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拷問
杰夫認為這種對保險公司有好感的人,對他來說有風險,干脆排除掉了,這是一個很中規中矩的方式。 一輪詢問之后,有很多人都有賠償的經歷,但杰夫只排除掉了原本的四號陪審團以及一個自己意外受害之后得到賠償的陪審員,用掉了兩個名額。 杰夫從法庭中央走下來,顧正站起身來。 他的問題是布爾博士,圍繞他接下來的論述設計出來的,是一個很簡單的哲學問題的變種。 之前,顧正就在思索,這樣子一個案子該用什么來作為自己的論點。 目前,他們面對有兩個潛在的威脅。 一個是有可能出現的集體訴訟,另外一個則是最高法院的判例以及德邦保險公司之前出現過的那個除外承保人帶來的后果。 前者暫時不著急,只要這個案子不落下把柄即可。 而后者則有可能成為顧正這方面的一大威脅。 顧正甚至可以猜到對方的策略,先向陪審團展現出目前安吉拉的狀況,引起陪審團的同情,然后拿出判例和例子來,最后煽動陪審團。 為了不讓對方煽動陪審團,顧正需要給陪審團一個理由。 那就是,若是安吉拉得到了賠償,同時也會導致其他在德邦保險公司投保的利益受損。 陪審團或許不會在意‘萬惡’的保險公司利益受損,但他們肯定會在意和他們一樣投保的普通人利益受損,這就逼迫陪審團進行理性的審判。 顧正的問題,就是篩選出會這樣子思考的人,排除掉不這樣子思考的人。 “一號陪審員,我這里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鳖櫿聪蛄艘惶柵銓弳T,他這一次也采用了逐個詢問道方式,“一輛火車行駛在軌道上,一個小孩在……” “這個問題我知道?!币惶柵銓弳T搶答道,“是不是一個小孩在備用軌道上玩,五個小孩在火車前面,我是變道工,我要不要看著五個小孩被撞死,或者變道讓備用軌道上的小孩被撞死?” 顧正笑了一下,這個一號陪審員還會搶答。 他搖了搖頭:“很抱歉,我問的并不是這個問題,但和這個有點類似?!?/br> 頓了頓后,他繼續說道:“我的問題是,一個人在火車前面的軌道上,你是變道工,你可以轉變軌道,讓這個小孩幸免于難。 但……” 見到一號陪審員又有搶答的想法,顧正趕緊展開了自己的轉折。 “但若是你選擇變道,那么火車上坐著的一千多個人,將會因為這一場事故開向了和目的地相差非常遠的地方,而且整個軌道系統都被打亂,預計鐵路運營部門將會損失上百萬美元。 請告訴我,在知道這樣子的后果之后,你……會如何選擇?” 一號陪審員沉默了下來,其他陪審員也開始陷入思考。 之前那個耳熟能詳的問題,其實就是五個人的性命與一個人無辜人的性命之間的抉擇,考驗的是人性。 而這個問題,則是一條人命和無數人的利益損失之間的權衡,考驗的不是人性,而是人命是否是無價的問題! “吉姆,你覺得一號如何?” 在一號陪審員思考的時候,顧正低聲詢問道。 “一號啊,看起來很不錯,水管工,民主黨成員,但從他的社交媒體言論之中,沒有過攻擊大企業的言論,對于環保和慈善也并不熱衷,在目前十二位陪審團之中評分第五,中上游水平!” 吉姆的語音從耳機之中傳出來,顧正微微思索了一下,從這個數據看,這個人不一定會支持他們,但并不是那種圣母類型的人。 就在這時,坐在被告席上的布爾博士,冷哼一聲,加入了討論:“你們有考慮過他是否有熱衷于公開自己想法的習慣?還有線下的言論和行為,你們是否能夠統計的到?” 顧正一愣,布爾博士的話擁有一定的道理。 一號陪審員年紀最起碼三十歲,對方很有可能不熱衷于發表自己的言論,那么沒有足夠的數據,奈飛的評分還有什么公信度? 沒過多久,吉姆就反駁道:“布爾博士,你以為這些我們沒有考慮到嗎?現在已經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他不熱衷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他總不可能不看新聞吧? 興趣推薦有聽說過嗎?不說大話的,我們可能比他的朋友更加了解他的興趣!” 聽著吉姆的聲音,顧正望著眼前的陪審團們,勉力擠出微笑,他痛恨這個分體式耳機沒有調低音量的按鈕! 終于,眼前的一號陪審員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如果讓我來選擇的話,我應該會選擇變道?!?/br> 顧正皺了皺眉,有些糾結。 思考了這么久,才做出選擇,說明兩個選項在對方的內心之中差別不大。 顧正只有五個珍貴的名額,排除掉了他,那么后續若是有更為果斷的,名額很有可能不夠用了! 就在這時,布爾博士突然開口詢問道:“電腦前面的那個人,查一下這個有孩子嗎?” 顧正剛剛想要開口,明白布爾博士似乎有新的發現,他立刻通過問題進行拖延時間:“能夠解釋一下原因嗎?” 一號陪審員思索了一下,開口解釋道:“兩個選項都很難抉擇,但我認為那個孩子還有更好的未來,相比之下,因為他的一念之差來承擔生命的責任,懲罰似乎太重了一些!” 布爾博士在耳機之中說道:“電腦前面的那個,好了沒?” “別急,別急!”吉姆的聲音再次傳來,“是的,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怎么了?” 布爾博士冷哼了一聲,說道:“還記得他最開始的搶答嗎?以前的問題無論是軌道還是備用軌道,都是小孩子,因為只有小孩子才會在軌道上玩,他是將自己的孩子代入進去了!” 顧正瞬間明白過來,一號因為慣性思維,將火車前面的那個人,當做是一個小孩子,因為這樣子才合理。 但顧正現在不需要對人性進行拷問,火車前面的那個人,其實代指的是安吉拉。 顧正立刻追問道:“那么如果我告訴你,火車前面的這人患了重病,生命僅有一兩年的時間,你還會這么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