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悠游歲月 第119節
郭敞又一次來到玉殿,看到素娥起身迎他,擺了擺手。勉強壓下心中的焦慮,溫和笑道:“別忙了,每回都說,每回還是不聽...朕幾日沒來了,聽太醫說你有些胃口不好...難道是今歲熱得太早了?” 說是幾日,其實也就是三日而已。而且這些天前朝有些事,郭敞不是沒來玉殿,而是根本沒空踏入后宮!眼下其實也沒忙完,但聽說素娥胃口不好,到底趕了趕進度,在晚膳前結束了政務,立時來了玉殿。 如今玉殿里的事,無論大小都是要報到郭敞那里的。王志通也清楚這一點,不敢絲毫怠慢,每天這些事他甚至要先過一遍,然后呈送到郭敞面前——事實證明,他這樣做是非常有用的。每回郭敞問及素娥的事,他都對答如流,竟是愈發滿意了。 “官家實在是...”素娥眨了眨眼,等郭敞擦臉擦手完了,與她挨著坐到三圍榻上,才道:“官家難道不知道太醫們的話頭子?左右無事都要開平安方的,總不能請一回脈,全都說好,一點兒事也無罷?” 這就像是后世一些東西,哪怕沒有副作用,也要編一個無傷大雅的副作用出來。這樣更能取信于人,畢竟要接受世上真有完美無缺的存在,真的很難。 素娥最近確實因為氣候轉熱吃的少了些,但絕對沒到胃口不好的程度,完全就是正常的換季反應。 郭敞聽著素娥說的,先點頭又搖頭:“太醫確實有這毛病,不過這也是他們職責所在,要防微杜漸。朕知道你的身子一貫好得很,這上頭不需要太過慮...但你也不能全不放在心上,許多事都是從小處來的,不可仗著自己身體底子好久隨性起來?!?/br> 其實郭敞這些‘告誡’都是老生常談了,素娥是真不知道這些道理嗎?他不知道素娥知道嗎?答案不言自明。但即使是這樣,郭敞依舊要說,不是他沒話找話,而是面對素娥,他漸漸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郭敞與素娥挨得很緊,在自己還未反應過來之前就一下抓住了素娥的手。反應過來了也不放,握的緊緊的,都能感受到水汽了,汗津津的依舊不放。他和素娥說話,湊得越來越近,聲音也越來越低。屋子里雖然還有人,但除了素娥外,其他宮人也是聽不清了。 “...你今日在宮中做了些什么...”郭敞離得近了,素娥身上的氣味就更清晰了,那是一種說不上來的香味(各種香味物質將素娥腌透了,混合出了獨一無二的味道)。這種與素娥越來越近的感覺讓郭敞著迷,以至于他根本無法滿足,只能越來越近。 “...讀了一冊志怪故事,準備明日過呂仙誕日的事兒,上官jiejie還來了,與她說了一會兒話...”素娥一件一件說過,觀察著郭敞的神情,判斷他可能會對哪件事感興趣,再往詳細了說。然而郭敞雖然問了這個問題,但他似乎對這些事沒什么興趣。 事實上,素娥覺得郭敞可能更想直接‘進入正題’...但問題是,馬上就要用晚膳了,且不能‘亂來’。 如果郭敞知道素娥是怎么想自己的,恐怕會打覺‘冤枉’——他確實有些想‘進入正題’,但絕對沒有到迫不及待,不顧素娥體面的地步。甚至,在他那里,和素娥說話、吃飯并不比和素娥睡覺來的差! 不過,他當下這種狀態,確實有些‘急’了。不說素娥有這種誤會,就是屋里其他人也有,已經打量著要不要避開了。 但郭敞到底沒有動手動腳,只是攬著素娥說話。過了一會兒,晚膳上來了,兩人也就分開了。 用過了晚膳,郭敞和素娥才洗漱了去臥房。這時素娥穿了一件豆綠色的寢衣,說到這件寢衣,其實很是‘平平無奇’。既沒有顏色鮮艷寢衣的奪目顯眼,又沒有白的、淺藍的這些顏色的清純。至少在此時的‘色譜’里,真的一點不顯眼! 畢竟整個綠色譜系,總體在古代都算是最廉價的,這也能帶來某種刻板印象呢。 然而,此時在素娥身上的寢衣卻不是這樣的,素娥這件寢衣不知道哪里來的料子,染出了一種格外溫柔的綠色——這甚至可能不是特意染成的!考慮到此時手工作業,可以說每一匹布料都是非標準品呢!誰知道這匹布料是不是意外之下的產物? 