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悠游歲月 第134節
“是有這個說法,曹淑妃家里,她父親除了她母親外,再無別人,也只生了一兒一女?!?/br> “怎么說起這些不相干的了?”有人則微微露出一些喜意,道:“如今高順儀懷孕,這倒是好事一件。高順儀得寵,侍寢多是有她的。如今懷孕便不能侍寢,這可空出許多日子!咱們也有希望了?!?/br> “咱們能有什么希望?”最開始說話的一人卻興致寥寥,似乎早就躺平不抱希望了,嘆口氣道:“便是這次空出許多侍寢日子,輪到的也不會是我們這些不出色的。要么是年紀輕輕的新人,瞧個新鮮么,要么就是那些位份高的娘娘?!?/br> “咱們竟是兩邊不靠著的......” “終究是個機會,誰知道呢...”還是有人比較樂觀的,并且接著就道:“說到高順儀封妃的事,到底能成么?前頭看著不好說,圣人那樣反對,聽說圣人還和妃位上的幾位娘娘通了氣...如今高順儀懷孕,這又說不準了?!?/br> 說是找四妃通氣,但張皇后的主要目標只有一個馮賢妃。至于姚貴妃、龔德妃、曹淑妃,龔德妃是個最會審時度勢的,這種利益不相干的事上裝聾作啞就罷了,哪里會站出來說話?姚貴妃則是早就沒了早年的心氣,即使不滿多一個人與自己平起平坐,也很難為此做什么。 至于曹淑妃,她倒是可能脾氣上來了,給張皇后這邊敲敲邊鼓。不過也就是敲邊鼓了,一則是她對郭敞的影響力有限,郭敞對她的寵愛淡了后,她甚至比不得姚貴妃、龔德妃這種有早年情分,甚至還有子女的(龔德妃有過一子一女,皇子是夭折了,皇女還在)。 二則她也不是傻瓜,張皇后主攻,她敲邊鼓可以,即使官家不高興,她也不是首當其沖的那個。一點兒余波的話,想來她如今都這樣,還能如何呢?可要是張皇后叫她先頂上,她可不會去! 尚才人的前車之鑒還在呢!直接激怒官家是什么結果大家看的真真的,她又不是張皇后,有皇后身份,輕易動不得。 而馮賢妃,雖則當時沒有表示,實際心里也是有些計較的...之后行事倒是與張皇后有些默契了。 當然,她的意思也很清楚,只有張皇后一起,她才愿意出手。想推她一個人出去‘借刀殺人’,她是萬萬不肯做那把‘刀’的——人人都不是傻瓜!張皇后想要馮賢妃去替自己頂住郭敞的壓力,馮賢妃難道看不出其中的困難? 若是事情能成也就罷了,不能成還損害了自己在官家面前的形象,最后張皇后難道會補償她...而從當下官家的決心來看,馮賢妃根本不覺得自己上去能改變官家的決定。不過,如果有張皇后扛著,就有一些希望了。 官家總不至于為這件事徹t底和皇后決裂!而真要是決裂了,這又是對素娥名譽的一次打擊,畢竟官家可是為了她無視中宮! 妃子的‘名譽’平時其實不值什么,只有到了位置足夠高的時候,在關鍵時刻才會顯出其分量,不動聲色影響許多事的成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的就是這回事兒。 簡單來說,現在張皇后確實和馮賢妃前所未有地結成了同盟,不過之所以這個同盟能成,是她們都想把對方推出去頂住。這樣各懷鬼胎的同盟問題是很明顯的,就是兩人都有所留力。不愿意自己這邊冒太大險、消耗太多,不然到時候事情就算成了,自己也寄了,倒是便宜了對方。 歷史上這樣的同盟能成什么事?多數都崩潰的很快。 郭敞將這一切看的很透徹,也不放在心上——別看最近后宮因為有人背后推動,各種聲音很大,但都是虛浮無根的。如同稻草,風大些也就吹倒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是郭敞,能夠居高臨下地洞察后宮人事?;蚴茄劢绮蛔?,或是情報單一,或者干脆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真有人覺得反對聲這樣大,素娥封妃的事估計成不了。 