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悠游歲月 第128節
皇帝沒有看重這個皇子還則罷了,可要是本來就很喜歡這個兒子呢?有些事用腳后跟想都想得出來! “怎么能這樣?”素娥認真地說:“既然答應了,就該遵守承諾...虧官家自來隨大儒讀書,曾子殺豬的典故都不記得了?我得給紅孩兒做個好榜樣呢!哪怕他今后不記得這事兒了,言傳身教也會顯現在未來的舉止中?!?/br> 郭敞往后靠在圈椅的椅背上,打量著素娥,忽然說道:“你如今倒是越來越念著紅孩兒了,早先便過于親昵,如今更甚,有什么都想著他...你什么對朕能有這般心思呢?” 素娥并不覺得自己是那種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的母親,這和宮廷里常見的‘母親’還不太一樣。這一方面是上輩子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她天性如此。不過郭敞一直說她對孩子已經夠親昵了——素娥沒有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附屬品,但在郭敞看來,她那種來源于現代,更‘平民’‘親近’的育兒方式,就顯得過于親昵了。 這完全是觀念上的差異。 郭敞的話音落下,不知怎么的,屋子里就是一靜,素娥也說不出什么話回答。郭敞仿佛只是隨口說的,和平常說的一些家常話沒什么不同。但素娥敏銳地意識到不是的,真不是的——聯想到最近郭敞時不時的微妙言語、眼神,這一點就更確定了。 素娥原本可以說點兒什么、做點兒什么,將這一切暫且‘糊弄’過去?;蛘呤裁炊疾徽f,什么都不做也可以,然后假裝什么都沒發生,一切平靜無事...但她有一種直覺,這一次是過不去了,不可能繼續平靜下去。 這源于這么些年她對郭敞觀察和了解,她一直以來習慣了時刻關注t著郭敞,以便做出恰當的應對。某種意義上,她對郭敞可能比對自己更了解...她其實一直不能說是了解自己的。 那種在郭敞的忍耐下才能維持的平靜肯定是不能一直持續的,只是什么時候才會崩塌,這素娥也不知道?;蛟S在很久很久以后,久到眼下無法估計,或許就在下一秒——素娥沒法預測這個,對郭敞再了解也不行,人畢竟是極為主觀的生物。 不過,在這個變故即將發生的時刻,她憑著對郭敞的了解,直覺到了...雖然這個時候有這樣的直覺,也沒什么意義,她甚至不能叫停,更無法改變郭敞的念頭。 素娥就這樣靜靜等待著,等待郭敞的‘宣判’。 “...朕以為你至少會說點兒什么,解釋一番?!惫ǔ谅暤?,聲音里帶著一絲苦悶。他搖了搖頭:“你明白朕的意思,對嗎?” 素娥知道自己可以‘搖頭’,讓后給郭敞解釋一下自己意思的機會,最后順理成章地否定郭敞的懷疑,表達自己的情意。對于一個寵妃來說,這應該屬于基本的素養,甚至說‘職業素質’...但素娥什么都沒說。 她終究不是自來生長在這個時代的‘高素娥’,她的性情、三觀早就定型了。她在后宮作為妃嬪,很多時候就是一種‘表演’,而這種表演與內在的不統一不一定痛苦,但很累人...她已經疲倦不堪了。 就那么一個瞬間,她不想演了,想至少真真實實一次,哪怕就一小會兒。面對郭敞的‘質問’,她更像是順水推舟式的破罐子破摔...... 素娥覺得自己好像變成了兩個人,一個是理智的自己,一定要她說點什么,挽救此刻的‘危機’。但這個自己被另一個自己壓得死死的,連抬起一根手指的力氣都沒有,于是她只能看著面前的君王露出失望的神情。 郭敞嘆息了一聲,又道:“瞧,這就是朕了,這時候還想著會不會是朕多心了,怎么如一個婦人一般,糾纏起這些來了?非要你給一個清清楚楚的答案...朕早知道的,你又不會撒謊,你的性情瞧著柔順,實則是最孤高的一個......” 數年的相處,素娥了解郭敞,郭敞又怎么會不了解素娥?尋常妃嬪也就罷了,素娥可是他真心實意喜歡的! “朕竟然想到了尚才人的舊事,那時是她不甘心,不甘心朕沒有真情給她,所以做出了不少錯事。朕當初只覺得荒唐,身為后妃,安于位份,做天下女子的表率,有什么不好嗎?至于說真情真心,這些東西未免小兒女了一些?!?