郭敞瞧了一眼,只覺得素娥攜帶來了這個初夏夜晚的生機與溫柔...只看了一眼,便生出無限的柔情。 當然,事實上也可能和這件寢衣完全無關,他只是已經完全被這個人迷住了而已。 是的,被迷住了...郭敞自己都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t一日比一日更沉迷,完全不能從素娥身上挪開注意力了。郭敞尚且能‘察覺’,作為旁觀者的其他人就看的更清楚了!說實在的,這都讓一些人不安了,生怕大燕也要來一回‘紅顏禍水’的故事。 好在前朝的人看不到后宮具體情況,最多就只知道官家如今專寵高順儀——這種事其實不算什么,郭敞之前又不是沒有專寵過!之前姚貴妃、曹淑妃不都有過差不多的勢頭么?當初還有前朝大臣勸過郭敞呢! 不過看著郭敞專寵了又毫不留戀地走開,大臣們如今也不會輕易跳出來惹人煩了...官家最上心的時候說這些,不是找不自在么? 但即使是這樣,后宮也有不少閑話傳出來了。 第149章 宮廷歲月149 王志通忙著四處送官家賜給后宮的賞賜。 一般來說, 這樣的活兒落不到他這個大紅人身上,都有跑腿的裹頭阿監或者小宦官來負責。不過,總有一些重要的賞賜, 以及重要的人是不一樣的。這一回原是外邦進貢了一批難得的寶石——華夏自古以來崇尚的是‘玉’, 還誕生了玉文化, 仿佛與玉相比, 寶石是小眾的,格調上也低了一層。 事實卻不是這樣,寶石確實相對小眾,但格調可一點兒不低。只不過是因為華夏很少有寶石出產, 基本只能靠進口, 這才造成了缺乏寶石文化底蘊的現狀。 但單論‘價值’的話, 寶石并不比玉差, 同檔次之內甚至更高。這一點從歷朝歷代代表品級的一些物品就能看出來了(前提是這個朝代有穩定的渠道進口寶石), 如明代,帽頂帽珠的規定, 官居一品、二品才可用金玉,五品至三品只可用金, 不能用玉, 九品至六品則是銀質的。至于庶民不能用帽頂帽珠, 是為僭越。 聽起來這里沒有寶石的事兒, 其實還有比官居一品更高一級的——皇帝及諸王的帽頂往往使用金鑲寶石。 宮里不缺好東西,即使是寶石這種舶來品,也有最頂級的貨色供應??梢哉f,大燕宮廷里的貴人們得到的寶石, 絲毫不比寶石產地的貴族差...畢竟華夏富庶,這里能為好的寶石開出天價, 商人自然逐利而來。 不,應該說寶石這種重量輕而價值高的商品本來就是長途貿易的第一選擇。此時長途貿易的成本極高、風險極大,因此販運的本來就是利潤高,重量也相對較輕的商品。絲綢、香料、染料、藥材等,莫不如是。 從這個角度來說,寶石真是天選商品——還是那句話,華夏富庶,難得有需要進口的商品。而商人總不空手而來,買了華夏的商品帶回去就滿足了。一次做兩回,甚至更多回買賣才好!這就需要找到華夏也喜歡的商品。 翻開此時市舶司的‘進口目錄’,除了香料外,就是各種寶石和半寶石了:珠寶、琥珀、珊瑚、象牙、犀角、玳瑁、瑪瑙、水晶...(象牙、犀角、玳瑁等,在此時從作用上來說其實和寶石無差別,都是做飾品的) 不過,有供應不代表供應充足,真正的上品寶石在宮廷中也不是貴人都能得到的。于后妃而言,這不是份例內的東西,只能靠賞賜。而賞賜的話,還是要看寵愛來,甚至品級什么的,也只是一個參考。 這回也是極難得的,有一批上等的寶石送來。郭敞將其中一些收入內庫,其他的自然要賞賜內外,‘外’先不說,‘內’主要就是后宮了。 因著難得,所以才有王志通四處帶人送東西的事兒。 “這獅子國也不大,卻是個寶地??!聽外頭相公們說,他們那兒各種出色的寶石都有,旁邊的海里還有上色的珍珠,這些好東西不只是打東邊販到咱們這兒,也去西邊賣給極西之地的貴人。這回暹羅送來的幾箱子寶石,除了紅寶外,大多也是自獅子國來,他們不過是轉一道手罷了?!?/br> “暹羅?也是,他們到底比咱們大燕方便弄到西邊的東西...不過,此回進貢這些,其中不乏極品,不是一時能得到的。應當是暹羅王室不止幾代人貿易積累,屬于王室內藏,這就送來了?” “嗐!這等外邦,大多也不見多少忠義,進貢好東西也罷了,到底是一國之地,對于他們的國主而言算不得什么??