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終得安寧(6)
書迷正在閱讀:開局揭皇榜,我爹竟是朱元璋、我一直在掛機、紫羅蘭永恒花園、穿書七零,我成了賣兒的作死女配、快穿:靠生子成絕嗣帝王心尖寵、重生香江的導演、成人路、小梨花(校園h  1V1)、被便宜弟弟強占了、喵喵(1v1)
大哥,大晚上的,你們都睡著了,我和冬兒也不好去打擾你們。也只是將就一晚,沒什么事兒。被高氏大半夜的趕出房門,李大貴這也不是第一次經歷,想著馬上就要的高氏和離了,也沒必要再惹出什么事情來。 對李大貴這個三弟,李大業現在是只有嘆氣的份兒,唉!罷了!吃完早飯,趕緊的去縣衙和離。 不說李大業他們急著讓李大貴和高氏和離,就是高氏自己也是心急得很,當然,她更心急的是那五百兩銀子。 草草吃過早飯,高氏就朝著李春兒哇哇叫道:春妮兒,五百兩銀子你湊齊了沒有。要是湊齊了,咱們趕緊的去縣衙。 三嬸子,銀子湊齊,咱們現在就動身去縣衙。對高氏,李春兒真的是無語到了極點,就為了五百兩銀子,還緊催著人休了她。 這種女人,她真是長見識了。 當事人都急了,眾人也不多拖拉,一個個收拾了一番自己,就浩浩蕩蕩的往縣衙去。 路上,李春兒問李三元,三哥,昨晚聽你的意思,好像與縣令王大人很熟? 也不是很熟!只是前段時間,王縣令來黃鶴樓吃飯,突然把我叫了去,跟我說了好一會兒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以后在縣城要是有什么難處,或者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找他。還問了不少關于你的事情,聽他話里的意思,好像是有什么人對他下了要多關照我們的命令。提起這事兒,李三元也覺得很是奇怪,不過,在縣城里開酒樓,得能到縣令大人的照拂,也是一件好事兒。 原來是這樣。李春兒點點頭,心里則想著,這個人會是誰? 看來,等一下到了縣衙,得問問那個王縣令才行。 有人關照是好事兒,但自己心里有個底也能放心些。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來到縣城,不禁讓那些個衙役看傻了眼,還以為縣城出了什么大事兒,一個機靈的衙役忙跑到后頭去叫縣令大人升堂。 李大貴和高氏和離也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李春兒等人還是選擇了低調一點,報了家名之后,就和那些個衙役說是有事情需要請王大人做個見證,其他的事情絕口不提。 在縣衙門口等了一會兒,就見一身官服的王縣令親自迎了出來,笑瞇瞇的朝著李春兒道:原來是李三掌柜來了,快里面請。 當初因為買下黃鶴樓的事情,李春兒就跟著王老板來過一次縣衙,對縣令王大人還是有些印象,看得出來是一個為民服務的好官。但讓他一個縣令大人客氣的出來相迎,李春兒的心里還是有些納悶,想到李三元剛剛說的話,便帶著眾人跟在他后頭,笑著道:王大人客氣了,我們今日來,是有事想請王大人幫忙。但這事兒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宜讓太多人知道,只要王大人幫著做個見證就成。 有什么事情,李三掌柜盡管說。王大人領著眾人來到升堂的地方,走到案桌前坐下,一揮手,那些個衙役就紛紛退了出去。 李春兒也不想繞那些彎子,指著李大貴和高氏道:王大人,是這樣子的,我三叔和我三嬸子要和離,但因為要帶走一個女兒,怕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所以才來了縣衙找王大人,就是想王大人給他們做個證人。 給人辦和離這種事情,王大人以前沒少辦,一聽李春兒是為了這事兒,立即道:這好辦,我來寫一份和離書,你們要什么要求都說出來,我全部寫上去,最后由你三叔,三嬸子簽個字,按個指印,這事兒就算完了。和離之后,兩人便是橋歸橋,路歸路,互不相干。 那就有勞王大人了。李春兒客氣了一句,就拿出了五百兩銀票放在案桌上,將大概意思說了一遍。 身為縣令,王大人什么樣的人沒見過,一瞧高氏和李秋兒見到李春兒拿出來的五百兩銀票時,就露出一臉貪婪之色,其中的彎彎繞繞也明白了一大半,提筆就寫了起來。 不一會兒,一式三份的和離書就出來了,同時也注明了在李大貴和高氏和離之后,李秋兒跟著高氏,李冬兒跟著李大貴的事情,特別是關于李春兒拿出來的那五百兩銀子的事情。 寫好和離書,王大人就朝著李大貴和高氏道:這和離書一式三份,你們兩人各一份,在縣衙里存一份?,F在,你們兩人過來簽個字,按個指印就行了。 我先來。高氏眼睛不離案桌上放著的銀票,推了一把準備上前的李大貴,直奔案桌,看也不看王大人遞過來的印盒,直接將自己右手的食指放嘴里狠狠一咬,然后在三份和離書上按下了三個血紅的手指印,看得李春兒等人眉頭緊皺。 這到底是有多心急! 見狀,王大人干脆將印盒放到一邊,朝著過來的李大貴威嚴道:輪到你了。 沒了印盒,李大貴只好學著高氏的樣子,咬破自己的手指,在和離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 看著李大貴按下手指印,高氏面上一喜,指著案桌上,李春兒放下的銀票道:大人,那五百兩銀票可以給民婦了吧! 王大人冷冷的瞅了她一眼,將一份和離書,以及那五百兩銀票遞給她,你現在可以帶著女兒李秋兒走了。 謝謝大人。高氏忙接了過來,確定那是真正的五百兩銀票之后,眼睛煞時變得雪亮,也不理李春兒眾人,拉著站在她身后同樣眼睛雪亮的李秋兒就走。 秋兒。 娘,jiejie。 看著兩人就這樣走了,李大貴和李冬兒心里很不是滋味。 然而,他們的呼喚,已經小跑出縣衙大門的高氏和李秋兒便沒有聽到,因為此時她們的眼里只有李春兒給的那五百兩銀票。 就這樣,隨著高氏和李秋兒毫不留念的離開,李大貴和高氏和離的事情也告了一個段落。 眾人心里雖然有些心酸,但更多是輕松。 李大貴拿了和離書,眾人謝了王大人,就準備離開縣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