/br> “她身為女子,性情上容易耽于這些也就罷了。朕是男兒,還是天子,說這些......” 尚才人就是曾經的尚淑妃,她曾經因為嫉妒別的妃嬪做出很多事,最后甚至和郭敞直接起了沖突。一次爆發后,郭敞將她貶為了才人,并再也不肯見她了——郭敞這些說法,依舊充滿了這個時代男人的主觀臆斷,說不上對錯,但素娥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如今才曉得,便是天子又如何呢?英雄氣短也不是自來的,是遇到那個命里注定的冤家才有的...朕如今竟是尚才人一般了,非得為這樣事兀自進退不得、左右為難,甚至于抑郁?!?/br> 說到最后,郭敞張了張嘴,似乎是想說什么,但又吐露不出。不過最后他還是吐露出來了,他問素娥:“朕信你不會說謊,你與朕說,有沒有那么一點兒,你也是真心傾慕于朕的?!?/br> 說完郭敞就垂下了眼睛,不再看素娥,仿佛在怕自己聽到不愿意聽的回答。 素娥發呆了一會兒,仿佛過了很久,將這輩子的時光都回憶了一遍。又仿佛只是一瞬間,什么都沒想。她對郭敞輕聲道:“官家,臣妾敬您、懼您,甚至有時會感激您,但愛您真的做不到...您太厲害了,就像是天上的太陽,可以福澤天下萬民,也可以叫地上焦熱,寸土不生?!?/br> “人們會敬畏這樣的太陽,但怎么會愛,還是男女之愛......”素娥終于說出了深藏于內心中多年的話。 郭敞聽了也呆了,他從沒想過是這樣的——他以為素娥不愛自己,不愛就是不愛,人總會愛上一些人,又始終不能愛一些人,這有什么道理可講?卻沒有想到,他甚至連這一步都沒到,素娥就沒能將他當成一個可愛之人。 “...原來如此...”良久,郭敞也疲憊道。 之后就再也無話了,郭敞轉身離開了玉殿。也是自這一日起,郭敞再未踏進玉殿的門,也不曾召見過素娥...一開始后宮眾人還沒察覺出來,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自然就看出來了。畢竟之前素娥何等得寵,這前后反差太大了! 一時之間,流言紛紛。 第161章 宮廷歲月161 “官家如今真個不往玉殿里去了?”張皇后皺了皺眉。這消息對她來說當然是好消息, 可來的太突然了,總讓人心里覺得不大踏實。 “圣人,可不是如此么!如今外頭都說, ‘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玉殿那位起來有數年, 可真論及盛寵,其實就是去歲開始的事兒。俗話說得好,世上哪有常開不敗的花兒?開到了盛時,接下來就要走下坡路了!”說話的是修媛馬淑珍。 她是郭敞頭一個孩子(生的是皇女)的母親, 因著這份‘功勞’, 即使她出身尋常、姿色在宮中也是普通, 當初郭敞繼位, 也是被封了婕妤的。后數年, 又積累資歷,縱使基本無寵, 想著給大皇女體面,也升上嬪位, 做了修媛。 以她的情況, 哪怕是嬪位上的人了, 在宮中也如同隱形人一般。就算大家要搞宮斗, 你來我往的,也想不到她身上。 只不過別人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她卻是‘風已止而樹不靜’,時時還要在宮里跳起來——而她這個人卻又講究個穩妥, 誰贏她幫誰。心里想著站隊其他人尚有風險,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么, 皇后就不一樣了。 且不說如今宮里鶯鶯燕燕何等熱鬧,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后也是高高在上、統領后宮。就說未來不論哪個皇子繼位,皇后都是太后呢! 所以,雖然沒什么存在感,但馬淑珍是個鐵桿的皇后派。當初先康皇后在的時候,她在康皇后身邊奉承。如今張皇后在位,她又在張皇后身后做跟班。 “這也太突然了...”張皇后言語了一聲,然后又仿佛自言自語一般,道:“不過這也是了,咱們這位官家向來是有些無情的,前頭姚貴妃、曹淑妃如何呢?還不是說撂開手就撂開手了,難不成高順儀就能有什么不同?” “是啊是??!”