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疲倦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每走一步,心跳鼓噪,那種在孤寂的雪天之中,心靈對心靈的拷問。 就像是一場虔誠的朝拜,拜天拜地,最后面對自己。 會讓人一瞬間開竅。 接著,從山上下來,再回到寺廟中,對上老喇嘛溫和的笑,吃上一碗熱乎的素面,再回顧,已盡是感慨。 甲方希望陳雙淮能畫的寫實點,最好是能根據那位登山者的回憶畫出相似的圖畫,借此慰藉對方年輕時的意氣風發。 陳雙淮思考許久,遲遲動不了筆,于是他決定去到實地尋求一絲靈感。 這便是整個故事的開頭。 如果說《萬重山》是人性之間的較量,那么施導的這部電影倒是有一種強調突破自我的感覺。 角色「陳雙淮」性格冷漠,幾乎從不與人交流,不過這樣的一個角色,施導卻給他安排了一位「摯友」。 這名「摯友」一直在「陳雙淮」身邊開導他,時常會在他迷茫的時候就提出自己的建議,并且可以說是從小陪伴著陳雙淮長大的,甚至連陳雙淮會接觸畫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在這名「摯友」身上。 更多的也就不知道了。 向樾并沒有拿到完整的劇本,施導只給了他這一段電影背景感受一下整部影片的基調,接下來便是關于「陳雙淮」這個角色的試演片段了。 指尖向下滑,向樾翻到了他要表演的場景。 是一場對話。 【陳雙淮坐在椅子上,斟酌了一下言語后,便對醫生說:“我最近接了一個大單,但我沒什么靈感,可能會去西部那邊實地考察一下?!?/br> “去現場找靈感嗎?很不錯啊,有些畫面自己感受過后才能更好的用圖畫表達出來吧?!贬t生聽他這么說,也是非常的支持。 “嗯?!标愲p淮應了一聲,接著便沉默了。 醫生笑了一下,道:“第一次去那么遠的地方確實是很有挑戰,不過畫畫嘛,取材也是必要的?!?/br> “可能要去半個月,或者是更久?!标愲p淮說。 “這樣啊……”醫生頓了頓,“那就做好準備吧,當成是一場旅游也不錯?!?/br> 陳雙淮點頭。 醫生看著他,又問道:“……你的朋友陪你一起去嗎?” “對,”陳雙淮這次回答的很干脆,他來了點精神,“他陪我一起去,不然我一個人忙不過來?!?/br> “……好?!贬t生道,“你們……玩得愉快?!?/br> 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回來后再找我復查一次吧?!?/br> 陳雙淮應下,接著便離開了這里。 精神科的門被關上,青年步履輕快的走遠?!?/br> 來回觀看了三四次這個片段,向樾逐步逐步的將其中人物的作為與其性格匹配起來。 但是片段最后的“精神科”倒是顯得有些耐人尋味了,「陳雙淮」這個角色難道還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嗎? 因為家庭? 向樾也并不清楚「陳雙淮」的精神狀態是好是壞,只能細心的琢磨。 而且……片段中的「朋友」應該就是對應了陳雙淮的那位「摯友」吧? 沒有上下文聯系、也沒有更詳細的人物關系和電影劇情,向樾只能在「陳雙淮」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以此來演繹這段畫面。 是很有難度的挑戰。 不過這或許是施導的考驗吧。 向樾垂眸,畢竟試演就是要篩選出和角色最適配的演員啊。 他嘗試代入「陳雙淮」的視角。 面對醫生是怎樣的情感?面對那位「摯友」又是怎樣的情感? 閉上眼睛,向樾任由各種情緒在胸腔中鼓動。 過了一會,向樾睜開眼,最終決定接下這個劇本。 「陳雙淮」這個角色他一定要去嘗試。 定下了這個念頭后,向樾就去跟經紀人說了自己的想法。 經紀人也回復的很快,說會給向樾安排來回的機票的,讓他盡管放心大膽的去。 那接下來就是施導那邊…… 雖然對方說向樾自己找個時間過來演就行,不過向樾覺得還是得穩重點。 施導還真是隨性,不但試演的地點沒說,還讓演員決定自己試演的時間。 他給施導發了條消息。 【向樾:施導,請問您這個星期五有時間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在那天去找您試演?!?/br> 施導幾乎是秒回。 【施導:可以,我讓助理準備一下場地?!?/br> ……這算什么,‘現點現做’嗎? 向樾想了想,有些哭笑不得。 *** 第129章 變故 【“我接下來要去西部那邊找靈感?!?/br> 青年端正的坐在醫生面前,他的眼神落在桌面的診斷報告上,語氣平淡的開始陳述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因為一張畫跑到那么遠的地方,的確是不像他的作風,他本可以直接在網上找相關的資料和紀錄片的,反正這兩者也沒差……青年垂眸,不過每次他將要提筆繪畫時,卻總是覺得哪哪都不對勁,往常作畫時的順滑感和自然感全數消失殆盡,畫布一片空白,他調制的顏色也一塌糊涂。 “可能是到靈感枯竭的時候了,”青年張了張嘴,繼續說道,“他是這么告訴我的。不妨去那邊看一下,說不定看過之后就能畫出來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