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被迫覓王侯 第217節
“為什么不與外面往來?”趙洛泱問向白婆子。 她自然知曉是為什么,但這些都是從系統中得知的。她早晚要問白婆子這些,以免將來會引起旁人懷疑。 白婆子想了想才道:“我們畢竟是從西蕃來的,與大齊的人總有些差別?!?/br> 趙洛泱思量片刻搖搖頭:“我沒覺得有何不同,相反的我覺得寨子里的人更好,鳳霞村的里正只會對我們厭棄、防備,寨子卻能將這么重要的活計交給我們?!?/br> “還有阿姝的案子……算計人的是柳家,而不是寨子?!?/br> 白婆子若有所思:“寨子的名聲不好,似你這般想的人畢竟太少了?!?/br> 就像當年昌樂公主和烏松節的婚事,都被人交口夸贊。 “那就讓更多的人知曉,”趙洛泱道,“讓他們知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氣死那些造謠生事之人?!?/br> “就像柳家那樣,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br> 白婆子聽到這話忽然笑了:“哪有那么容易?” “我奶說,眼愁手不愁,”趙洛泱道,“只要去做就沒啥難的,日久見人心,否則我們也不會在這里了,就像以前都說孫大人是個好官,要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知曉他居然縱容手下販賣女眷,欺壓百姓,逼著他們入軍戶。傳言是傳言,只要寨子在,總能讓人知曉寨子到底如何?!?/br> “難不成誤會一時,就要讓 人永世那般傳下去?那別人可就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了?!?/br> 許許多多的往事從白婆子腦海中掠過,這么多年了,他們都死了,可她還活著。是啊,太祖、先皇,他們那些旨意,那些對她的“關切”,直到現在還被人傳頌。 還有那烏松節…… 當年姜瑋殺到寨子里來時,她就想過,她死在這里,昌樂公主恐怕要與烏松節永世恩愛了。 昌樂公主也會成為太祖、高宗兩任皇帝心中的“痛”。 白婆子喃喃地道:“你說的沒錯,是該讓人知曉真相?!?/br> 不止這些,她還要為死去的那些人報仇,這件事不做,無法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時玖道:“也許現在昌樂公主還想不到,將來你會對她有多大的幫助?!?/br> 趙洛泱將意識分出一些回應時玖:“如果她知道我腦海中有系統,也許想要除掉我也不一定,畢竟這么可怕的東西,聞所未聞?!?/br> 腦海中傳來時玖的笑聲。 趙洛泱覺得不時地與時玖交談,會讓她無比的踏實。 白婆子想起一樁事:“你說鳳霞村的里正防備你們?” 趙洛泱道:“我們來了這么久,很少去東村,但每次出入,還會被人盯著。尤其這些日子往外賣炭,他們看得更緊了,可能是因為我們炭賣的價錢太低?!?/br> 白婆子道:“那你們要小心些,新上任的趙大人或許不錯,但是別以為孫集被抓了,一切就太平了?!?/br> “洮州沒有你們看著那么太平,許多村子的里正私底下早就勾結在一起。之前我就懷疑,孫集走了但底下的人卻還在等著新任知州,現在看來,他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br> “洮州知州這樣的官位,不會輕易落在旁人手中?!?/br> 白婆子不知道趙家女郎能聽懂多少,馮家看上的地方,絕不會因為孫集出錯就拱手讓人,還會安插其他人前來。 這次趙景云能在洮州衙署立足,已經讓她意外,早在孫集沒有被抓之前,她就聽到消息,趙景云是豫王府舊臣,后來趙景云不見了,她也曾讓人去尋找,但不會大費周章地去伸手幫忙,畢竟她還要護著寨子。 不成想,趙景云倒是有些本事,現在她弄不清楚,這一切是靠趙景云自己,還是背后另有一雙手。 難不成是 豫王沒有死? 雖然看似不可能,可未必會如此。人盡皆知,昌樂公主早就死了,可她不是還好端端地站在這里? 白婆子道:“總之,你們是遷民,如今又與寨子往來,一切都要多加小心?!?/br> 趙洛泱應聲:“多謝白姆媽?!?/br> “沒啥好謝的,”白婆子道,“我也幫不上什么忙,就是守門久了,看得多些罷了?!?/br> 趙洛泱與腦海中的時玖道:“我有些明白,為何白婆子要在寨子守門了。她這輩子可不就是在守門?!?/br> 只不過守的是大齊西北關隘的大門。 白婆子走了,趙洛泱這才又去看羅真娘和謝寡婦那邊的情形。 謝寡婦歡喜地拉住趙洛泱:“你奶做的那些鞋底兒都換出去了,你可知道換了些什么?” 趙洛泱也很好奇。 謝寡婦指著旁邊的一件舊皮襖和毛氈:“那邊堆著的都是?!?/br> 一開始寨子上的人可能沒發現那鞋底兒有多好,有人換回去之后,大家傳著看一看,就發現不一樣了。 