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大兒子程恒成為了替弱勢群體發聲的有名大律師; 二女兒程姝成為了實力派國民影后; 三兒子程典成為了在生命最后一秒按住剎車的公交車司機; 四兒子程哲成為了四處奔波的緝毒警察; 小女兒程娜成為了程氏企業的繼承人,致力于構造希望工程。 記得程晚吟剛起了收(和諧)養(和諧)孩子心思的時候,是一起警方破獲幾大拐賣人口團伙之后的時間。 那時候,警方在破案后一直在為這些瘦骨嶙峋的孩子們尋找和聯系親生父母。同時也按照那些抓獲的人販子提供的線索,找到了一些被拐后因為品相不佳或者極力反抗致殘的小孩子們。 王槿之的大兒子和四兒子就是為數不多被人販子賣到乞討組織的,所以身上都帶有些許殘疾,也同時有打架、偷東西的黑歷史。 但除了“大兒子程恒的家庭在警方聯系通知后拒不承認有這兒子,以及小女兒程娜的父母因為找她出了意外”以外,剩下的三個孩子其實都有被自己父母接回去。 只不過與其他興高采烈找回孩子的家庭不同的是二女兒程姝、三兒子程典、四兒子程哲他們家在傷心尋找過他們一段時間后,又生了弟弟meimei。 這就導致他們被找回后,因為身體上的殘疾或者曾經偷竊的歷史,被周圍鄰里和弟弟meimei擠兌猜疑——從而始終融入不進他們曾經日思夜想的家庭,變得越發孤僻。 然后原生父母的嫌棄就成為了他們的導(和諧)火(和諧)索,讓他們再次離家出走。 等流落街頭的程姝、程典、程哲三人再次被警方找回后,他們的父母的確變得對他們好了一些,但不久后就恢復了原樣。 甚至程姝和程哲的家庭在變本加厲擠壓著他們的生存空間,冷暴力,辱罵,毆打,使其變得越發窒息,耗干了最后一點親情。 整一個惡性循環。 程晚吟的四兒子程哲就曾經有一位和同樣年齡、同樣差不多經歷的小伙伴。對方就因為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在原生家庭的冷暴力中跳樓自殺了。 要不是程哲他最后陰差陽錯地碰到了曾經在警局有過一面之緣的程晚吟。否則,最終流落社會的他大概也會走上他們大哥程恒曾經被迫偷竊的老路吧。 不過他的經歷并沒有程恒那么凄慘。 同樣是被人販子賣到乞討團伙,但因為程哲是因為本身是殘次品——他是弱視,天生雙眼近乎失明,所以在那個乞討組織可以直接偽裝成瞎子乞討的。 倒是并沒有吃過多少苦。 但他的大哥程恒卻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他是因為激烈反抗不聽話,才被那些人販子打折右腿骨的。他是被變成了殘次品,賣到乞討團伙。 在那個專門控制小孩乞討的團伙中,小小年紀的程恒再次慘遭厄運。團伙里那個沒有掛牌的黑醫生活生生將他打折的腿做了截肢。 程恒差點就沒有挺過那次術后反應。 程晚吟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大兒子的時候。 那時候她幫助警方用升級版的天網系統,破獲了幾起拐賣團伙,去警局辦些手續。一進門,程晚吟就看見了那個孩子。 他孤零零地坐在警方靠近角落的那個藍色塑料椅上,被過長的黑發遮住的一雙略顯冷淡的眼眸正對著地面,低垂著。 與周圍和父母抱在一起抱頭痛哭的孩子格格不入。 那時候,十二歲年齡的程恒算是這群小孩里年齡最大的,皮膚還曬得黝黑,高高瘦瘦地筆直地坐在那里,就如同一棵筆直的小白楊。 但程恒的頭卻始終低著,黑發遮住他的眉眼,看不清他的神情。 直至天色已經幾近傍晚,程晚吟從里面辦完所有手續出來時,發現那個孩子還坐在那里,背脊挺得筆直筆直的。 這時候那些被拐賣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了,警察局已經徹底空了下來。 程晚吟問旁邊的警員,“這孩子為什么沒有父母來接?” 他們說,“打過這孩子家里很多次的電話了?!?/br> “但那家父母在他失蹤后已經離異,組建了新家庭,所以就以這孩子曾經被逼著偷竊——手腳不干凈為緣由,不愿意來認領他?!?/br> “我們也嘗試過再打,但還沒有打通,對方就已經掛斷了?!?/br> 那位跟程晚吟交談的警員很是懊悔不已。她說?!斑@孩子是聽說控制小孩乞討的那些人被抓后,自己找過來的,特別懂事,也特別讓人心疼?!?/br> “他上過小學,吐字也清晰,根據他的描述我們能很快確定他父母的身份?!?/br> “但如果知道是這種情況,我肯定不會把孩子被那人販子賣進乞討團伙后逼迫做的事告訴他們。至少不會說他曾經偷竊過的事?!?/br> 那時候,程晚吟發現那個黑發男孩低垂的頭顱似乎微微動了動,似乎聽到她與這位警員交談的話。他站起身,突然對她們沉默地鞠了一躬。 程恒那時候大概是知道再也等不來自己父母了,便拾起來放在一旁的木棍,支撐著身體,站了起來——也就是這時候程晚吟突然起了收(和諧)養(和諧)孩子的心思。 所以她跟在程恒的后面走出了警局,看著前方那個年齡小小的孩子挺直著背脊,低垂著頭。 他的右邊小腿下面空蕩蕩的。拄著那個不知什么哪個掃帚上拆下來的木棍,靠著左腿發力,一蹦一跳地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