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結局
第一百一十四章:結局 一晃半年時光就已經過去了,李佳玉的地位日益穩固,而秦宇也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抉擇,是留還是走。 呂倩兒這半年一直呆在秦府,和劉秀蕓的關系已經變得情同姐妹,秦宇也是暗中觀察了很長時間,也慢慢疑心漸趨。 朝廷的政務朝著秦宇所希望的方向在運行,他唯一比較郁悶的是李佳玉越來越依仗他了,他現在卻是掛著戶部尚書的名頭在內務府辦差,這戶部的事他基本安排給了提拔為戶部侍郎的鄧志鳴掌管,而原來的蕭侍郎被他找個理由調至地方。 徐直清原本計劃如果自己孫女能夠嫁入秦府,自己就全力幫秦宇上位,但是眼下看來自己的如意算盤是不行了,秦宇無須他的提攜,已經隱然和三公并列成為朝中有數的重臣,而事實上李佳玉事無巨細,都會征詢秦宇的意見,這讓徐直清著實郁悶。 但是好在秦宇似乎在內務府中,對徐直清算是最好的,徐直清也是隱隱透露了自己的心思,但是秦宇從未應承過什么,在秦宇心中此刻想到的卻是如何全身而退,他已經明顯感覺到李佳玉的威嚴越大,平日里秦宇已經盡量壓低姿態,避免讓李佳玉有主弱臣強的感覺,但是李佳玉似乎什么事情都要問他的意見,這讓秦宇多次想向李佳玉提出辭官一事都未能成行。 而大楚帝國也終于迎來了最危險的時刻,夏國終于戰敗了,夏國的國君和一干人等悉數逃到了楚國,而遼國在占據了夏國大部分地方之后,并沒有進一步東進的計劃,在西面和大楚的西大營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遼國知道此時并不是對楚國開戰的時機,多年對夏國作戰已經消耗了遼國大量的兵力,所以遼國采取了非常隱忍的態度。 按照李玉基生前的所定,在遼人剛剛擊敗夏國之時,就是大楚揮軍北上之日,雖然低價放糧的政策尚未見效,李佳玉也等不得了,命令李佳昌親自督戰,揮軍北上。除去南面提防南蠻的必要的軍隊外,大楚幾乎所有的軍力都集中在北大營和西大營,而上官劍的為首綠林之士則是守在南面,倒是減輕了一些朝廷的負擔。 遼國雖是疲軍之勢,但是占據地利之便,先鋒軍剛一接觸,楚國的三千精銳就被遼人全部吃掉。 倒是這一場仗讓李佳昌等人意識到遼人雖是疲態,但是依然戰力強于楚國,好在楚國用糧食從遼人那換取了不少馬匹,并從遼國請來了幾個教頭,組建了一支數量不少的騎兵。 大楚為這一戰積蓄良多,雖然初戰失利,但是很快調整策略,和遼國打起了消耗戰。 遼楚一戰持續了一年,最后大楚的軍隊終于占領了遼國的都城,遼國大王蕭峰維率領殘部逃脫,繼續在北面草原打游記戰。 李佳玉采納了秦宇的意見,對遼國的遼人采用了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對一部分人嚴懲不貸,梟首示眾,特別是以前遼人中的官員,而對一般遼人則采取了包容的態度,當地的官員采用了遼人,而不是漢人,這點朝堂中雖大有爭議,但是秦宇毫不退讓,正是秦宇這一舉動,暫時保證了占領區的遼人的安定,以遼治遼這一策略初步取得成功。 在遼楚爭鋒的時候,南蠻瞧準機會意圖北上獲取更大利益,但是此舉早在秦宇的預料之中,因李佳昌在北面滅遼,李佳玉對南面頗為擔心,但是朝中可以值得信賴的人卻是太少,秦宇被派去南面督戰。 南蠻雖然人數多過南大營的守軍,但是上官劍等人驍勇善戰,在秦宇的指揮下,抵擋住了南蠻的進攻,北面戰事一了,李佳昌知道南面戰事吃緊,揮師南下,和秦宇會合,終于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將南蠻諸部擊潰,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南蠻諸部敗落后,并沒有和往常一樣稱臣即刻,秦宇要求南蠻各部族長必須將子女放在京都做人質,并且要將蠻族部落逐步從西南南遷移,雖然遭到了幾個部落的反對,但是這些部落很快被鏟平,最后剩余各部無奈,只得聽從秦宇的安排。 遼人和南蠻平定后,戰后的生產很快得到恢復,而朝廷中的矛盾也逐漸凸顯出來,李玉仁忍受不了李佳玉的日益穩固的地位,冒險暗殺李佳玉未果,雖未暴露。 葉若兮終于知悉了李玉仁背后在支持誰,為了擺脫李玉仁,在秦宇的幫助下,借助皇上的力量終于扳倒了李玉仁。 呂倩兒在臥底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秦宇,吳仁爭霸天下的野心也逐漸暴露,但是吳仁糾集的力量不過是一些江湖綠林豪杰,經過多番爭斗,秦宇最后依靠呂倩兒和密院厲無行的力量成功誅殺吳仁,也牽扯出當年一段謀殺戶部侍郎的懸案。 李佳昌在南蠻一戰后,遵守諾言,退出朝堂,卸去軍職,岳文亮榮升兵部尚書,秦宇終于倍感寂寞,多次向李佳玉請辭,在吳仁和李玉仁被紛紛鏟除后,李佳玉終于同意了秦宇的要求,秦宇最終回到了穿越的,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