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火炮問世
書迷正在閱讀:傾星、不情愿的新娘(1V1 西方羅曼)、醫見鐘情:我將心向你、純屬意外、喜言是非、別讓相思染上身、心動沒有道理、歪點擒郎、未曾相識、戲點鴛鴦
轟隆,大炮發出一聲怒吼,冒出了半丈火光。 碎石流星飛射而出,五十步外的一棵小樹瞬間就被削去了半個樹冠。 打完一炮之后,一名炮兵立即上前,用力將里面的套筒取出,換上另一個一模一樣的內筒。 預備! 趙大錘再次舉起旗。 放! 炮兵一拉繩子,火炮再次發出了怒吼。 這…… 眾將領忍不住大吃一驚,臉上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瓦罐炸彈的威力他們見識過。 說實在的,看起來聲勢驚人,但殺傷力還是有些欠缺的。 后來的幾次戰爭中,炸死的人并不算多,還沒有敵人慌亂自相踐踏死的人多呢? 遠遠不如燃燒彈威力來的大。 但是這種能夠吐火的炮讓他們徹底的驚呆了。 從那顆小樹遭受的襲擊來看,五十步內幾乎能夠橫掃一切。 這還是炮嗎? 趙大錘見到一炮就鎮住了眾人,忍不住得意道:“怎么樣,我從仙山上帶下來的神兵厲害吧?!?/br> 眾人的確是鎮住了,卻不是因為趙大錘,而是因為眼前這個金不金木不木的圓筒。 這玩意一下子就能削去半座樹冠,要是打在人身上豈不是瞬間就打碎了? 眾人驚訝的來到了那座炮身面前,高順忍不住伸手撫摸了一陣。 剛剛打完炮,炮身還冒著熱氣。 “這東西當真厲害,要是敵人沖鋒前,在陣前擺上那么幾排。簡直是無堅不摧啊,哪里還用得著上陣?” 身為統兵大將的高順立即認識到了炮的價值。 嘖嘖! 張飛也圍著新型的火炮左右轉了幾圈。 他忽然一動,當下擺好了馬步,一二三上前想將這個東西抱起來。 嘿喲! 張飛大吼了一聲,臉色由白轉紅,由紅轉黑,卻也只能掀起半個輪子而已。 好家伙! 他猛的松手,氣喘吁吁道:“好重!” 趙云心中極為驚訝。 對于張飛的氣力,他是十分清楚的。張飛自幼習武,身材粗壯,能夠舉起數百斤的磨盤,居然抬不起這一座小小的火炮。 “三哥,我們聯手試試!” 趙云也有些躍躍欲試。 二人各自抱起了火炮的頭尾。 一百二十三,起! 二人加起來居然才勉強將這座火炮抬起了。 卻也只是抬起來而已,再想抬高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好厲害! 二人同時氣喘吁吁的丟下炮車,擦了擦腦門上的汗珠,由衷的嘆道。 “仙器自然不是你們這些**凡胎可以承受的?!?/br> 趙大錘得意洋洋的說道。 “閉嘴!再胡說八道,老子拆了你的牛皮?!?/br> 張飛這會兒正不爽呢。 見到張飛生氣了,趙大錘這才閉上了嘴巴。 主公! 高順恭恭敬敬道:“這是什么武器,叫什么名字?威力如此之大?如果能夠武裝到步兵,一定能夠無堅不摧?!?/br> 這叫火炮! 郭嘉臉上露出了微笑。 火炮! 眾人忍不住點了點頭。 這東西能冒火,叫火炮自然名副其實。 拋射型瓦罐炸彈雖然領先于群雄,但缺點也很明顯,威力不足陰雨天不能使用殺傷力不強等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萌生了制作火炮的想法。 成親之后,郭嘉就開始著手準備這件事。并讓趙大錘全權負責這件事。 但是做火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造火炮需要用好鋼,但是鋼對這個時代的技術來說是奢侈的,通常用來制作武器和鎧甲。 粗鐵雖然也能造炮,但是太過笨拙而且極不穩定,更容易炸膛。 思慮再三,郭嘉決定用青銅鑄炮。 青銅雖然昂貴,但延展性好,可塑性強,更重要的是重量要比鑄鐵輕的多,而且取材還方便。作為云州這個邊貿中心,銅和錫還是很容易就能買到的。 炮的口徑直接決定了威力,但同時也增加了負重。大口徑的青銅炮雖然威力也大,但是重量卻成了難題,巨型大口徑火炮只能放在城頭要塞這種固定的地方。 但守城的話,擁有瓦罐炸彈和巨型拋石車就足夠了。再增加火炮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郭嘉急需的就是能夠靈活運輸的輕量級殺傷力又相對大的火炮。 另一個難題就出現了。 既要擴大火炮的口徑,又要減少它的重量,這對沒有炮鋼鑄鐵技術的漢末時代還是很困難的。 但是這也難不住郭嘉,青銅炮身可以薄一點,外面可以添加輔助物來固定炮身。 郭嘉想起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使用的土炮,是一種以生鐵為內徑,外面用樹木包裹,以草繩或者是鐵皮固定的土炮。 這種炮談不上什么射擊精度,但是比生鐵炮輕巧皮實。 另外土炮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為填裝不便。 鑒于此,郭嘉特意制造了發射藥和炮筒分離的火炮,并配以遂石擊發裝置,免除了明火引燃的步驟。 也就說,炮筒是炮筒,炮芯是炮芯,炮芯是由單薄的青銅筒打造的,里面可以填裝火藥碎石和炮彈。 發射的時候只需將炮芯放入炮筒中固定住,炮芯個炮筒嚴絲合縫,這樣就避免了被炸膛的風險,然后以遂石點火激發。打完一炮,炮芯和炮管就會粘連在一起,這時只需在炮管上澆水降溫,就能很輕松的將空了的炮芯取出,然后換上另一個炮芯即可。 這樣一來,填裝變得簡單許多,只要有備用的炮芯存在,就能不斷的打炮,形成持續的火力。 炮芯很容易變形碎裂,屬于易消耗品,但只要將殘余的炮芯回收重鑄,還能重復利用。 通過的反復研究,這種木皮青銅遂發官芯分離的火炮終于面世了。 期間也出現了不少失誤,一些工匠和炮兵也獻出了生命。 三年的時間,這種火炮的技術終于變得完美了,很快就投入了生產之中。 郭嘉將這種炮命名為云州火炮。將原來的拋射炮車改名為霹靂炮。 趙大錘帶來的是第一批十門云州火炮,火炮重一千余斤,以馬車運輸。炮芯以顆粒狀黑火藥填充,炮彈以碎石近距離殺傷為主。另外每一門炮都配備十幾個青銅炮芯,能提供至少十炮的持續炮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