馬淑珍連聲贊同,還道:“圣人這回可安心了,高順儀是這樣了,哪怕官家又有下一個,也得等些時日...好歹能喘口氣?!?/br> 張皇后搖了搖頭:“哪里就能喘息了?宮里多的是不叫人省心的!前頭高順儀盛寵,其他人只怕還安分些。如今官家玉殿也不去了,那些人難道不想著去爭么?可見又少不了一些爭端——再者,賢妃那里怕是又要冒頭了?!?/br> “這一兩年,因著官家寵愛高順儀,不只是高順儀本人,還有六皇子也沾光。不過是個幼兒,卻極得官家看重,這是以往絕沒有的...雖說,大家怕六皇子養不大,并未如何動搖二皇子的形勢,可賢妃心里真能不動如山?” “眼下官家一下就把高順儀丟開了,最高興的當屬賢妃......”說到馮賢妃,張皇后就煩心。她如今年紀一年大過一年,寵愛也稀薄,其實都有些放棄自己生下太子了。畢竟皇家的男丁生下且不算本事,養得大才是。與其再想那些,還不如早做打算。 而要說早做打算,無非就是看眾皇子里哪一個上位對她最有利——如果可以選,她最不愿意的就是二皇子了。 馮賢妃出身很好,自己也是四妃之一。如果是她的兒子上位,靠著天生的母子親緣,她這個太后別說是和她分庭抗禮了,怕不是得沒地方站腳! 相反,最好的情況當然是死了母妃的皇子繼位——雖然皇帝春秋正盛的時候說這個有些不敬,但誰知道意外什么時候來呢?考慮到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這樣的考慮倒也不夸張。畢竟說t是‘春秋正盛’,郭敞也是三十幾歲的人了。 自古以來的皇帝又能有多長的壽數呢? 除了那些年少夭折的幼帝,以及十幾歲、二十出頭就英年早逝的,多數也就是四五十歲就駕崩了...別看皇帝多有求長生的,可長生沒求到,能活過六十歲的都是鳳毛麟角!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唐朝,享年超過六十歲的也只有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唐德宗李適三人而已(武則天屬于‘武周’朝,所以沒算進去)。要知道,整個唐朝可是有21個皇帝的! 就算放寬一些,將享年超過五十歲的也算進‘高壽’里,也不過再增8人。這樣一算,竟是一半的皇帝活不過50歲。 “其實圣人也可以抱養一位皇子在膝下的?!瘪R淑珍建議道。 張皇后難道沒想過這個嗎?當然想過!但這件事并沒有說起來容易,如果皇子的母妃人還在,沒有特殊原因,怎么說抱養?大燕可沒有位份低的妃嬪沒資格養育孩子的說法,宮里說抱養,要么是親生母親人沒了或重病,要么就是這個妃子犯了大錯,皇帝剝奪了她養育孩子的資格。 若張皇后十分得郭敞的心,她以皇后的身份向郭敞請求。請求她膝下無子,給抱養個皇子傍身,那或許還能開特例。但張皇后顯然不是能得到皇帝憐愛偏幫的那種。 至于一些生下就沒了母親,或者生下不久就沒了母親的皇子...數量不多,而且這些皇子往往身體也不好。這種‘抱養’,高位妃嬪都是躲著的——這要是抱去不久就夭折了,就算知道皇家的男孩兒容易沒,也難免不被記一筆在身上。 高位妃嬪尚且如此,張皇后就更是了。她作為‘國母’,一舉一動都在眾人的注視下,很多時候真就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真要是養死幾個皇子了,大家再是體諒,心里頭也會犯嘀咕。 “此時也不容易謀劃...”張皇后沒有就這個問題繼續往下說。 倒是一旁的心腹宮女道:“圣人和修媛怕是不知道,官家如今雖然不去玉殿,也不召見高順儀了,卻未不管六皇子。聽福寧殿的人傳,官家每日依舊問六皇子的事兒,還叫王都知隔兩日就接一回六皇子?!?/br> “一如過往,親自教養六皇子呢!” 聽得這話,張皇后沉默不語了有一會兒,才道:“你倒是個消息靈通的,福寧殿的人的話兒可沒那么容易探聽到?!?/br> 不等其他人說什么,張皇后繼續又嘆了口氣,道:“唉!這宮里還是要養育個孩兒,最好是皇子。這一點淑珍你也有體會吧?有大公主的情面在,官家總歸不會叫你沒了體面。一個公主傍身尚且如此,何況皇子?” “賢妃為何那般勢大?還不是因為二皇子。