上官瓊上門給素娥道喜時就道:“順儀這一胎是趕上了好時候,之前我還擔心順儀封妃之事不能成。如今又有生育之功,要晉封更有說法,反對聲也能小些?!?/br> 她顯然沒意識到,只要郭敞堅定了信念,這種后宮之事,反對聲大小根本不重要——她說這話的時候,看似是對素娥封妃之事十拿九穩,其實更多還是說好話。一方面好聽話總是不錯的,另一方面素娥正懷著孕,這也是為了寬慰素娥。 “有什么好時候不好時候呢?能夠懷上龍胎,什么時候都是好時候!”宋才人笑著道。這是好聽話,也是真心話!她是親眼見證和自己差不多時候得寵,差不多時候封才人,還同住寶明殿的范明珠生了皇子晉封美人,成了自己主位娘娘的...自然格外羨慕這種事。 她甚至還聽說了,范明珠,也就是范美人,即使如今寵愛也平平了,官家也準備兩三年間再給她升一升。主要是到時候范明珠所出的皇子都要出閣讀書了,正該給其母妃一些體面——這就是后妃總想著生孩子的原因了。 哪怕是最不受重視的妃子,生了兒女依舊沒有獲得正經品級,只能是無品貴人中的一員。但隨著孩子長大,皇帝總該有些表示(妃子本身被厭惡的是特殊情況,不在此列)?;逝黾奘羌臃馄淠傅暮脮r候,皇子則是出閣讀書、封王是重要節點,很多也會惠及其母妃。 宋才人說的是好話,而且擺到明面上著實挑不出毛病,眾人自然只能笑著稱‘是’。 但也有人偏偏不會看場面,莽撞地道:“懷上龍胎的確是好事,可封妃之事,議論聲極大。圣人極力反對不說,前朝也有相公為此勸諫。倒不是說娘娘不該晉封,而是四妃俱全,要增設一妃,這倒是有些將娘娘架在火上烤了?!?/br> “妾看來,娘娘不如向官家推辭此事。如此既不損官家的聲譽,也能周全了娘娘的‘后妃之德’,說出去只有稱贊的?!?/br> 這話說的,倒叫在場其他來祝賀的人不知說什么好了...主要是不知道說這話的人是真心這樣想的,還是別有用心。前者是蠢,后者就是壞了。 宮里確實有一些妃嬪立的是賢德人設,其中有些是真賢德,有些純粹就是為了人設后的好處了。但前者總歸是少數,后者才是多數...平常謙虛推辭也就罷了,有封妃的機會還要為了‘賢德’之名推辭,多少有些‘犧牲太大’了。 即使是寵冠后宮的寵妃,這種封妃機會也是極珍貴的!如姚貴妃那是趕上了好時候,當時后宮妃都要封,位置空著,給她就給她了。曹淑妃則是運氣好,趕上當時的尚淑妃自毀長城——其實也不純是運氣好,郭敞許諾給她封妃也是挺久以前了。之后一直沒有機會,應該說是她等到了尚淑妃完蛋,自己頂上。 真要較真的話,只要有了官家的‘許諾’,之后等的時間夠長,都是有機會封妃的。大不了活著的時候不能,死后追封。嗯,死在郭敞前頭,郭敞自不吝惜為過去的承諾追封一個妃。至于死在郭敞后頭,新皇帝死小媽,為了顯示寬宏,對先皇的孝順,給太妃多追封一兩級也實屬尋常。 當然,死后封妃不算,要活著的時候得一個封妃機會是很難的。這個時候都落到自己面前了,誰會犯傻推開?至于說此事對名聲的損害,好處那還是握在手里才是實在的,今后的事誰說的準呢? 素娥看了說這話的妃子一眼,認出是一位名叫關蓉的美人。她在后宮的資歷也深,素娥得寵時她就是才人了,如今因著膝下有一位皇女要出降,加之過去這么多年一直謹小慎微,郭敞就給晉封了一級,成為美人。 皇女出嫁,素娥也是給添妝過的,對這位新晉美人的印象卻非常淡...就如同這宮廷了多數妃嬪一樣。 后妃是個人數不小的群體,‘熱鬧’不論是好是壞,始終是少數人的。其他人在后宮,其實真就和混日子差不多。 因著她過去的表現,素娥一時之間真拿不準她了。說她是真心的,想她平常謹小慎微,還真有可能,因為她自己就是這樣的??梢f她別有用心,論據也是現成的——一個真的謹小慎微的人,會這時候‘莽撞發言’嗎? 