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看她滿臉迷茫的樣子,顧圓圓就知道她肯定是還對今天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趕緊點開了熱搜遞給她看。    “你看!”    趙別枝接過手機,微博的發布者是一位名叫“愛發呆的小羊”的博主。    @愛發呆的小羊:媽呀,朝暉杯這兩幅作品雷同度有點太高了吧?組委會你們都不審核的嗎?完全就是實打實地抄襲了吧,而且抄得還這么拙劣,高下立判了。[圖片][圖片]    趙別枝點開了圖片,一眼她就認出了其中一幅是陸熹朝畫的,畫面的主體是大朵大朵的向日葵簇擁著鏡面,鏡面里的內容是一道模糊的人影,隱隱能看出輪廓。    但卻在對方的眼部做了豐富的細化,眼角微挑,帶著淡淡的笑意,盡管只能看清那一雙眼睛,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絕對是一位美人。    很顯然,這幅畫有致敬格拉夫的《花與鏡》的藝術成分在其中,但不管是技法還是色彩都做了創新,點睛之筆就是那一雙眼睛。    昏暗的房間,就連本該明媚的向日葵都顯得有些衰敗,但看到那雙帶笑的眼睛,以及人影后隱隱透出的微光,就能感受到一股驅逐了喪感的活力。    作家的情緒非常飽滿,顯然是一副上乘之作。    而第二幅畫,同樣也是致敬了《花與鏡》的創意,畫的則是大簇大簇的紅玫瑰,圍繞著黑色的鏡框,而鏡中的景象也是死氣沉沉,給人一種陰郁的感覺,荒蕪的庭院、枯朽的花枝。    而本該客觀反映這一切的鏡子上卻無端睜開了一雙眼睛,那眼睛里的情緒讓人膽寒,覬覦、貪婪、以及想要摧毀一切的殺意,讓人看完以后心里毛毛的。    老實說,這兩幅畫光從技法上看都是上乘之作,倒也談不上博主說的高下立判這么明顯,只不過前一幅的色彩運用要更加巧妙和大膽,最后呈現出來的氛圍也是讓人心生愉悅的。    回到最初爭論的問題,這兩幅畫的雷同度的確有點高,都致敬格拉夫的《花與鏡》,又都在鏡子上加入了眼睛的創新元素,還同時參加了朝暉杯的初賽選拔,確實有點太巧了。    趙別枝看了一眼另一幅的作畫者,名字是……程天?    這名字,總覺得有點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到底在哪兒聽過了。    趙別枝搖了搖頭,點開了評論區。    此刻評論區已經是掐作一團。    【瘋了吧,誰抄誰???第二幅可是知名新銳藝術家程天老師的畫】    【程天?是不是上半年在b市美術館辦了自己的畫展那個?】    【對對對,之前還和奶茶店墩墩茶做了聯名活動】    【我覺得夠不上抄襲吧,只是有點撞元素而已,畫得也是各有千秋吧,個人更喜歡第一幅而已,比較陽光】    【第一幅是誰畫的?陸熹朝?這個名字好耳熟……】    【???陸熹朝不是小漂亮的名字嗎?】    【什么小漂亮?】    【《寶藏般的鄉村》里特別喜歡枝姐的那個小畫家,據說是在蕪縣療養來著】    【對對對,水村文創的柄圖就是他畫的!特別可愛,我買了好幾個鑰匙扣掛件】    【小漂亮應該不會抄襲吧?看著不像是那種人???】    【你的意思是我們程老師抄襲了?】    爭執一觸即發,之前鄉村的粉絲們和這個藝術家程天的粉絲吵得不止不休,還有不少人在評論區@趙別枝,讓她來看看這是怎么回事。    趙別枝低頭點開了自己的微信,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消息已經99 了,點開以后吳六一正在瘋狂@她,說的也是這件事。    吃瓜吃到自己認識的人身上,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還沒等趙別枝去聯系陸熹朝,一旁的顧圓圓就激動地晃了晃她的手臂,“枝姐你快看,程天回應了!”    第153章 惡人先告狀    程天的回應可以說是有理有據,他曬出了從三月中旬開始的作畫過程照片,每一張照片都附帶著拍攝日期,整個時間線非常清晰。    @程天:關于本人參加本次朝暉杯提交的作品有關爭議,先作出如下回應。    作品《鏡與影》靈感來源于美國畫家格拉夫的《花與鏡》,在致敬原作的基礎上做了大量創新,皆為本人獨立思考完成,以下為本人作畫完整時間線[圖片][圖片][圖片]。    最后,作為一名創作者,我深知其中不易,也十分尊重每一位創作者的心血,更不可能做出抄襲這種自掘墳墓的事情,望周知!    *    趙別枝仔仔細細地看了每一張圖片,對方開始創作的時間是三月中旬,可她三月初的時候就已經在陸熹朝家里見過另一幅畫的初稿,怎么算也不可能是陸熹朝抄襲對方。    難道真的就是單純的創意撞車?    這么想著,趙別枝點開了評論區,卻發現里面鋪天蓋地的全是抨擊陸熹朝抄襲的言論。    她往下翻了好久,才找到了這種言論的來源。    原來是一位看起來像是知情者的用戶在下面評論了一句“你和陸熹朝好像是師兄弟吧?畫之前都沒有提前溝通交流過嗎?”    程天的回復是——“之前問他的時候,他明確回答我是不準備參加的,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想參加了?!?/br>    此話一出,頓時引得下方的吃瓜群眾議論紛紛。    一開始不準備參加,后面突然決定參加,最后交出來的作品卻和自己師兄的作品高度雷同?怎么聽都覺得不太對味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