若沒有養大二皇子,憑她當年情形,妃位都得不到!不說如今早已壓倒姚貴妃、龔德妃、曹淑妃,還有早就被貶的尚才人...最多也就是當下蔡淑儀、葛修儀之流的格局?!?/br> “官家無情,再是喜愛的妃子,也都是一時的??苫首硬灰粯?,乃是血脈、國本,時時刻刻都是掛記著的。瞧著今后怕是要倒轉過來,高順儀反過來要沾六皇子的光了。若是六皇子能順順利利長大,她的好處也在后頭呢!” 也是因為六皇子在官家面前依舊的緣故,大家對素娥的幸災樂禍才沒有那么明顯——倒不是素娥就那么惹人厭了,只不過身在后宮,不廣泛遭人恨的只有那些邊緣人物而已。誰風光些,都是要讓不少人嫉妒得牙癢癢的。 正風光的時候,大家也就是背后說說酸話??梢秋L光過了,那就又不同了!底下的小妃妾沒有能力做什么也罷了,那些位份不弱于風光過的妃子的,當著面搶白都是輕的!若有機會,落井下石的也好多呢。 六皇子在,大家還收斂著。但即便‘收斂’,這些日zigong里也有了不少流言蜚語。素娥關起玉殿的門過日子,聽不到也就罷了,玉殿其他人要出玉殿辦事的,卻明顯感覺到了不如以往順利。倒也不是辦不成,但就是沒有了以前的優待,甚至有些時候還會磕磕絆絆的。 是的,宮廷就是這樣的勢利眼!這樣簡單粗暴!最好是能一直那么強勢,不然一旦露出虛弱的一面,就會被別人看做是可以打壓、欺負的對象。 “宮里真有那起子人為難玉殿的人?”郭敞站在御書房的窗邊,瞧著窗外的樹影婆娑出神。這漸漸入秋了,到夜里涼意越發明顯。 一旁王志通剛剛送回六皇子回來,也不知道官家在他不在的時候聽什么人說了什么事,不過這種事猜也猜得到。王志通自己也是宮廷里消息最為靈通的人,又足夠了解郭敞,略一思索便回到:“回官家話,這宮里的人向來無利不起早!更有一等刁鉆的,看人下菜碟成習慣?!?/br> “...要說為難玉殿的人,奴才瞧著不至于。到底順儀娘娘依舊是嬪,是一殿主位!哪里敢為難。只不過原來討好的人沒了,玉殿的人出門辦事,到底沒有以前便宜。再者,還有一些人,也不知道是得了哪里的信兒了,刻意要絆玉殿宮人一腳?!?/br> “這些下頭人奴才知道,要說膽大是真膽大,欺君之事也不是沒有,好些時候都陽奉陰違。只不過仗著官家寬宏,講究個水至清則無魚,只要不出格,也就輕輕放過了。但要說膽小,那也是真的膽??!” “欺負那等沒后患的,那是往死了去??梢敲粶实?,怎么都要先看看再說?!?/br> 郭敞之前未必想不到王志通說的,但當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那就是也有前后不一了?這些人啊,膽子還不夠小......” 過了挺久,郭敞站在窗邊細細吹風,好像之前那段對話已經翻篇了時。他又忽然道:“素娥朕是知道的,怕是不在意這些。她這個人其實是很有些清高的,她常說蘇順容孤高是真孤高,不在乎世俗眼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俗人入不得她的眼...其實她才是這宮里頭一個清高的?!?/br> “她也不看看,蘇順容不與別人投緣,偏偏與她有幾分君子之交,是什么緣故。所謂‘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怎么會走到一起?” “呵,這樣說來,過去倒是難為她了。明明是無心于此的,偏要在朕面前那般柔情似水——不,說不得是朕想錯了,細細想想,她竟是從未真正對朕表過情的。那些體貼溫柔,那些無微不至,是朕自作多情了?!?/br> “真要說來,她和陸美人在朕面前也差不多...朕當初怎么就弄錯了?” 說到這里,郭敞竟忍不住苦笑了起來:“這倒是令朕想起了她早先說過的,人信的從來只有自己愿意信的...她向來通透??!” 王志通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他知道這個時候官家必然是有要他說些什么的意思,倒不見得他的話有那么打緊,不過是人在迷茫時就想聽聽旁人的意見。不見得會照著做,但總歸能讓心里暫時沒有那么空落落的。 只是他當下若真的說了,怕是說了還不如不說!