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主要是毌丘儉不曾前來,陛下給了他假期,讓他前去送一送自己的老朋友。 他不在,那鐘會當然就是一副誰也不敢招惹的模樣了。 群臣入殿,分別坐下之后,皇帝這才緩緩到來。 可讓群臣驚訝的是,皇帝并非是獨自前來的,他身后還跟著一個小家伙,沒錯,正是大魏太子。太子早已不是當初的稚嫩模樣,面對這龐大的大臣團體,他的眼里也沒有多少懼怕和慌亂,低著頭,沉穩冷靜。 光是這模樣,就讓群臣們不由得贊許。 在這個年紀,能被近百人盯著而完全沒有異樣的,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 只是大家都不太明白,為什么陛下要將太子也帶過來,難道還是讓太子見見世面? 這些年里,曹髦常常派太子去做一些小事,有時是去接人,有時是去太學旁聽,有時是去救濟兒個老者。 這是在磨礪太子的膽量,讓他敢去做事,別太怯弱。 反正現在“天下人”對太子的期待值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那些被壓得極慘的家伙們,做夢都想著太子能早點登基。 皇帝的兇殘與太子的溫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倒也是曹髦所推動造成的結果。 兩人坐在了上位,群臣趕忙行禮拜見,曹髦回了禮,這才開始商談大事。 大魏朝會以往的慣例是先去辱罵吳國和蜀國,但是如今這兩個都滅亡了,故而改成了開頭先說吳地和蜀地的情況。 廟堂里畢竟還是魏人掌權,故而對蜀和吳的那種鄙夷和挑刺從來都不曾真正結束過。 像陸抗這樣出身大族的人,最后都只能跟張華這樣的寒門混在一起,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吳人,他不被魏國大族所接納。 哪怕就是魏地的大族,還得分是中原的,河北的,邊塞的。 邊塞的那些大族也不太受認可。 被認為是軍功起家,沒有經書底蘊。 最先說起了蜀地,有大臣彈劾蜀地的貨幣問題。 蜀地在被受降之后,魏取締了蜀國原先的貨幣,統一使用大魏的貨幣,但是民間依舊存儲了不少的蜀國貨幣。當下蜀地依舊有蜀國貨幣流通,彈劾者認為,這是因為鄧艾的不作為,才導致蜀地至今不忘故 甚至有激進者覺得蜀地到如今還有著不忠的想法,應當派遣重兵前往鎮壓處置。 對此,曹髦就不是很在意,蜀國后期通貨膨脹嚴重,他們的錢很輕,根本達不到標準,貨幣貶值嚴重,而在滅亡蜀國之后,大魏宣布統一貨幣,但是對蜀漢的貨幣卻沒有進行回收,哪怕回收也是沒有補償的.... 現在的蜀錢根本就流通不起來,只能是極為夸張的貶值來進行交易,然后被煉掉。 這都不是錢幣了,而是以物易物,用銅來換東西而已。 鄧艾在蜀地這些年,蜀地發展越來越快,在完善了過去的水利計劃,清除了大族,將耕地交予百姓手里之后,蜀地就得以發揮出原先優越的農業屬性。 當下蜀地的糧產越來越夸張,成為了廟堂最重要的產糧區。 大魏在那邊的治理也是愈發的深入人心,他們或許還懷念自己的丞相,卻不會有人再去懷念那個導致民不聊生的蜀漢,凡事都是怕對比的。 隨即又有人彈劾吳地,對比蜀地,那邊的情況就精彩的多了。 彈劾什么的都有。 陳泰已經返回了廟堂,擔任名譽官職,高高掛起。 而王經開始直接治理當地,曹髦本來也想將王經給召過來,但是考慮到那邊的復雜情況,還是決定讓他多留段時日。 在正常的彈劾階段之后,朝議正式開始。 而這次的朝議,荀勖是主角。 曹髦拜荀勖為戶部尚書,眾人其實很早就知道了,只是從今日起,茍勖方才正式任職。 荀勖起身,他的年紀并不大,只比舅父鐘會大幾歲而已。 曹髦朝著他點點頭,示意他開口。 荀勖這才說道:“諸公,我原先一直都在有備府任職,或許大家并不知道,但是有備府已經設立很久了,比當下朝中的很多部門都要早很多?!?/br> “我們在各地都設立有衙門,當今有備府的各級官員從吏超出了八千四百余人?!?/br> 荀助說起了有備府在各地的情況。 可群臣對此并不是很上心。 他們一直都認為有備府不過是曹髦的小玩具,對大事沒有任何用處。 哪怕是曹髦的忠實支持者嵇康也曾批判過有備府。 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的價值體系里,災害是上天的預兆,故而,災害不是能提前預測的,也不是能抵御的。 想要消除災害,那就行仁政。 當然,在王學興盛的年代,是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吹這一套理論。 但是在其余地方還是挺受歡迎的,反正鄭學的門徒們到如今都提倡這一套東西,不曾有變。荀勖很是認真的講述了有備府的規模,隨即又說起了這些年里的工作。 “涼州有幾年都不曾下大雨,愈發的干旱,河道下降嚴重,在當地有備府稟告之后,我們推測涼州將會發生多次災害,故而提前進行了預防,由當地的官員們修建了多座水庫,開始蓄水,同時開鑿河道來進行引流……” “我們還往當地提前運輸了糧食,同時遷徙了部分可能嚴重受災地區的百姓……” 荀勖說的時候格外的自豪。 之內…..” “經過有備府的這次預測和抵御,涼州至今為止,沒有造成太大的災害,各項情況都在控制范圍 看到荀勖那得意的表情,群臣大多不以為然。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備府的成效,是很難講的清的,除非是像曹髦這樣,知道沒有外力干涉下涼州旱災會造成多大規模的打擊,否則就沒有人會意識到有備府的功勞有多大。 大概也是因為這一點,曹髦給荀勖不斷的升官進爵,而眾人卻不太認可他的功勞。 大家覺得他們什么都沒做,就是沒有他們,情況也不會有什么不同。 他們甚至還覺得荀勖的部門就是曹髦用來給自己騙功勞的,跟他教化那些塞外蠻夷是同樣的路 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功勞,將一切成果都說成是因為自己的政策。 不過,也有幾個大臣,聽著荀勖的講述,臉上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161章三件事 鐘會雖然厭惡荀勖,但是對他的部門從來不曾有過詆毀或者遏制。 他甚至是很支持荀勖去做這些事情的。 荀勖說完了自己這些年里的成果,張華跟陸抗對視了一眼,點點頭。 曹髦麾下也不是完全沒有能人了,就最頂尖這一批人,肯定是明白這件事的意義多大。 曹髦坐在上位,皺著眉頭。 他來大魏只是為了三件事。門閥,蠻夷,天災! 門閥這件事做的還不錯,兩項政令直接讓大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削弱到了極點,等到教育大策逐步完善,門閥就只能退出舞臺了。 當然,教育這種事情,曹髦就是再著急也沒有用,百年大計,只怕是得在兒孫那時才能真正見到大成效。 現階段只要將他們按的死死的,同時給曹溫灌輸門閥等于滅亡的概念,保證兩代人的時間里這些狗賊不會卷土重來就可以了。 至于周邊蠻夷……說起來現在大魏似乎沒什么蠻夷了。 自從裴秀的教化三步政施行完成,嵇康等學者為他們追溯先祖,易姓改風之后,這些人就不再是過往的蠻夷了。 特么的劉淵都當上大魏狀元了。 這玩意能叫蠻夷? 邊塞各地的教化政策都完成的很快,這些人有了戶口,新的身份,接下來坐等他們形成認同感,跟周圍人并無區別就可以了。 這一點也不需要曹髦再去cao心,周圍但凡能給大魏造成威脅的隱患都被曹髦給掐滅了。 連高句麗這樣的小角色都沒放過,直接燒毀王城摧毀耕地,百年間都不會誕生那種強有力的勢力來挑戰大魏。 最后一個,便是這災害。 這也是曹髦最為強大的敵人了。 曹髦為此準備了很多年,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各類的預防和抵御。 而接下來,就是要驗貨的時間了。 就看曹髦以往的準備是否足夠。 當下已經是甘露七年,再有兩年,災害就要開始大規模降臨。首先就是讓大地震動的。大洪水。 青、徐、兗三州大水,然后便是西北雍,涼,梁三州大干旱。 從此災害不斷,每年都有幾個州同時卷入各種災害之中,雪災,水災,早災,乃至疫病同時攻 直到滅亡,西晉王朝都因這些層出不窮的自然災害而焦頭爛額。 曹髦只記得這兩場大災害,席卷了整個中原的大水災,以及造成了西北饑荒的大旱災,其余那些 ...曹髦都記不清了。但是從有備府的報告里,卻能看出端倪來,例如幽州發生大量牲畜凍死,江東連年大雨,愈來猛,蜀地南中地多發病疫等等。 曹髦每次看到這些報告,都會覺得膽戰心驚。 他這次急著將荀勖提上來,也是為了他能更好的去應對這些事情。 作為魏晉時代里第一個提出了預防和抵御自然災害的人,荀勖絕對是最有資格來做這些事情的。 荀勖隨即開口說起了戶部的新計劃。 “諸公,各地有備衙門上報,地方的情況很是危急,盡管還沒有出現百姓傷亡,但是情況愈發的惡劣,青,徐兩州降雨極多,已有多處耕地被淹沒,若是到明年還是如此,那只怕遭受災害的百姓就要超出十萬人,倘若是到后年還是如此?!乔闆r就無法想象了?!?/br> 荀勖的臉色很是嚴肅。 曹髦同樣如此,因為……歷史上這水災足足延續了四年。 荀勖說起了諸多的安排,首先就是引流。 要預防洪水,就得將水分流,多做水利措施,同時要抓緊時日撤離那些距離水流太近的百姓們,進行挖掘和屯土增高等等工程。 荀勖拿出的文書極多,從具體的各個河流,到可能發生災害的幾個重要區域,到工程所包括的范圍,再到糧食救助等等。