梢侨缃翊芜@般,舍下血本,卻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了,大約是有事求于上邦了......” “是極是極!有些事不過是官家發話而已,對那等外邦來說卻是極大的助益!” 從張皇后處出來,送完了一些寶石的宦官輕松了一些,也說起了這些閑話。主要是四處送賞賜總是好事,各處走一走基本不會有為難人的,都是給些賞錢打發。就算有些后妃心里因為比較和嫉妒不滿,也沒有對福寧殿的人擺臉色的。 王志通人在前頭,也沒有制止他們,宮里說是忌口舌,可實際這些怎么禁得住呢?眼下說的是‘外邦’這個極為安全的話題,他自然也沒必要做這個惡人出面制止。 就這樣,之后一行人又按照貴、德、賢、淑的順序去給‘四妃’送賞賜的寶石。四妃之中,除了貴妃隱約高出半品外,其他三位倒是沒有明顯的上下之分。一般來說,各種待遇只看在位的妃子實際情況而已。 “師父,咱們這就往德妃處去?”一邊隨著王志通的年輕宦官忍不住道:“賢妃住的也不遠,不如先送賢妃罷?!?/br> 送過姚貴妃那兒,見著王志通領人往龔德妃的宮苑而去,跟隨的小徒弟就有些不解了。要知道以如今四妃情況,最先送馮賢妃也是應當的!不過貴妃到底是貴妃,所以王志通先送姚貴妃那里,到底有個說法,至少明面上無人能說不對,所以沒人提出問題。 可到了第二個,總該是馮賢妃了吧?哪怕王志通是官宦里頭的天字第一號紅人,也不該忽略這種細節???是,馮賢妃不可能為了這等小事與他發作,可他這樣的謹慎人,越不會在這種事上疏忽才對。 宮里很多事就是這樣的,眼下不發作,看似是因為是對方性格寬宏,事情也不足掛齒,并無很多隱患。實際不過是不到時候...宮里這些貴人,日常其實很無聊的,在一些小事上較真也難免。王志通當紅,自己也沒有足夠的權勢時不當回事只是表面,未來就天知道了。 王志通卻只是道:“無事,賢妃娘娘這兒近些,更順路?!?/br> 王志通沒有解釋太多,照他的說法也說得通,但也只是說得通罷了。這其實就是后宮或者宅斗題材小說里常見的橋段,給這么多人送東西的話是要講究一個先后的。不是說因為順路,怎么方便就怎么來,而有相當的說法。 而且這還真不是后世的小說作者想的太多,對古代后宮后宅生活的臆想。就如同《紅樓夢》里展現出來的一樣,一盒十二支的宮花,給到處送,如果沒有一定的先后說法,林meimei何必那樣懟人呢? 林meimei小性兒只不過是書中人的一面之詞,實際上她是那個時代相當標準的大家閨秀,無理取鬧這種事是不至于的。 雖然不少人都心中疑惑,但這時候都眼觀鼻鼻觀心,只當是不知,就隨著王志通先送龔德妃處了。 王志通笑呵呵地送過了龔德妃處,這才往馮賢妃處送東西。馮賢妃也像是根本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了也不在乎一樣,相當和氣地接待了王志通。與他說了幾句客套話,又叫宮人放了賞賜,這才叫王志通能告辭離開。 至于之后送曹淑妃那里,倒是沒什么可說的...四妃之中只曹淑妃資歷最低,也因此她做一宮主位時,宮里與福寧殿一樣在福寧宮內的宮苑已經都有主了。后來曹淑妃即使盛寵,也只是比別的普通妃嬪住的更好、地段更佳,本質上卻沒什么不同。 所以從‘順路’的角度來說,最后送她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雖然若是她最得寵時,順路不順路從來不是什么問題。 “這就是外邦進貢的珠寶了?”曹淑妃看了送來的東西,輕輕哼了一聲:“這些東西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當然,也看和誰比,和前兩年比,這次的東西倒還算過得去,但還是沒法兒和先帝,還有官家剛登基時相提并論?!?/br> 曹淑妃當然沒趕上過先帝在t位,或者郭敞剛登基時的‘好時光’,但那時候的東西她是見過、得過的。