順著官家的意思,講高順儀的絕情,這些年來逢場作戲么?且不說,官家自己其實都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官家自己說是自己說,旁人跟著認可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說不管那些了,就做個心直口快的渾人,怕官家事后想著也不覺得這是他本性耿直,只對官家忠誠...高順儀真是那等逢場作戲、虛情假意之人么?怕不是的吧。不只是郭敞這樣覺得,王志通也是這樣覺得的。 絕情是有些了,畢竟官家那般真心,她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商撉榧僖庹嬲f不上,從最現實的角度出發,天子的意愿是不可拒絕的。難道當初官家有心于她,她還要‘出于本心’拒絕不成? 那不是真誠,是一心求死,不想活了! 而要不順著官家的意思,講高順儀的不容易,高順儀還是對官家有感情的...官家自己都有了定論,說這些只會顯得在欺瞞——不過要讓王志通來說t,如今官家竟有些要自欺欺人的意思了! 若真的打定主意,現在這番作態算什么? 又過了些日子,郭敞照舊不見素娥,只隔兩日叫人將郭璽從玉殿抱來。如此直到九月末,向太后過六十大壽...大燕太后、皇后的生日都叫做千秋節,向太后這回又逢著六十整壽,更該大辦,所以這回為千秋節準備的宮宴遠比往常隆重。 說來,向太后在素娥剛得寵那會兒,身體已經是時不時得病了。但大約是年輕時底子不錯,到如今雖說是時好時壞,可終究沒有太醫說‘不好’的時候。 千秋節宮宴,后妃凡是有品級的都要出席。素娥沒有得病抱恙,自然談不到請假不去。所以到了時候,也攜帶了壽禮,帶著郭璽一起參加宮宴——其實只要有郭璽在,她就很難推辭不去了。她這個眾多兒媳中的一個不去,那不算什么,可金孫不去,那可不行! 真是金孫,甚至金孫都不足以形容。如果用金子照著人打一個,就能得一個男丁,大燕皇室哪至于如此有危機感? 向太后倒不見得有祖母心腸,隔輩親就喜歡小孫子。畢竟說到底,郭敞不是她的親兒子,底下出再多的公主皇子,都不是她的血脈,也于她的權勢、娘家的地位無益(除非向婕妤能生,但向婕妤也幾乎被放棄了)。 但千秋節宮宴本來就是展示皇室的一個舞臺,多一個活蹦亂跳的皇子,說得大一些,對國家穩定都有作用!說得小一些,也能增加皇室向心力,至少外臣宗親們,不至于想著皇室血脈斷絕了該怎么辦。 說來,郭敞唯一的親兄弟,最近又夭折了個兒子?,F在膝下只有兩個兒子,還都是沒過四歲的...瞧著就讓人不放心。這是眼下皇帝、王爺們瞧著都比較能生,要是今后不怎么能生了,該怎么辦???想想就愁人。 這還不是瞎想,畢竟規律就是王朝國力走上坡路的時候,生育從不是問題??傻搅俗呦缕侣返臅r候,皇宮里孩子都會變少! 素娥出現在宮宴現場,倒是沒人當著她說閑話。畢竟能出席宮宴的,也都是有品級的妃嬪了,能和素娥說得上話的,地位還要更高。而這樣地位高貴的人就講究一個‘體面’,就算是有心奚落,也不會當著面直接來,那太難看了(原本有仇,又或者本身性格太壞的除外,那是特殊情況了)。 不過,便是沒有閑話,那樣看好戲的眼神,以及一些人的‘小動作’,還是挺有存在感的——素娥當然不喜歡這個,但她也不喜歡過去那么多人露骨的吹捧討好。所以兩相對比,她竟也不覺得如今出席公共場合比過去難熬。 郭敞來時,見到的就是素娥身邊遠比平常人少的景象...這是這一兩個月間,他第一次見到素娥,他以為自己心緒已然漸漸平復,不會再做小兒女態了。卻沒想到,再見她立時便怔住了,還是王志通在身后提醒了好幾聲,這才回過神來。 郭敞其實不知道自己怔住的那一會兒想了什么,更像是什么都沒想。只是看到那個人在那里,便再也看不到其他顏色,看不到其他聲音,能入眼入耳的,天地間只有她一個。 之后整個千秋節宮宴,郭敞都有些心不在焉,時不時便出神了去。他刻意不再去看素娥那邊,但人就在不遠處,他可以限制自己的身體,不叫頭轉向那邊,也不叫眼睛看過去,可內心的浮想聯翩已然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