拿不準,索性也就不拿了,素娥最終便笑著‘解圍’,道:“關美人這話說的也有理,只不過晉封之事全在官家與圣人,我等能說什么要與不要呢?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么。真要是多說那些,倒顯得有些輕狂了?!?/br> 素娥最后的語氣又稍稍加重了一些,半問道:“難道要與不要,還要看妃妾的意思?” 第170章 宮廷歲月170 春末夏初, 郭敞已然著手推動封素娥為妃之事——之前這件事就只是個‘消息’,前朝后宮雖然逐漸明白官家有此心,但只要郭敞一天沒有把事情公布出來, 就不算塵埃落定么。 要給素娥封妃比較麻煩的一點是, 別的妃嬪封妃時, 只要不是太離譜。如此前位份太低, 名聲太差等,前朝是不會說太多的。就算天家無家事,家事即國事,那官家后宮之事前朝說話也在一個限度內, 彼此之間有著默契呢。 素娥的問題是, 她別的都好, 此前已經一步步做到嬪位了, 封妃不存在步子跨太大的問題。而且她有生育之功, 眼下肚子里又有了一個,算起來資歷也不少了——是的, 她的資歷、功勞也不算高,比她更有資歷、更有功勞的, 也不見得能封妃??珊髮m晉封之事就是這樣的, 前提條件達到后, 高多少就不是問題了, 只看皇帝的心意。 素娥唯一差一些的是出身,她一個私身宮女出身算很差了。比她更差的,大約只有孫修媛那樣的。她是前朝進獻,進獻不是問題, 進獻也有出身高的,只是她不是, 原來是‘路岐人’呢! 私身宮女出身的妃位,本朝還沒有過,最多就是做到了嬪而已。 不過這也問題不大,總歸不是做皇后母儀天下,都是宮里的‘妾’,妃和嬪又有什么本質差別呢?所以只要當皇帝的有這個心,前朝原也不比啰嗦太多。 關鍵是當下四妃俱全,這要怎么封?除非在四妃的基礎上再添一個。這對于前朝來說就等于是壞了之前的規矩了,他們有話說的不是要素娥為妃,而是郭敞破壞規矩這件事。 對此郭敞沒什么好說的,只是笑笑道:“...這原沒什么,先皇在的時候,最初定下的是四妃九嬪的規矩,從舊唐風俗。后頭他自己也改了,九嬪增設為十七嬪。原是有先例之事,何必如此拘泥?” 郭家在郭敞祖父那一代就有霸業之功了,但還是郭敞的父親才真正一統天下并稱帝。嚴格意義上來說,郭敞的父皇才是開國君主,本朝一應法禮,包括后宮這些,都是在他手上定下的。他定了最初的規矩,事后又改規矩,這自然容易,當初九嬪改為十七嬪,下頭人即使頗有微詞,也難和開國君主爭執。 御前答話的幾位相公其實心中都有本賬,之前都爭論過了t。至于上奏反對此事,更不少。當下幾個人君臣奏對再面對郭敞這般說辭,還是有人道:“官家此話說的本沒錯,可到底每個根由。先皇時,增設嬪位娘娘,原來是為了安置老太妃。只不過......” 原來最初增設嬪位名額是為了給老太妃用的,所以除了原本的九嬪,另外八個嬪位封號都是老太妃在用。只不過到了郭敞這里,他假裝沒那回事兒,都拿來給自己的妃嬪使用了。 郭敞又與幾個看重的大臣說了一回,見他們總不松口,最終才嘆氣道:“這回算是朕不妥了,只是金口玉言,倒不好收回了...愛卿們便讓一回,呵呵,下不為例,下不為例...” 若是郭敞一直強硬,這幾個大臣還有的說??裳巯氯绱朔浀脑挾颊f出來了,想想過往郭敞的表現,也沒甚出格之處,比照著英明君主來的,一時沒了言語——其實這就差不多是默認了。 當然,能這樣默認也不單是郭敞難得的服軟了,也是郭敞功夫做在前頭,早和前朝磨了一段時間了。 不過郭敞服軟表態也很重要就是了,畢竟皇帝不是普通人,服軟真的很難。他們自己很難放下身段是一回事,另一方面正如他自己說的‘金口玉言’。既然這樣服軟的話都說出來了,下回可就不好輕易‘耍賴’壞規矩了。 只能說,在皇權社會,皇帝與臣子之間,皇帝總是占據絕對優勢的?;实鄞蛩阋鍪裁词碌臅r候,別管那件事多荒唐,只要是鐵了心了,大抵是能做成的,差別只在朝野物議到底多大。 