畢竟她也是盛寵一時的妃嬪,最鼎盛的時候,官家私庫里的好東西,她什么弄不到手? 對于曹淑妃這般說法,王志通等人能說什么呢?不過是笑著奉承幾句,將之應付過去而已。 離了曹淑妃的漱芳殿,才有人道:“淑妃娘娘的性情倒是與之前沒什么不同...都說宮里人心易變,可到底有些人不同?!?/br> 這話聽起來沒什么,甚至有些褒義。畢竟宮里的人大多勢利,因此是有多副面孔的,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好的時候一套壞的時候一套、對上一套對下一套等等,再常見不過了。若是有人能一直如一,那真是難得的‘赤誠君子’了。 但對應剛剛曹淑妃挑剔的表現,裝腔作勢的姿態,顯然不是夸人的。這是在內涵曹淑妃已經大不如前了,架子卻不倒,仿佛自己依舊是后宮第一的寵妃呢! 只能說,曹淑妃先前紅的時候高高在上,對下隨意,確實得罪了不少人,這個時候可不是讓人說這樣的‘刻薄話’?另外,這也是宮里的常事兒了,就是曹淑妃之前沒有得罪人,宮里也少不了勢利眼偏要落井下石。 這樣的閑話就不是先前那種了,王志通清了清嗓子提示...剛剛說話的人立刻就閉了嘴。 有人似乎是想給個臺階下,跟著轉移話題道:“都知這是往玉殿去罷?也是,應當先給高順儀送去!” 皇后和四妃送完了,就該給嬪位上的貴人送了。不過不同于皇后和四妃,這種規模比較大的放賞總少不了,她們之下的妃嬪有沒有份兒就得看個人情況了。雖說品級高的,得賞的可能性更大,但世事無絕對。 比方說這次嬪位上,就只有不到一半的后妃能得賞。至于之后的婕妤、美人、才人,能得賞的,更是加起來一只手都能數過來。 當然了,不管別人有沒有,總少不了‘高順儀’的。如今宮中誰不知道,這位是真正的當紅!以這次賞賜珠寶為例,真要說的話,四妃也不見得比她得到的東西更好——表面上,她所得的珠寶數量、品類都與曹淑妃、龔德妃一般,略少于姚貴妃、馮賢妃??紤]到她位份低一級,但膝下有皇子,還特別得寵,這倒也說得過去。 然而實際上,數量、品類算什么呢?是寫在紙上,到時候要用來留檔記錄的,至于東西實在好壞,只有經手的人能看到。給‘高順儀’的東西是官家一樣一樣看過定下來的,可以說件件都是這批珠寶中的極品。 珠寶這種東西,向來是好上一等,價值就要指數提升的!特別是到了極品那一等。 大概也只有給張皇后的那些,才能從總體價值上超過給素娥的,但從平均價值上來說還是不如。更不要說有沒有用心,其實是看得出來的——給張皇后的,郭敞也只是按照價值指了足夠的量就是了,給素娥的卻是都看了,揀著她會喜歡的來的。 王志通一行人來到玉殿,稍等片刻就見到了素娥。素娥不是那種自傲自矜,又或者因為身份不夠,反而更要強調排場的后妃。所以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出來了,將原本過于家常的褙子換成一領輕薄大袖衫,頭發又抿了抿,如此也就算了。 見了禮后,賞賜就擺到了素娥面前。宮人給王志通等人拿了茶水和果子招待,素娥便與王志通說話。 “這是暹羅產的珠寶?暹羅有這許多好寶石么?怎么瞧著,品質忒好了些?!彼囟鹂戳丝?,覺得有些不像。暹羅在后世雖然也是世界彩寶交易中心之一,但所產寶石其實沒那么齊全,也就是紅寶石最為出名了。 “順儀好眼力?!蓖踔就ㄐα诵Γ骸斑@里頭也只有紅寶大多是暹羅產的,其他各色珠寶,多是從獅子國而來?!?/br> “獅子國?”素娥一下沒想到是哪里,甚至覺得這可能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國家。 可能就是華夏人道聽途說來的,所以才有這樣不正式的名稱。就好像《西游記》里許多國名,很多聽著像虛構的,其實都是有本而來,或者有古籍記載,或者人們口耳相傳。但這不能說歷史上就真的有那些國家——所以還是虛構的。 “回順儀,‘獅子國’是舊唐時的稱呼,如今四方館的通譯翻譯了許多外邦文字,各國名也規矩了起來,不再是獅子國、女人國這樣不成體統的了。