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綜英美] 羔羊的悲鳴、[歷史衍生同人] 宮花賦、[綜漫] 網球少年仁王君、長命萬歲
“幾位娘子,我自南面而來,行了許久的山路,敢問這里是何地?” 感謝萬能的電視劇,她也能湊幾句古話出來。 幾個婦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計,有些驚疑不定地瞧著她。 雖然瞧著不似關內道的女子,可口音聽著也不像外族人。 徐米露臉嫩,加上她有意調整自己的外貌,看上去就是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娃,人畜無害。 有個膽大的婦人看她生的面嫩,模樣又乖巧伶俐,壯著膽子搭話: “小娘子是何人?緣何自這鐵牛山方向而來?瞧你穿得也不似我們這些窮苦人家,莫不是富貴人家打獵的女郎君,同府上奴仆走散了?” 徐米露一時也摸不清這是什么朝代背景,只覺得幾人口音聽起來有些親切,便遙遙指了指山上: “我可不是什么富貴人家,我俗家姓徐,原是同師父住在山里,這不是山中無米,師父叫我拿些野物換些米回去用,幾位大嫂,可否行個方便,讓我討口水喝?!?/br> 她拍了拍背包,從里頭提出來兩只被五花大綁的野雞,就看見對面的婦人們眼睛一下亮了起來。 “原來是山上清修的人家,我依稀是聽說原先鐵牛山里有個老道士,不過……竟還活著么?哎呀,那可真是位老神仙吶!” 牛嫂子眼神炙熱起來,親親熱熱上前拉了徐米露的手: “小娘子如何稱呼?俗家名字叫什么?既然來了此處,隨我到家里吃口飯再走,可有忌諱?” 徐米露來的時候在山里見過一座破破爛爛的道觀,那是深山,沒什么人影,道觀牌子都被蟲蛀空了,明顯許久沒人去了,她才順口編了一個身世來歷。 不管是什么朝代,百姓對于修行之人似乎格外敬畏,如果她有什么常識性的破綻,徐米露可以找借口,說自己是因為不常下山所以才不清楚這些的。 眼看幾人都信了她的話,徐米露微微松一口氣,笑著道: “并無什么忌口的,我們這一派修的是天道自然,隨心而為,隨性而動,如今撞上大嫂,那便是天定的緣法,又怎么敢挑剔呢?大嫂心善,想來家中必有福蔭庇佑才是?!?/br> 一群人聽她張口就是一串文鄒鄒的話,頓時又信了大半,牛大嫂更是樂得眉開眼笑,抱起洗衣盆就領她回家: “你來的正好,前幾日我家牛大叫人帶了好些新米回來,你拿些回去,你這小小年瞧著也怪可憐的?!?/br> …… …… 牛大嫂家離村口不遠,方方正正的黃泥墻,門口扎著一片籬笆,打理得干凈整潔的菜地,兩稚童在逗弄一條胖乎乎的小黑狗,一看就讓人心生好感。 “阿娘!” “阿娘!” 看到母親帶了個陌生人回來,兩個孩童都有些害羞,藏在牛大嫂身后偷偷用眼睛覷她。 “做什么樣子,這是鐵牛山浮云觀里頭的徐小真人,快去喊小郎稱些新米,舍了給小真人帶回去?!?/br> 牛大嫂話音剛落,墻角那間屋子里就走出來個二十三四的青年,穿著麻衣,腳上踏著麻履,看著有些力氣: “大嫂,原是家里有客么?” 牛大嫂樂呵呵道: “這是浮云觀的小真人,俗家姓徐的,說是山中無米,想來換些米回去,我這就生火造飯,留小師傅在家用飯,小郎,你去雞窩摸兩個雞蛋,到水生家換條魚來,咱們中午吃魚?!?/br> 她說完又對徐米露道: “這是我家小郎牛二,有把子力氣,素日里在化生寺替人扛包的,這幾日化生寺要做水陸法會,他才得閑歸家?!?/br> 一聽徐米露是來換米的,牛二很是痛快地轉身回去稱了一大袋子米出來。 “小真人,這一斗米四錢,兩只野雞放在市上去賣,也能得七個大錢,這是兩斗米,你可能背得動?” 牛二把那袋米放在地上,徐米露稍稍算了算,一斗是十二斤,兩斗就是二十四斤,倒也不重。 但短短的談話足夠她捕捉到一些信息。 化生寺,水陸法會,長安。 徐米露恍然大悟,難道她竟然到了盛唐嗎? 趁著牛大嫂去做飯,牛二也不在家,徐米露從兜里摸了兩粒糖球逗弄兩個孩子,兩個男童剛開始還有些靦腆,但糖球一入口,就笑嘻嘻地同她說起了話。 “大根,你是小根的阿兄,那你肯定比小根厲害,那我考考你,你可知道當今圣人是哪一位???” 徐米露笑瞇瞇的提問,年紀大些的孩子冥思苦想了好一會兒,才猶猶豫豫道: “不能直呼圣人名諱,但我阿娘說要避諱,不能食‘鯉魚’,如今是貞觀二十八年?!?/br> 貞觀二十八年??? 徐米露大腦有些混亂。 提著條魚的牛二剛好進來,瞧見徐米露一臉凌亂,還以為是兩個孩子作怪戲耍,問了之后才笑起來: “小真人莫不是從沒出過山?咱們陛下登基已有二十八年了,可不是貞觀二十八年么?” 徐米露當然知道李世民的年號是貞觀了。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的年號,可問題是,李世民早該在貞觀二十三年薨逝,然后是他兒子李治繼位,年號永徽,哪來的貞觀二十八年?? 充話費送的? 她到底來了個什么地方?? 那頭牛大嫂看牛二進來,正跟徐米露還有兩個孩子說話,忍不住探出腦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