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書迷正在閱讀:發現自己是古耽文的炮灰女配后(NP)、穿為黑化男二的炮灰meimei、穿到古代轉行經營內衣店(H)、草粉gl、陽炎、非理性分析戀愛(原名fiction cold)、(稻荷崎)無望愛人、穿越廢土世界卻覺醒了18禁系統(npH)、末日:異災之端(骨科NP)、床上熱床下冷,霸總臥室出逃記
“劉公子大名,我鄒某人是聞之已久?!编u員外說道,“既是宋提刑與劉公子到來,那我還有什么好顧慮的。二位一定知道葉籟吧?就是前陣子名揚全城的大盜‘我來也’?!?/br> 宋慈大感意外,與劉克莊對視了一眼,劉克莊同樣面露訝異之色。 “我豈能不知?”宋慈道,“葉籟兄為了助我破案,不避囹圄之禍,挺身做證,指認韓?罪行,于我有大恩?!?/br> “不瞞二位,其實我也認識葉籟老弟,我知道他是大盜‘我來也’,只怕比二位更早?!编u員外道,“吳老二之流,充其量就是些偷雞摸狗的毛賊,只有葉籟老弟這般劫富濟貧行俠仗義之人,那才是真正的大盜。葉籟老弟盜來的錢,大可直接散給窮苦人家,但一些貴重的金銀玉器,實在太過招眼,直接散出去,只怕會給那些窮苦人家惹來麻煩,是以他每次劫富之后,都會把這些金銀玉器拿來我這里,換成錢后,再拿去濟貧?!?/br> 說起葉籟,鄒員外一臉仰慕之色,繼續道:“我在這折銀解庫坐地二十余年,見過的賊盜實在不少,新賊也好,慣偷也罷,不管是膽小如鼠之輩,還是窮兇極惡之徒,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當初第一次見到葉籟老弟,我就看出他身有正氣,不是凡俗之輩,這樣的人物行偷盜之事,必定事出有因。他來過幾次后,我發現他典當的一些金銀玉器,竟是城中一些高官大戶的失竊之物,這些高官大戶都是被大盜‘我來也’所盜,那時我便知道他的身份了。后來他再來質錢,原本該值十當五的,我讓當值的足額給他。如此一來二去,足額的次數多了,他終于難忍好奇,來問我原因。我說那些金銀玉器都是接濟窮苦人的,我可不能克扣窮苦人的錢財。他知道我已察覺他的身份,非但沒有為難我,反而直爽地承認他便是‘我來也’。此后他每有義舉,都來我這里質錢,我每次都足額付錢,還提前把錢分裝入袋,方便他散與窮苦人家?!?/br> 這番話一說出來,劉克莊頓生敬意,起身道:“原來鄒員外曾助葉籟兄行此義舉,請受劉克莊一拜!” 鄒員外攔住劉克莊,不讓他下拜,道:“劉公子,你是葉籟老弟的故交,這可就見外了?!闭垊⒖饲f坐下后,他才接著道,“葉籟老弟最后一次來見我時,提到了劉公子,也提到了宋提刑。他說宋提刑以一人之力查案追兇,哪怕案情牽涉當朝權貴,哪怕遭遇各種阻礙,也沒有絲毫遮掩退避,還說宋提刑為了救朋友,為了救眾多素不相識的武學學子,寧愿自己受韓?誣陷,攬下一切罪責,被官府打入牢獄。葉籟老弟說這世上少有他佩服之人,雖然與宋提刑只見了幾面,卻對宋提刑佩服至深,還說無論如何都要助宋提刑一臂之力。當時我還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直到第二天全城人都在談論‘我來也’的真名是葉籟,我才知道他去了府衙,自認身份,為宋提刑做證。我只恨沒能親自去到當場,沒能幫上葉籟老弟任何的忙?!闭f到這里,他直視著宋慈,“能讓葉籟老弟佩服的人,我鄒某人自然也佩服。宋提刑來查案,我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算只有一絲遮掩,那都是對不起葉籟老弟!” 宋慈心中激蕩,似有千言萬語,但到了嘴邊,只拱手道:“多謝員外!” “宋提刑想知道吳老二什么事,只管問來?!编u員外道,“我與他打過十多年的交道,也算知道他不少事?!?/br> 宋慈問道:“我想知道,紹熙元年,吳此仁有沒有來員外這里典當過東西?” “紹熙元年?”鄒員外暗暗一算,說道,“這怕是有十多年了?!?/br> “是有十五年了,不知員外有無留存當年的收解賬本?”宋慈知道時間久遠,鄒員外極大可能不記得,他只寄希望于折銀解庫保有當年的收解賬本,能通過收解賬本看一看吳此仁有沒有來典當過東西,以及典當的東西是什么。吳此仁和吳大六怕被追究偷盜之罪,不肯承認當年在錦繡客舍中行竊,他終歸需要自己找出證據來,于是想到偷來的東西必然要銷贓,而銷贓很可能會去解庫,再加上吳此仁正好提到了折銀解庫,以及那個有些古怪的賈寶官也去了折銀解庫,他才想到來折銀解庫尋鄒員外打聽。 “我這解庫做的是贖買贖賣的營生,難免有人過了期限才想起贖回當物,來我這里追索,”鄒員外道,“所以這白紙黑字的收解賬本最為緊要,每一年的我都留著?!?/br> 宋慈眼睛一亮,道:“可否讓我看一看紹熙元年的收解賬本?” “當然可以?!编u員外立刻喚入當值的,吩咐將紹熙元年的收解賬本取來,交到了宋慈的手中。 這冊收解賬本很厚,整個用油紙包裹起來,保存得很是完好,雖然紙張變得老舊泛黃,但沒有蟲蛀霉變,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宋慈一頁頁地翻看,賬本上的字密密麻麻,紹熙元年每一日的收解記錄,從誰人那里收取了什么當物,當物價值多少,有無贖回,到期后是否倒手賣出,賣去了何處,皆有寫明,可謂是翔實有序,一目了然。這世上的解庫,干的多是欺壓當客的勾當,賬冊少不了各種涂改和缺失,然而鄒員外開設折銀解庫,卻把賬冊做得如此精細,既沒有缺失任何一頁,也不見一字涂改,可見在收解賬本上沒有任何造假,當真是世所罕見。宋慈翻看收解賬本之時,心中對鄒員外更增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