這樣算起來,郭敞只是要增設一個妃位,竟然不是什么大事了,也不值得‘朝野震動’。 而待前朝擺平,后宮一應心思其實就算不得什么了。張皇后和馮賢妃確實頗有默契地一同阻撓此事成行,可間接阻撓本身就說明了她們都不愿意惡了官家。這樣‘軟弱’,還能談什么結果呢? 郭敞直接吩咐,讓人準備冊封正一品‘妃’所需物品,至于最重要的冊封詔書他決定自己寫——其實這樣的冊封詔書都是有套路的,基本是將受封妃子稱贊一遍,若她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優點或功勞,也可點一下。 這用不著郭敞去寫,但他還是自己一筆一劃寫了下來。 唯一的‘麻煩’之處,封素娥做妃,還得皇后出一份懿旨,并用上中宮寶印...這得郭敞去和張皇后說。一般這種事皇后也不會和皇帝對著干,但真要是硬頂著,皇帝這邊也沒有太多辦法,總不能自己拿了皇后寶印去印一個吧。 真到了那地步,一點兒不給皇后體面,那還不如廢后呢!至少后者名正言順、光明正大! “...想著她性情柔婉、品行莊重,這些年又侍奉朕甚是用心,從未出錯。加上生了六皇子,如今又孕育皇裔,就是給個妃位也可以...朕有意封素娥為‘宸妃’?!惫▉淼綇埢屎髮m里也沒有迂回,直接就說出了自己的意思。 今日是十五,郭敞本就該來皇后宮中的。而張皇后卻不如往次高興和期待,因為她早就預料到郭敞可能和她說這個事兒。此時聽到郭敞真的說出來了,還是忍不住渾身僵硬了一下,面色也很不自然。 一個呼吸的功夫緩和一些,她勉強道:“官家,官家這‘宸妃’是如何說的?是專為高順儀設的?不妥罷?” “有什么不妥的?”郭敞明知故問了一句后就道:“朕知道你們這些人又要說規矩的事兒,朕也不是一個時常要壞規矩的人,不過是偶爾為之。真要說起來,這算得什么?父皇還一口氣增設過八個嬪位呢!” 先皇改九嬪為十七嬪這個先例實在沒法反駁,但張皇后還是爭辯道:“官家這般為高順儀開先例,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般隨意起來,后頭子孫有樣學樣,宮廷的規矩不知道要敗壞到什么地步!” 其實張皇后的話也有道理,只是有道理歸有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而站在自己的立場總能說出幾個道理。對此郭敞只是道:“子孫若是任性妄為的,也不在朕這里,總有空子可鉆——若照著圣人的意思,竟是后頭子孫不爭氣,都是前人的錯了?” 這話張皇后當然沒法說,但也不可能就此默認了郭敞,便賭氣道:“這些話自然是官家怎么說就怎么樣...只是官家既是打定主意,又何必再做樣子?直接下令也就罷了,還讓人也去贊同......” 就差沒說郭敞是‘掩耳盜鈴’了,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皇后這番賭氣之言倒也沒錯。只不過真話多數時候都不好聽——郭敞本就是想讓大家都體面一些,張皇后非要將話說穿!若不是對張皇后足夠了解,心里有些準備,這時候他恐怕就要拂袖而去了。 然而,帝后的這一場爭執是免不了了! 爭執一番后,事情還是沒完!郭敞雖說沒十五當日憤而離了皇后中宮,但也沒再理張皇后,轉而去了后頭?;屎笳詈?,如今還住著當初進宮的表妹和侄女呢!當初是得寵了,可經過林美人之事打斷,之后也就沒什么動靜了,到如今也只是兩個低位妃嬪。 聽得郭敞去寵愛表妹和侄女,張皇后越發難堪...難堪的同時,與身邊人道:“...這就是咱們這位官家了,竟一點兒不顧及夫妻之情。哪怕是民間夫妻,也沒有這樣了——也是本宮妄想了,民間夫妻好歹有約束,而這宮里的夫妻,官家哪來的約束?” 皇家是最沒有‘規矩’的地方...... 