青一時間也忘了自己已經成親且相公出門在外呢。 結果這一日,黎三郎還在縣城學館里的同窗卻是親自來了一趟紅橋村,給老黎家的人送了一封信。 一共兩封,特意指明了分別是給父母和媳婦的。 有大家,也有小家,這樣安排大家都沒覺得有問題。 那位同窗是家里有親戚在省城那邊,每個月都會兩邊來回跑,過年之前黎三郎就注意到了。 所以特意跟同窗說好了的,等他到了府學那邊求學,可能也會寫信回來。 就可以托同窗的親戚幫忙帶回來了,而且熱情的同窗當時就說了,可以幫他跑一趟每次送回老黎家給他父母的。 當然了,同窗也不只是單純的好心,這中間是利益交換的關系。 只是代價是黎三郎付得起且愿意付出的,這就沒有關系了,而且每次送信回去他還可以順便拜托同窗幫忙把信讀給家里人聽。 更順便的是,家里人有什么話想對他說的,也可以拜托同窗幫忙寫下來然后轉托親戚幫忙帶到省城府學那邊呢。 雖然小媳婦也開始跟著他識字了,黎三郎知道青青聰慧卻不敢自大的以為媳婦就是天才,這還沒有一個月的功夫就進步到可以獨立的讀信寫信的地步了。 于是老黎家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眼巴巴的看著三郎的同窗,認真聽他讀信呢。 信中,黎三郎言明已經順利到達了省城,且有幸得到府學夫子的賞識順利入讀。 現在已經開始正式上課,吃住都在府學的學府,這里面先生親切和藹同窗友善他的生活安頓得很好等等。 典型的報喜不報憂,反正在黎三郎的信中寫的是,省城里哪兒哪兒都好地方美人心善他在那邊讀書簡直就是天堂。 別說方青青,就是黎父黎母黎大郎他們也都不太相信,三郎只是不想讓他們擔憂呢。 不過都知道他已經在那邊安頓好了也都是很高興的,再過幾個月就是鄉試了。 三郎說過,之前的考試還都只是初初開始,只有鄉試中舉了他的科舉之路才真正算是開始了呢。 而后,同窗就說了,家里人有什么話也可以告訴他他幫忙寫下來屆時也可以托他的親戚帶去省城給修平的。 老黎家的人愣了一會兒,還是方青青率先反應過來,這修平說的不正是黎三郎? 只是家里人叫慣了他的小名,夫子取的大名也堪堪只是黎三郎在外面讀書的時候才會用到呢。 至于說單獨給小媳婦的那封信,方青青只是羞澀一笑,說道: “我最近也在認字,手上正有一本《千字文》,可以自己試著去通讀?!?/br> 眾人表示理解,信中也許是小夫妻倆的悄悄話,當然不方便說給眾人聽了。 同窗是不了解實際情況,老黎家其他的人則是不同,他們都還以為方青青學的很多現在已經可以獨立的讀信寫信了。 方青青正好也有這樣的心思,下次她就可以試著提出由她來讀信了。 反正她不是已經在學習還可以教孩子們,至于說學習進度如何了,只要黎三郎不跟家里講清楚說明白。 他們也不會懂得的,只說學會了認字,讀信不是順理成章手到擒來的事情? 黎家人還不知道其實黎三郎和他的同窗書信來往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只是單方面的認為,人家幫他帶信不說還特意跑一趟送過來。 本著有來有往的原則,好好地招待了黎三郎的同窗,在他走的時候又特意竹筒里裝了一些豆漿豆花給他帶回去。 可以分給別的同窗喝,或者其它,這也是方青青的算計。 算是一種宣傳手段吧,她有心讓黎家的生意擴大化,那就不只是擺攤了。 如果能在縣城里開一家店鋪,學館旁邊應該是最容易招攬生意的吧? 且聽三郎哥哥說過,有些學子的家境不錯,學館里的伙食堪堪填飽肚子。 隔三差五的,就有那不差錢的學子,利用午休晚休時間出來吃東西的。 要是能在學子們中間打出口碑,以后這門生意才算是穩當了。 第81章 喜上眉梢 因為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忙,等方青青想起該回娘家看看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一月底。 不過這個時候走親戚正好,哪怕現在黎三郎不在家她一個人回去,也不會有人說閑話的。 因此,她只是在頭天晚上和黎母說了一聲,第二天一大早的將自己收拾干凈就動身回去了。 雖然是住得近,方青青也打算吃過午飯再回來的,畢竟是已出嫁的閨女哪怕再方便也不能三天兩頭的往娘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