楊老太她們做的鞋底兒,厚,針腳兒縫的還密,可想而知,用這樣的鞋底兒做長靴會有多結實。 大家覺得好,就紛紛都來找。 有人一口氣就換走了十雙。 換到的舊皮襖和毛氈都能翻新,穿在身上肯定暖和,就算拿回去趙家不想要,輕易就能換給別家。 弄來弄去,到了最后謝寡婦發現,楊老太做的東西換的最貴,等一會兒回到村子里,拿給楊老太看,還不得讓楊老太歡喜的不得了。 謝寡婦拉住羅真娘道:“咱還得弄點別的換,這事兒別讓它斷了,就算咱們沒東西,也能給銀錢?!?/br> “要不干脆將我娘她們帶來,”羅真娘道,“寨子不是要鞋底兒嗎?量好了做不是更好?” 羅真娘覺得行,娘是啥人,眼睛可比她們亮,來走一圈說不定能發現更多賺錢的道道。 大家在寨子上忙碌著。 不知道懷光的人正帶著一封信在官路上疾馳。 那是宋太爺寫給他兒子的信,今天早晨懷光從城中攔下的,這信讓他們送會更快,而且他們知曉宋大爺如今在哪里。 他們就在來洮州的路上。 第257章 收獲不小 宋光彥從南往北走,已經在路上大半個月了。 得知宋太爺自愿遷民去洮州,他就動了這個心思,要追過去。 他爹年紀不小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順順利利到洮州,雖說岷縣有秦家在,他事先寫了信函,請秦家接應一下。 但以他爹的性子,未必就愿意去求秦家,再說,也得他爹先走到岷縣才行。 唉,宋光彥從一個風光無限的狀元郎,以從七品入職大理寺,三年升為著作郎,到現在……因為對付馮家被清算,雖然躲過了牢獄之災,卻還是被貶去瓊州做通判,保住性命沒錯,但有馮家一日在,就別想再進中書省,就算是斷送了前程。 想一想,當年臨軒唱名,就像是恍惚間發生的事。 這次他們主張皇上保下豫王爺,二十幾個人一同去太師府商議,還以為此事定能功成,沒想到皇上和太師會覺得趁機拿下豫王也算是解決了心腹大患,放任馮家動用手段暗算豫王。 如果豫王不是顧著身后一個州的百姓和身邊五萬大軍,可能為了保命中途敗走,可他硬是撐到將敵軍擊潰,自己和家將卻死在兵馬合圍中。 藩人已經敗走,那么合圍殺死豫王的人是誰?知曉內情的都心知肚明。 豫王死了之后,他們這些人便沒有了意氣。 馮家不知從哪里得知了他們二十幾人的名錄,將他們殺的殺,貶的貶。沒有豫王制約馮家,小皇帝和太師也只能眼看著馮家如此作為。 想到這里宋光彥心中一笑,他們早就料到會如此,太師著實糊涂,如今自食惡果,又能怪得了誰? 他現在動用京中的關系去洮州,仿佛自暴自棄般,洮州通判,不足掛齒,洮州、岷州又在馮家的掌心握著,京中好友都勸說他,莫要前往,此去與自戕沒什么差別。 可……他還是拿定了主意。 中了狀元之后,他爹就說他,愚鈍偏又剛正,擠去太師身邊,想要勵精圖治報國報民,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果然被他爹言中,他淪落至此也就罷了,他爹也氣得背井離鄉,他若是還不跟過去盡孝道,豈不枉為人子? “辛苦夫人了?!彼喂鈴┛聪蚱奘?,又看看馬車里面睡著的小女兒和已經懂事的大兒子。 “大爺別這么說,”宋大奶奶徐氏道,“我看也未必不好,離開京城,大爺也輕松不少,遠離朝堂也就不愁那些事了,就算洮州在馮家手里,只要大爺您做好自己的事,馮家未必就會向您動手?!?/br> “您回不去京城,不過一個小官而已,馮家也沒精神理會您了?!?/br> 話是這樣說,馮家又能放過誰? 馮家根本不用自己動手,他底下的那些爪牙就能收拾了他們。 宋光彥早就想明白了,此去不會太平,但他也顧不得許多。 “這次動身的時候,我還去求了簽,”徐氏道,“簽文上說,我們北上去尋爹是對的,還說這一去,不但能平安,還能添丁進口,家宅興旺,喜事連連?!?/br> 宋光彥點點頭:“希望吧!”嘴上這樣說不過是安撫徐氏,其實他對那簽文……半個字都不信。 什么添丁進口,家宅興旺還好說,他與徐氏都年輕 ,多生幾個孩兒罷了。 喜事連連…… 家里孩子都小,喜從何來? 都是騙人銀錢的罷了。 他別的不想,如果能讓他緩過一口氣,伸手救救那些與他一同被貶的同僚也好。 徐氏伸手遞給宋光彥一個炊餅。 宋光彥將炊餅送到嘴邊,不由地又嘆了口氣:“不知道爹能不能吃上這些?!彼钕矚g吃雞蛋,恐怕現在雞蛋沒得吃了,只要別餓著就好。 …… 天將黑了。 趙洛泱和趙學禮等人浩浩蕩蕩從寨子上回來。 大家忙碌了一整日,卻不覺得疲累,腰間有沉甸甸的銀錢,車上又換來的物件兒,只要看著這些,大家就有了精神。 驢車上,眾人還商議明日要做些什么。 “將村里半大小子也叫過來吧,”牛道昌和趙學禮湊在一起,“不用寨子上給工錢,就是讓那些小子給咱打打下手,等他們學成了,活兒干的多了,再算人頭不遲?!?/br> 趙學禮點頭:“行?!被顑焊傻目?,還能做些別的。 羊圈那邊的糞窖蓋完,牛圈那邊還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