雖然張皇后和馮賢妃合力要阻止素娥封妃,但郭敞這個做皇帝的已經打定主意,他又不是容易被糊弄的,事情也就無法說了。等到了五月時,素娥封妃之事已然確定,只不過封妃的具體日子定在了六月初一。主要是按照此時的說法,五月是‘惡月’,不好做什么的。 六月初一這一日,才是素娥的冊封儀式。 一直以來,素娥都知道此時后妃冊封儀式的‘簡單’,當初才封才人的時候就不說了,一個正經觀禮的都沒有。王志通捧著圣旨向她宣讀一番也就是了——這還是因為看重她,不然甚至輪不到王志通來宣讀圣旨! 之后美人、婕妤、嬪,一級又一級,雖說比最初封才人要講究些,但本質沒變,始終沒有專門的冊封儀式。到如今封妃,按理來說還是一個路數,接過圣旨后,再拿到禮服之類也就夠了。 然而郭敞卻特別安排了一個封妃儀式,外命婦不好說,太僭越了一些,只有封后時才有。真要調動起來,動靜太大,不想前朝啰嗦。內命婦,也就是宮中后妃、女官等一干人,卻是叫去玉殿觀禮并祝賀的。 主持這個封妃儀式的,理所當然是張皇后。郭敞雖也在場,卻不好主持的——張皇后打心底里不愿意,可總歸不能犟過郭敞。她非不來,郭敞就該說動大長公主或太后來了,到時候她一樣丟臉。 就這樣,張皇后勉強繃著臉主持了素娥的封妃儀式。 宮廷之中的內命婦們,或艷羨,或冷眼地來觀看了儀式...對于她們來說,素娥的確算是個‘傳奇’了。得幸數年,生子有寵,自紅霞帔起,歷經宋國夫人、才人、美人、婕妤、順儀,如今更是封妃! 為了給她封妃,官家打破了自來的四妃傳統,增設‘宸妃’?!贰谌A夏傳統里可是一個極尊貴的字眼,誰看不出官家對她的看重呢? 這樣的寵妃,一朝也不見得能出一個——站在后世的角度,歷朝歷代的寵妃故事看得多了,除非是特別傳奇的,如楊貴妃故事。又或者特別獵奇荒唐的,如玉體橫陳馮小憐。不然,真沒什么記憶點,只視作尋常了。 但站在‘當代人’的角度,又是另一回事了,真是不能不在意。 她們中多數也曾做過得寵的夢,但即使是最充滿想象的夢里,也不見得能想到素娥如今這一步呢! 至于此時被眾人五味雜陳看待的素娥,她在想什么呢?她其實什么都沒想,對于今天,或許她身邊的肖燕燕、何小福她們都要更重視。提前好久就選定了服飾、妝容,前后還進行過排演,務必保證不會出一點兒錯,一切都盡善盡美。 素娥看到了斜前方看著她微笑的郭敞,也看到了有些人t控制不住的表情...她這個時候該怎么樣?喜悅?滿足?空虛?擔心水滿則溢?這些都沒有,她只是想起了多年以前入宮時的事,那時候她同樣什么都沒想。 因為當時的她剛穿越過來不久,還沒搞清楚自己的現狀。然后就在懵逼的狀態下進了宮,這一生差不多鎖死了——之后她就算沒有成為后妃,結果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一樣沒有自由,談不到理想,人生不再有‘可能性’這種東西。 她隱隱約約意識到,郭敞是想讓她高興,所以執意封她為妃。那她高興嗎?或許吧,不管怎么說這都是一件好事。在這個宮廷里生存,身份高總比身份低要好,這不就是她成為后妃后說服自己‘既來之則安之’的方式嗎? 只是就算‘高興’,那高興也是那樣淺薄。素娥沒有一刻比此時更清晰地意識到,她不會真的快樂幸福,毫無隱瞞地享受喜悅了——她總歸不是真正的古人,即使被周圍同化,內心深處也是現代人的底色。 但這或許就是人生吧,不管怎樣都要繼續下去...只要活著,人生總會找到自己的意義。 當素娥跪在氈墊上謝恩時忍不住想,就這樣了吧。她這輩子的人生還有很長、很長,或許在十年后,又或許就在明天,她就能與自己的處境和解,找到能夠寄托的人生意義。 ——正文完 第171章 番外一 十年后 “娘子, 羅才人求見?!睂m人從玉殿正殿外頭輕輕走進來,對正在穿茉莉花的素娥小聲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