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那個紅袍小將灰頭灰臉從船上下來,杜十七湊過去跟他打招呼,說:“方才多有得罪,在下天長杜十七,請問少將軍是……” “我知道你是趙元佑的狗腿子,一邊去。不是給你們劃了塊地盤嘛,老老實實回你狗窩里縮著去,咱們用不上你?!毙②s他跟趕蒼蠅似的,“別煩小爺。招小爺煩揍你啊?!?/br> 天長杜家呀,前朝祖孫三狀元,一門十進士的江南望族啊,便是金陵太守見了他十七公子,也只能拱拱手和他平輩見禮好嗎。人都說滄州柳家號稱滄州王,當家的柳老爺看到他也是客客氣氣的哇。到秦國公家這位小爺嘴里,就成了趙元佑的狗腿子!雖然做未來太子的狗腿子不丟人,可是官場上還要講個虛面子好的吧,你干嘛要說的這么赤果果?十七公子的表情跟臉上被狠狠揍了十七拳似的難看。 小將看他笑的比哭還難看,高興地挺胸收腹站直指揮家將們下行李去了。 秦國公家當眾打了天長杜家的臉,效果那是杠杠地。雖然劃分新京城地盤時,杜家占的地盤很不錯,但是八公除了潘家以外,那幾位治私宅都是找的柳家,而且來的都是女將,杜十七干脆都沒敢朝邊上湊。至于潘家,據說是潘妃回老家洛縣養病,官家體諒她從小進宮侍奉先帝不曾奉養父母尊長,打發潘太師全族回洛縣和潘妃共享天倫去了。所以呢,新京城只有七座國公府。這七座國公府加上天波府占了新京城東郊好大一塊地方,武將們治私宅自然都朝那邊去了——真不敢和文臣們靠一塊住啊,孩子們出門打個架,把文臣家的孩子打壞怎么賠?還是大老粗們擠一塊吧。 本朝大長公主當年還領過娘子軍,夫家也是大將軍,她老人家的公主府自然不會跟文臣們靠一塊,七位國公爺也很給面子,前頭給她老人家留下的地方也足夠大,她占了那塊,姓趙掌兵權的自然也攏這邊來了。治私宅是自己掏錢沒錯,可是當兵的都不是特別講究那個什么雕梁畫棟什么的,住的地方只要整潔體面、高大寬敞就足夠了。他們占下了柳家的地盤,文官們能只在那兩家的地盤上將就。 文官們吧,住房子講究個華麗精致,雕欄畫棟那是必需的。圍墻上扣幾個窗,什么寶瓶式海棠式就算了,連窗洞底下的窗沿石上雕的花,都不肯和別家重樣。將軍府里東窗下種棵樹只要冬天不擋太陽夏天有蔭涼就使得,到文官們這里,芭蕉梅花青竹各人有各人好的那一口兒,還要避先祖父的諱,還要討個好彩頭??偠灾?,杜家蓋一棟七進宅院的功夫,柳家蓋十棟宅院都沒那么費勁。 本來給官兒們蓋房子就不是沖著賺錢去的,賺不到錢還要花許多精力,杜家攬總的中書門下兩省官署又總是小毛病不斷,新京城總管劉大人自家的房子還是杜十七孝敬的呢,他也沒跟十七公子客氣,把十七公子提出來臭罵了一頓,讓他專心給大臣們治私宅去。在趙元佑那一系里,另外提撥了個錢家出來主持兩省官署營造事宜。 新京城的三塊大餅有向四塊大餅的方向發展,杜十七又要打壓新出頭的錢家,又要盡力奉承文官兒們,也沒那個心情跟柳家斗了。柳家替武將們效力很輕松,馬上就把主要精力轉到了拆地回遷上——富春百姓眼巴巴等了兩年了,總算有人出頭管他們了。 柳家主事的人是柳三娘,還有個熟知富春本地風俗的王翰林替她謀劃,柳家打算在新京城外以五柳鎮為樣板再建一個新鎮,新鎮離新京城五十多里遠,地價相對便宜,道路鋪設好之后,單程用時最多一個時辰,完全可以做到早上坐車出門到新京城逛半圈吃個中飯再逛半圈回家吃晚飯。新鎮預留商業街區,建成之后將依照占地的多少返還拆遷戶,而且柳家無償興建小學教舍,供居住在小鎮上的居民孩子上學使用。至于新京城范圍內的土地,提供靈活多變的時價現金贖買和返地還屋相結合的辦法。被占地的人家可以全部收取現金去價格略低的新城鎮買大宅院,還可以土地折算部分現金在新京城蓋房子。柳家提供各式宅院樣板供暴發的富春地主們選擇,還提供去外府外省買田地的導購服務??偠灾?,只要你是地主,只要你想買房置地,柳家提供專業服務,把房子和田地送到你面前任你挑選,而且價格透明,基本上就賺你一個人工費。柳家二月底把這個消息散出來,三月初一就全府皆知。 富春縣的地主們算盤打的也精,新京城的房建好的就擺在那,大家都能去看看,屋舍院落都是窄的,鄉下人住慣了大房子,住在新鎮的大宅里多舒服,老親們在一塊擠著親熱,離京城遠點好啊,正好叫兒孫們遠離繁華認真讀書。城里留兩個商鋪租出去,一年全家的穿用都夠了。剩下的錢去外府買地,論數量也不會比原本的地少。這個買賣,劃算,大小地主們算完,都樂呵呵的。 原地主們騰出來了,新京城空著的大塊土地,無數富商等著涌進來投資開店,蓋樓居住,利潤都在這呢,柳家也不會虧。 三月初五柳家把內定在柳家地盤里的地主們的名單理出來了,在富春縣城和曲池府城并周圍各縣城都張榜公布,請榜上地主到柳家設在富春縣衙的辦事處寫合同,交割地契。名在榜上的地主們欣喜若狂不必細說,大家卷著鋪蓋帶著盒飯到縣城排隊,又坐著柳家的馬車,一隊一隊去新京城和新鎮挑地方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