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我們先進去換些銅板吧?!眳橇惶嶙h道,他看著錢莊的大門,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眾人點頭同意,一起走進了錢莊。 錢莊內,一股淡淡的檀香撲鼻而來,讓人心神寧靜。柜臺后,一位老者正閉目養神,似乎并未察覺到他們的到來。 “請問,我們可以在這里換銅板嗎?”趙別枝輕聲問道,打破了錢莊內的寧靜。 老者緩緩睜開眼睛,打量了他們一眼,然后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可以掃碼付款兌換。 一袋銅板是68元,里面包含三個大銅板,三個中銅板和六個小銅板,全部裝在一個布袋子里,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 “謝謝老人家?!壁w別枝接過銅板,禮貌地笑了笑。 “不客氣,年輕人,好好享受在咱們順和小鎮的時光吧?!崩险呶⑿χf道,然后又閉上了眼睛,繼續他的養神之旅。 五人于是離開了錢莊,懷揣著好奇的心緒踏上了探索小鎮的旅程。 第219章 世外桃源 走在古鎮的青石板路上,晚秋清晨的微風輕輕拂過臉頰,兩旁的店鋪逐漸開門營業,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一瞬間,嘉賓們好像理解了古鎮老板雇傭他們來鎮上做工的原因。 鄉村的勞動力流失非常嚴重,尤其是陳陵村這種剛脫貧沒多久的村子,更是留不住人的。 青壯年們早早地就收起了行囊,要么努力考學、要么外出務工,總之最終都是背離家鄉。 久而久之,村子里剩下的不是空巢老人,就是留守兒童。 營辦古鎮給村子里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崗位,對于忙碌了一輩子的老人們來說,比留守村莊更可怕的大約是失去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勞力,因為日漸衰老而只能困囿于一方窄窄院頭。 “奶奶,牛rou面多少錢一碗???”趙別枝在街口發現了一家不大的面館,經營其的是一位六十出頭的老婆婆。 老婆婆聞言笑瞇瞇地回答:“兩個小銅板?!?/br> 趙別枝聞言從錢袋里掏錢投入了店門口收集銅板的箱子里,其他人因為起得早也都沒來得及吃早飯,見狀也都紛紛投幣點菜。 面和各種食材應該是有人一早就準備好了的,老婆婆只需要將水面下鍋煮一煮撈起來,再放進早已準備好了湯底的大海碗里,最后澆上滿滿一勺牛rou。 兩枚小銅錢,換算下來也就是7塊錢左右。 7塊錢,這么足量的牛rou面,也就是這種較為偏僻的古鎮才有的物價了。 而當幾人開始品嘗面前的牛rou面時,卻被其中那濃郁的香味驚到了。 微辣鮮香的紅燒牛rou,加上煮的勁道彈牙的面條,以及早早地就熬好了的高湯底,在微冷的早上吃上這樣一碗熱乎乎的面條,整個人的身上似乎也都隨之暖和了起來。 面的分量很足,一碗面下肚,感覺整個胃都脹鼓鼓的了,急需要起來走走消食。 * 古鎮建在茂密的林間,村子里的建筑不是商業化古鎮里常見的白墻青瓦,而是采用了明快的黃欖木作為房屋的主要架構,再鋪上深綠色的琉璃瓦,屋頭有茂密的常綠闊葉樹木拔地而起,在屋前和道路的中間灑下一片樹蔭。 不得不說,建立古鎮的人在建筑和布局上頗有造詣,整個古鎮被設計得錯落有致,但又不顯逼仄擁擠。 鎮上的商鋪大多都是賣吃食的,除此之外也有賣土特產的店和雜貨鋪子,整個古鎮商業化的占地面積不算大。 走到街尾的時候,趙別枝卻發現居然還有一條上山的路。 顯而易見的是,這也是后期特意修建出來的登山步道,也不知道山上還藏著什么樣的好景致。 順著登山步道往上攀爬,先要穿過一片茂林修竹之景,再躍過搭著竹子做的獨木橋的清澈小溪。 “誒,那是什么?”經過橋上時,辛云突然出聲,指著小溪上方垂著的一處秋千問道。 這秋千是懸掛在一顆大樟樹上的,樟樹原本是生在岸上邊緣的地方,不知道是先天還是人工的,只朝著小溪中間那一側生長,粗壯的枝干一直蔓延到了小溪對岸,成了一棵不折不扣的歪脖子樹。 而秋千則是正好懸掛在歪脖子樹的枝干中間,垂在小溪之上,看起來別有一番意趣。 趙別枝突然想到了什么,她看著身后跟著的攝影師,眼珠一轉,朝著辛云促狹地眨了眨眼:“辛云,你想不想拍一組美美的林間寫真?” 辛云有些驚詫,她伸出手輕輕點了下自己:“我?” 趙別枝點點頭,“我看到山下的古鎮也有開漢服館,你去挑一件衣服,咱們來拍溪上秋千的寫真圖?!?/br> 穿書之前,趙別枝在原來世界的社交平臺上就經常刷到這種類似的寫真。 不過在這個書中世界,她目前還沒有發現有類似的景點,沒想到竟然在順和古鎮誤打誤撞地發現了。 身為文旅局的工作人員,趙別枝對于文旅開發有著非常敏銳的感知力。 從踏入這個古鎮的第一刻起,不,或者說是從老鄉口中得知這個古鎮存在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經在籌劃著幫忙開發引流,從而打造出一個新的熱門景點。 s市從來不缺少好的景點,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如果沒記錯的話,前世那個引得無數人打卡拍攝的溪上秋千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山旮旯里的小溪,因為特有的江南氛圍感,而突然于網絡上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