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這個車隊從碼頭到三省草堂足足的走了三個時辰,繞曲池府并周圍兩個鎮一個大圈,從清晨走到午飯后啊,一種披紅掛彩敲鑼打鼓鬧熱非凡,順便還接了六七個土豪、三十來個大戶的訂單,賣出去兩百來個精選書架。 別人不論,陳夫人聽說先笑了個肚皮疼,帶著芳歌和沈姐出來看人家秀她兒媳婦的嫁妝,還很大方的掏銀子定了一個藏,翰海樓的主人跟著車隊送貨,也很大方,聽說這是翰林小姐的婆家,打了八折,還說船上就帶了一套備用的,馬上就叫人裝車送到李家。翰林小姐的嫁妝還沒有到家,翰林小姐小姑子陪嫁的藏已經又在府城游街了。 這一套書一水兒的上等竹書箱封裝,大紅灑金紙壓在箱蓋上,還扎著紅綢帶,也不多,只有九十九箱,在李家大門口下貨就搬了小半個時辰。人家頂多買一套,李家陪嫁出去一套還能照樣收一套!圍觀的人那個羨慕哎,陳夫人那個風光哎。 陳家親戚真是心肝全碎掉了。這套藏,精裝版賣九百九十九兩,典藏版賣八百八十八兩。不管是哪一版,折成現銀,到外府買一頃好地,還能剩四五百兩打家俱打首飾買衣料,那也是曲池府頭一份的好嫁妝啊,就是大戶人家的兒媳婦,省著點也夠一輩子了,女人們羨慕妒忌恨,個個眼睛都跟兔子似的。 陳家男人們也有眼紅的,九十九箱書啊,擱家里能傳幾輩子,兒子孫子重孫子重重孫子灰孫子,只要識個字,請不起好先生也沒關系啊,經史子集家里多的是,自己慢慢讀吧,自己領悟的比先生教的還好用嘛。 別說陳家現在勉強算是中等人家沒有閑錢,就是家藏幾萬銀的大戶,也舍不得掏九百九十九兩買書留家里呢。買書已經很貴,還要配套打書架,九十九箱極少也要四五間大屋子裝,還要兩個人專門照管,這個奢侈配置,絕對只有土豪才用得起喲。 便是一向在守義守拙婚事上持保守態度的陳家大舅太太,也和陳大舅感嘆:“錯過芳歌真可惜,別的不論,只那套書陪嫁過來,兒孫們不只有書讀,弄個藏,陳家人氣質都要變一變呢,外頭人說起陳家來是書香門第也好聽?!?/br> 陳家大舅也甚惋惜,不過他是男人,目光還看到二門以外,陪著老妻嘆息幾聲,就說:“兒子和侄子肯上進,親戚們肯拉扯,總有出頭之日。錯過就錯過了吧,娶進來的兒媳婦再有錢,也抵不上自家子侄考出頭做官。姑老爺昨日跟我說,守義守拙州試是肯定沒問題的,就是殿試也有一二分指望。他問我討主意,部試過了也能得官,若是咱們家指望就出個官,他就托人去打點。若是指望孩子們金榜提名風光進士,明年的部試就無所謂了,咱們家這兩個再用八*九年苦功,能考上一半要看實力,還有一半得看運氣?!?/br> 就做官馬上就能看到好處,等八*九年也不見得就一定能考到進士吧。姑老爺自己從十七歲考到三十來歲才考中進士呢。陳家大舅媽在心里算了許久,不能取舍,好半天才說:“孩子們自己心里怎么想?” “姑老爺說現在不能問他們?!标惔缶藝@息再三,“咱們家現在地也多了,又分了家,我們攢點錢,我和老九拼著老臉不要,帶幾個大的跑兩趟西北販牛馬,娶婦嫁女的錢就有了,叫他兩個多考幾次罷。我們家的靠山只有姑老爺一個,倆孩子就是考中進士,太年輕壓不住,得官也做不長久啊。你不記得隔壁府的胡致錫?二十五歲中進士,做了半年知府被削官回家也就算了,跟著他去撈錢的親戚們,去充軍的就十來個?,F在他家親戚提起來還罵他呢?!?/br> 陳家那幾房論見識都稍遜,舅太太們生的兒子沒有大房和九房的守義守拙兩個有出息,雖然各房兒子們都在府學讀書,但是縣試都沒有過。守義守拙跟著姑老爺讀書,縣試州試易如反掌,那幾房的/forum-26-thread-1196137778舅太太們覺得姑太太拉撥她們沒用力,都不太淡定。大家提起芳歌的陪嫁,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書本都能掏一千兩,別的東西還能少陪送?楊家的聘禮六十八頃良田啊,眼都不眨一下就添到嫁妝里去了,她自己的嫁妝,絕對不會比六十八頃良田少,少說也有二三萬兩銀!嫁女兒都這樣舍得,李家得有多富!李知遠這個好女婿,怎么就半路被王翰林家截走了呢? 哪位舅太太沒有到年紀的女兒?除了淑琴的娘只剩一個小女兒才六歲,不管她們閑事,連九舅太太想起來,在心里都恨王家恨到咬牙切齒。要不是和王家結了親,也沒有大道通楊元帥家,芳歌脫不了還是嫁到陳家來呀。老妯娌們希望太高太大,從半空中摔下來那個難受,有事沒事說起來,當人面不好說姑太太怎么樣,說起王翰林家,什么暴發戶,怕老婆,沒規矩,滿身銅臭,一句好話都沒有。 這天淑琴的一個舅舅到陳家來探望jiejie和外甥們,提到守義守拙念書出挑,又說起文才州試也考的不錯,明年到京城趕考肯定有他份兒,陳家嬸子就說王翰林家那邊已經連文才趕考的鋪蓋考籃都送到女婿家了。至親姐弟不說見外話,這位陳家嬸子心里偏著女婿,自然是向著王家的,和弟弟抱怨陳家妯娌們說話難聽。那個舅舅也才三十歲,是個調皮的,就道:“你們大姑太太家又不是只有一兒一女,底下那個青陽也很不錯嘛,還有才生的那個小女孩兒也還沒有定親,嫂子們還有的指望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