就像這‘獅子國’,按照大食人的記載,便被翻譯成了‘細蘭’。不過這也是從音而來,并不表意...” 說‘細蘭’素娥就完全明白了,點了點頭道:“細蘭國?那兒倒是盛產寶石的,不只是咱們這,西邊的‘歐羅巴’也從細蘭國獲取珠寶——自然,這些珠寶也不只是細蘭所產,那兒可以說是集散了東西方最好的珠寶?!?/br> 細蘭就是‘錫蘭’,也就是斯里蘭卡嘛!后世斯里蘭卡最出名的就是旅游、錫蘭紅茶和寶石了。 “順儀明見,細蘭國自來產上等珠寶,舊唐時大食商人便攜帶這些珠寶來朝...”王志通不急不忙地講起了古。他雖然只是個宦官,自小受到的教育有限,但坐到如今的位置上,一向也是以善于學習聞名的。不說成為學究吧,至少雜七雜八的東西都知道。 ‘大食’便是華夏古代對阿拉伯人的普遍稱呼,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商道上的‘使者’,這一點素娥知道,當下順耳就聽了不少如今外頭大食商人的事兒。 說了一會兒話后,王志通再次告辭。素娥也知道他作為郭敞身邊頭號人物,不比她這個后妃再得寵也忙的有限,要告辭就是真的有事,不必去留的。便笑著點點頭:“王都知且去忙罷,別在我這里耽擱了?!?/br> 離了玉殿,有人便說道:“到底是高順儀呢!再是得寵也一如往昔,前頭什么樣,如今還是什么樣...不是瞧著高順儀當紅,咱們私下里說奉承話,不一樣是真不一樣!” 后宮中多的是會裝、會演的妃子,但再會表演的也無法全無紕漏。上頭的人也就罷了,下頭的人焉能不知?畢竟貴人們表演很少會用到尋常宮人身上,而且真想要那樣演也幾乎做不到,那意味著凡是行動就不能松懈,畢竟主子跟前總是有人的! 如馮賢妃,她在宮里的風評夠好的了,依舊有不少人不以為意呢! 所以一開始時素娥對下寬和慈愛,對同等地位以及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從不擺架子什么的,大家并未當回事。這樣的情況在宮里其實并不少見,所謂‘王莽謙恭未篡時’,不少后妃位置還沒那么高、寵愛還沒那么盛時,也是能小心謹慎,挑不出什么錯來的, 但隨著時間流逝,素娥一直如此,甚至如今郭敞對她的寵愛到達了頂點,她還是對下和善,從來沒有看不起人的樣子。大家才信了她本性如此,之前種種并非‘表演’。 “高順儀么,的確是難得...唉,別說這些了,被人聽了去,還當是指桑罵槐?!睂m里前后不一、表里不一的人多了,聽這話確實可能會心里不自在。 “對了,之后還有幾位娘娘要送?”有人問道。 “咱們只隨著都知再送過四位娘娘就是了,其他的自有別人去送?!?/br> 雖然這次是比較重要的賞賜,但顯然也不是所有后妃都有‘面子’叫王志通親自送上門的。而就在差不多的時候,另一路送賞賜的也順利進行著,直到最后完成工作——這一天結束后,這一次賞賜花落誰家,賞賜的名目也就傳開了。 沒有得到賞賜的自怨自艾,得到了的也會暗自比較,以此確定自己如今在后宮的位置。 在這些人之中,要說最心態失衡的,大約是那種有得到賞賜的可能,最終卻沒得到的吧。重點不是賞賜的價值,而是這份賞賜背后代表的東西。 比如清新殿,方采薇等了一天,沒有等到送賞賜來的人。表面上沒什么,內心卻是相當焦慮的...她如今是婕妤位份,膝下養著一個皇女,說來也很是得寵過一段時間,如今形勢也不能算差——差與不差也是對比出來的。 但即使是這樣,方采薇也和這后宮之中多數妃嬪一樣,無法眼睜睜看著寵愛一點點流失、稀薄。相比起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較,從而獲得一定寬慰,這種狀況中t,還是更無法接受自身地位的滑落,以及一旦滑落幾乎無法重新上位的現實。 后宮太多年輕的、漂亮的、吸引人的新人了,‘注意力’移開后想要再吸引回來,可以說是難于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