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節 尊嚴游行(解禁章節)
其實,這倒沒有,經濟生活上神州城很平穩,這和岳效飛的自知之明是分不開的。他對于經濟上面的事,除了提供自己知道的知識之外,根本很少管。 如此的對于經濟方面放手管理的方法,也是岳效飛根據中國固有的“傳統”,行政命令無理干涉經濟生活的“毛病”,想出來的措施。而且他自己除了道聽途說出來的理論,又能知道多少經濟管理的事。 所以“放手”,讓有經濟頭腦,或者說讓愿意發財、愿意帶著大家發財的人去搞。這就是他的基本想法,至于行政直接的、硬性的干預手段他壓根沒想過,而且也是非常厭惡的,這都來源于現代那些可惡的“城管”所給他的印象。 行政干涉經濟,說白了無利不起早,官員干涉經濟無非是想向自己兜里撈罷了,不是名就是錢。因此在神州城的行政體系當中,行政系統對于經濟主要是執行方面,而決策權是交給議會來處理的,雖然最終執行也是由“首席執政官”領導下的部門來執行,那和行政干預是兩碼事。 話說回來,議會不會不正當干擾嗎?當然也會,但盯著議員的眼睛多,畢竟百姓自己選的。而且他們有時間限制,連選連任不得超過兩屆,想在眾目睽睽之下形成“個人極權”或者“集團極權”談何容易。 更不要說一旦犯了被定義為“黑社會”的集體舞弊,那可就是“趕盡殺絕”,后三代人大約只能以掃大街、掏大糞為生去攢信用點了,這“不宜子孫”的代價也有點大得讓想貪的人承受不起。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臺灣還沒打時,神州城議會已經開始策劃臺灣的建議,甚至已經開始進行規劃,并準備了部分材料。按神州城百姓的話說:“議員嗎,你就得有先見之明,不然的話,你下去讓我來!” 岳效飛嘴里的“狠話”,便源于上次溫州城的一些商人聯手在“蛙跳作戰”之后,于江南來的“平民營”當中的糧油、物資上搞東搞西的處理方式上。 那些人法院宣判的結局是,財產沒收,主要人物絞刑,參預者光頭隊報道。而且他們后代的信用點已經跌到了負的幾千點以下,重新攢起來所要付出的,想想看吧……! 受影響的后代們,當然不會蠢到跑去清統治區,那和自殺沒什么分別。所以,那些人死后沒有家屬收尸,甚至他們家里連他的靈位都沒有,族譜當中更當其刪除。這對于這時頗相信地府概念的人,無疑是非常具有威懾力的。 陽世把你“趕盡殺絕”,而且要你在陰間連褲子都沒得穿,變成沒有靈位的孤魂野鬼。試問神州城哪有人敢再想非法獲利的點子,都知道城主大人的手段,那實在是通天徹地的毒。 紀敏萱看著岳效飛的神情,眼睛一轉,突然道:“誰,還不是因為城主大人你??!” “我?!”岳效飛不明白自己為何會犯了“眾怒”嘴里嚅嚅而言“我……我除了有些好色以外,好像沒什么大毛病??!” “哼!”抓住岳效飛“痛腳”的紀敏萱白了他一點道:“你還知道你好色啊,你瞧瞧你這一個人出門才幾個月功夫就……怎么讓人放得下以??!回頭……”說到這兒,紀敏萱看了一眼望月綾乃,咽下了嘴里的話不說了,讓岳效飛自己去猜吧。 事實是這次的游行,是因為江南清軍入侵江南之后所造的殺戮而引起的。 當江南淪陷之后,那兒發生的事物被僥幸逃出來的人帶到神州城之后。那些天在神州真理報上連篇累櫝報道的的慘事,使整個神州城沸騰了、驚醒了、憤怒了!甚至書院的學生們進行了神州城有史以來第一次上街游行。 曾幾何時,他們還是淪于戰火當中的孤獨的無依無靠的百姓,不知明天,也沒有明天。也并不懂得作為人的尊嚴價值幾何。 可是現在他們到了這兒一一神州城、溫州城、中華明月灣給了他們安全,給了他們過更好的生活的可能,讓他們明白一個人應該享有的尊嚴。 雖然神州城的規矩,對于所有這個時代的人,多多少少顯得有些怪,有些不合情理。然而,在這里就意味著安全、生存、幸福、尊嚴,而離開這兒就是死亡、貧窮、接受被奴役的命運。 不,不需要轉變,需要的僅僅是選擇罷了。 隨著神州城以人性化為主要方面的宣傳,隨著神州城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神州城的市民的思想開始有了變化。比起以往的中國人,他們更加富有的人性的光輝,在平和的環境當中他們更加富有思想和對于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渴望。 而現在,清軍入侵江南之后,對于財產的掠奪、對于漢人女子們的蹂躪。使神州城的市民們感到稍有惶恐、不安,以及對于他們泯滅人性行為的憤怒。 江南百姓遭受的**,使自尊感在強大的神州軍保護下,逐漸變得強烈起來的市民們所不能容忍的。 他們認為,這不僅僅是對江南百姓在安全及尊嚴上的侵犯,這是對全部的華人進行的侵犯,如果不對他們進行猛烈的反擊,那么華人就會淪為二等民族,一個沒有民族凝聚力的國家不要說崛起,甚至根本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因此,學生們利用雙休日上街開始游行示威,他們的口號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幾個字:“出兵、復仇!出兵、復仇!” 倒是“神州真理報”保持一向冷靜的態度,闡述了暫時不能出兵的理由。 “神州軍的裝備還在進行當中,而且現在神州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正在總司令岳效飛的率領之下進行基礎資源擴展的戰爭,神州軍并沒有太大余力進行多條戰線上的戰爭……云云!” 幾天之后,向江南基地運輸物資的護航艦隊與清軍艦隊交火,護衛艦隊的司令鄭肇基陣亡,給市民們帶來了更多的震動。游行在收到消息后的第二天以更大規模再度爆發,更多市民參加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